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掉穷根子 摘除穷帽子 走上新路子 过上好日子
第08版:科技创新·脱贫攻坚
上一版 下一版  
拔掉穷根子 摘除穷帽子 走上新路子 过上好日子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2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拔掉穷根子 摘除穷帽子 走上新路子 过上好日子
——巫溪县决战脱贫攻坚、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纪实

    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新貌。

    巫溪县城厢镇酒泉村李子产业。

    集中搬迁点。

    巫溪县塘坊镇建卡贫困户在鸿驰鞋业务工。

  核心提示

  ●2019年底,巫溪县10万余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65%。

  ●2020年初,巫溪县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如期实现摘帽。

  ●2015年至2020年,重庆市下达巫溪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4609户,实际完成16596户。

  ●2019年, “红池云乡”正式挂牌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近五年,巫溪县新建成2所中小学,完成30所学校迁建或改扩建,累计整修农村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219所,新建成校舍3.4万平方米,建成塑胶运动场8片,改造运动场9.7万平方米。

  巍巍大巴山,清清大宁河。

  巫溪县历史悠久,建县始于东汉,历史上曾因巫盐盛极一时。然而,由于巫溪县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渝陕鄂三省市交界处,三峡库区腹地,因地理条件、区位交通、人居环境等制约,闭塞、贫穷、落后曾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曾经,巫溪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重庆市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县之一。

  而今,巫溪县顺利通过国家贫困县脱贫摘帽评估验收,如期摘掉贫困帽子。

  2014年,巫溪县还有150个贫困村,贫困人口8.6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8%。到2019年底,全县仅剩的8个贫困村也达到了销号标准,10448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降至0.65%,完成“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三大任务。2020年2月,巫溪县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正阔步迈向小康社会。

  回望脱贫攻坚,是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响应党的号召,带领10余万巫溪贫困人口奔向致富的漫漫艰难之路。

  坚持党建引路 全县党员干部下沉一线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中央对“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宣示,如春雷般传到地处三峡库区的巫溪,百姓欢欣鼓舞。

  同样,巫溪县委、县政府以及机关各部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巫溪县能否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仅考验全县领导干部的智慧,还是检验全县党员干部使命担当的试金石。

  “作为党的干部,有责任、有义务担起带领村民如期实现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向小康社会。”文峰镇长沙村第一书记谭国强表示。透过一位身处一线的第一书记的话,从中看到了全县党员干部对脱贫攻坚的高度认识。从那时起,全县机关、党员干部勠力同心,下沉一线开展史上最伟大的行动——精准扶贫。

  据了解,新一轮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巫溪县创新建立起县领导“四个一”包干责任制、赋予指导组“四个一”权力、实行“五级承诺”为内容的“四四五”工作机制。

  为此,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和14名县领导任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6个县级指导组、2个深度贫困乡镇协调小组、28个驻乡镇督战指挥部和督战工作组、30个县级扶贫集团,统一规范设置乡镇扶贫办公室,全覆盖选派行政村驻村工作队,按照“65432”原则明确1.1万名帮扶责任人。

  巫溪县政府相关领导介绍,为了切实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严格履行县一级抓落实的政治责任,在全县推行县、乡两级双组长负责制,县级领导联乡包村,乡镇(街道)领导包村抓组,实行“五级”承诺制,形成“党委政府齐抓共管、人大政协全面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干部群众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扶贫效果如何?必须要有科学的考评机制。为此,巫溪县明确,赋予县级指导组单项工作考核打分权、班子运行评价权、优秀干部推荐权和调整干部建议权。有了这“四项权力”,指导组在考评扶贫干部时有了依据,而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只要干得好,就能得到上级认可,工作积极性更高了。同时,组织开展满意度调查、流动红旗评比,建立脱贫攻坚专项述职制度;强化脱贫攻坚考核在乡镇、街道、部门年度考核中的权重占比分别达到60%、49%和38%。

  找脱贫金钥匙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城厢镇酒泉村距离县城只有7公里,2013年前是典型的贫瘠村、困难村。

  当地人形容酒泉村是“路无一里直,地无三亩平,人无几家全”, 80%以上的青壮劳动力常年外出,产业、人才“双空壳村”。地里种的、百姓吃的是“红薯、土豆、玉米”,人均年收入仅1242元。

