探寻巴渝文化的历史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墓主身份基本确定黑色闪电之谜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探寻巴渝文化的历史
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墓主身份基本确定
黑色闪电之谜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2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藏宝图”
探寻巴渝文化的历史

李晟

  在全市“十四五”考古工作座谈会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公布了重庆考古研究成果:全市登录不可移动文物达25908处,20余年来出土文物及标本19万余件……这些考古发现表明,重庆是中国史前文化序列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拥有着作为长江上游史前人类乐园的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文化基因的重要构成部分。

  全市有多处不可移动文物

  巫山猿人的化石在巫山被发现,重庆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被推进到了200余万年前。从200万年前绵延至今的人类文明,究竟在重庆大地上留下了多少璀璨文明?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全市登录不可移动文物达25908处,居全国第12位,其中地下文物17228处、石窟寺917处,为考古工作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提供了丰厚土壤。

  近年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有2个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2年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2019年合川区钓鱼城范家堰遗址)。我市现有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要承担古人类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两家考古团体领队资质单位,全市具有考古项目负责人(考古领队)个人资质27人,专职考古工作者260余人。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说,获得如今这样丰硕的成果,离不开重庆数代考古人前赴后继的艰辛工作。早在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已有一些外国探险家、博物学者在重庆开展考古调查工作,与考古学传入我国的时间几乎同步。

  抗战时期,重庆逐渐成为中国文物考古、历史研究学者聚集之地。以郭沫若、常任侠、卫聚贤等为代表,在重庆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开启了重庆考古的先声。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考古人艰苦卓绝的努力,重庆考古构建起重庆历史文化序列的基本框架,大幅延伸了巴渝文化的源头及轴线,实证了巴渝文化参与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丰富了巴渝文化的历史内涵。巴渝文化与周边文化的融合交流,共同谱写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0余年来出土文物及标本19万余件(套)

  三峡考古的成功开展,直接促进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万州三峡移民纪念馆、巫山博物馆、忠州博物馆、夔州博物馆、云阳博物馆等三峡库区博物馆群的诞生。

  据介绍,20余年来,我市三峡考古、基本建设考古、主动考古共出土19万余件(套)文物及标本,其中珍贵文物达4万余件(套),占了重庆国有馆藏30%左右,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极大地助推了我市区县综合博物馆建设和全覆盖,促进了文物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合川钓鱼城、涪陵白鹤梁进入了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并成为国家申遗重点培育项目。钓鱼城遗址还入选国家150处大遗址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近年来,重庆还先后启动了万州天生城、巫山龙骨坡、奉节白帝城、渝中老鼓楼、江津石佛寺等市级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重点推进三峡考古遗址公园群建设,进一步系统展示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提升重庆考古遗址保护展示知名度、影响力,促进重庆文旅融合发展。

  下一步,重庆将重点谋划东亚早期人类探源、巴文化起源、巴渝石窟寺考古、重庆古代城址考古、古代手工业遗址考古等重点项目,深化考古价值挖掘研究,讲好中国故事、重庆故事。

  同时,重庆还将实施一批重大考古遗址项目,建成合川区钓鱼城遗址、渝中区老鼓楼遗址等遗址公园,大力推进忠县皇华城遗址、万州区天生城遗址、奉节县白帝城遗址等三峡考古遗址公园群建设,开展以大足石刻为重点的石窟寺考古。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