  更为头痛的是酒泉村治安管理形势严峻,赌博懒散之风禁而不止,干群关系紧张,年轻男性娶媳妇难,年轻女性也不愿留在村里。

  如何改变城厢镇酒泉村贫困落后面貌?必须找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2012年,我们村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经过大量调研和论证,酒泉村的土质、气候、海拔非常适合种植李树。村委会果断决定,动员群众种李树。”酒泉村支部书记周定全对当年的决策至今记忆犹新。

  当年,酒泉村把退耕还林的品种确定为以李树为主的经济林,在全村栽种了 500亩左右的李树,开启了发展种植之路。

  两年后,第一批栽种的李子喜获丰收。由于酒泉香脆李具有香、甜、脆、化渣的特点,成熟后无苦涩之味,既可解渴,又可充饥,饭前餐后均可食用,深受消费者欢迎。

  当时犹豫不决的群众,看到栽种脆李经济林不仅收益高、见效快,而且管理要求不高,于是大家纷纷效仿,开始栽种李树。

  2014年,酒泉村开始大规模种植李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村李树在地面积达到3700亩,成为名副其实的香脆李之村。

  “在发展脆李过程中,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功不可没。”周定全说。在巫溪县农业农村委的大力支持下,酒泉村干部群众通过几年的探索,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实用技术,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独具风味的大个儿青脆李。

  酒泉村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青脆李成了村级骨干支柱产业,村里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发展了30余户李子专业大户、电商经营户和农家乐,从3月赏花到8月采李,酒泉成了富庶地和榜样村。

  2014年,酒泉村开始创建国家级李子标准园,并注册商标“酒洲香脆李”。2016年成功认证国家级绿色食品,2017年在全国李子评选中荣获金奖,2018年获重庆名优农产品称号,2019年获国际园艺博览会金奖。

  位于巫溪县峰灵镇东南部的谭家村耕地零碎、生态脆弱。如何让群众尽快脱贫,在市、县、镇三级扶贫工作组大量调研论证下,把栽种冬桃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金钥匙,打开了通向致富的门。

  目前,谭家村在地冬桃达1453.27亩,建成110亩种苗基地,成功注册“巫溪冬桃”商标,通过绿色产品初审,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东、香港等地,该村还入选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村镇名录。

  据巫溪县相关领导介绍,在巫溪县多数镇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比如,通城镇长红村以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形成了“采摘体验+红色旅游+康养度假”特色产业,带动了当地民宿的发展。在兰英乡,建起太白贝母、独活、党参、重楼、云木香等大宗药材基地,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确保了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实施科技行动 教会农民掌握致富技术

  “在新一轮精准扶贫中,上级为当地找到了产业发展项目,并不能说明贫困户就一定能实现致富。给了农民金钥匙,只是把他们领进了门。要致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巫溪县相关领导坦言。

  在农村发展特色农业,一方面靠找到一个适合当地发展的好项目,另一方面要有相应的技术作保障。为此,巫溪县成立了产业扶贫专家组11个,选派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751名。他们下沉一线,面对面实施指导,手把手开展技术培训。

  2019年4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天元分院正式成立。学院根据天元乡9个村的产业发展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把“学校”开设在天元乡的田间地头,不但教农民种养技术,也传递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当年就有43名村民通过考试,成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学生,他们主要报考的是食品加工类专业。2020年,又有11名农民通过考试成为在读的大学生。

  这些农民大学生,经过系统培训后开始严格按照标准化工艺来生产腊肉,无害化熏烟技术、低盐腌制技术等标准生产工艺在天元乡广泛推广,生意一天天红火起来。2020年,仅万春村销售香肠腊肉9万多斤,销售额达530余万元。

  “政府开办的实用技术培训非常好,让我们学到了腊肉制作工艺。”天元乡村民谭鹏昊说。谭鹏昊也因此脱贫致富,成为村里腊肉制作大户。

  以前的酒泉村种李子纯粹是个人偏好,在门口、路边、田坎栽几棵,尝尝鲜而已,谁也没想把栽种李树作为一种产业。而要在整块地里统一拉线、统一深度宽度、统一时期、统一底肥种植,群众不仅没有见过,而且也不接受,认为这不值得。为此,酒泉村不但建立了田间学校,还开办了院坝夜会,技术人员白天在田间进行栽种示范,夜晚在院坝与群众开展谈心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动员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正是在扶贫工作组苦口婆心说服下,一些农户开始试种李树。随着第一批果农喜获丰收,周边的村民也纷纷效仿,开始大面积栽种果树,随之而来的是技术服务如何跟上的问题。

  “看到群众栽种果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如果我们的技术指导服务不到位,不仅会造成果农经济损失,而且会打击果农对发展果林的信心,还会影响当地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城厢镇酒泉村相关干部说。

  为此,在县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市农业农村委派出的农科院专家来酒泉村蹲点,进行现场果树栽培培训。平时,果农有什么不懂的,还可以通过远程视频、手机课堂与专家交流,实现校地面对面常态指导。

  巫溪县农业农村委也派出技术骨干长驻村社,每人负责承包一片,既当果农更是教员,把田间当成技术培训课堂,既讲清栽种、管理要领,又要亲力亲为与果农一起栽种,让村民脱贫。

  在短短6年多时间里,酒泉村以“花最少的钱,省很大的力”发展特色农业,成立青脆李专业合作社,青脆李成了城厢镇酒泉村骨干支柱产业。村支书周定全介绍,2012年全村李子不足500亩,户均收入4030元;到2020年全村李子发展到3700亩,产量达1000余吨,产值达1000万元,户均收入14470元以上。目前,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有15户,5万至10万元的有50余户,酒泉村成了富庶地和榜样村。

  拉长致富链条 延伸农业产业增值增效

  近年来,巫溪县先后出台了《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方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农业产业增收增效提供了政策支撑,从而拉长了农民致富产业链条。

  为此,巫溪县选准2个乡镇6个村,先行先试,切实发挥好带动和示范作用。他们重点抓好“1112工程”,县扶贫办的同志介绍,“1112工程”指的是发展100万吨马铃薯、100万只草食牲畜、10万担烤烟、20万亩中药材重点产业,同步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带动贫困户通过延伸产业链增收。这一行动,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2.36万户参与产业发展。

  巫溪县天元乡新华村驻村工作队员贺显春介绍,新华村龚道海一家共三口人,他和妻子靠种中药材和打零工维持生计,儿子在上高中。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家种植了6亩中药材、1亩多蔬菜。

  “种植中药材现在成了家里主要增收来源,种植中药材政府每亩奖励500元、蔬菜每亩400元,只要种地就有钱这种好事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龚道海说。以前这些田都荒起没人愿意种,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发展产业还有补助,老百姓有想头、致富有奔头,干起来更有劲了。

  在巫溪,像龚道海一样获得产业发展红利的村民还有很多。

  在巫溪县上磺镇红岩村,有这样一位村名叫黄后兵,双下肢瘫痪,多年贫困。黄后兵参加了县残联组织的厨师(面点师)公益培训,学成归来在红岩村小学门口开了一家包子店,每天早上还驾驶着残疾助力车,售卖自己做的包子,不仅解决了生计,还有盈利。同时,县残联还额外提供帮助,让黄后兵夫妇养了200只鸡。

  巫溪县天元乡党委书记林永介绍,依托当地特点,将农特产品定位为“多品种、小规模、高质量、好价钱”,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特色水果、中蜂、草食牲畜4个万级产业。先后在乡里打造了8大扶贫车间、9个扶贫基地,实现了“一村一品”,延长了群众致富产业链。

  王孝忠曾是天元乡出了名的贫困户,在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他一家种了3亩商品独活、5亩独活苗,还养了50桶中蜂,2020年光是卖独活苗就收入5万多元,一年下来收入近10万元。

  针对特色农业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天元乡把发展电商作为重点来抓。2019年6月,由天元乡9个村集体各出资30万元入股,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经营,成立了重庆天谷元乡商贸有限公司。从此打通了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天元乡万春村的腊肉、宝坪村的香菇、香源村的蜂蜜等农特产品,便是依托重庆天谷元乡商贸有限公司走向全国各地。

  夯实民生保障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巫溪县始终把发展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来抓,作为破解区域贫困的重要突破口,积极争取并推动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巫镇高速、巫开高速、两巫高速相继开工建设,郑万高铁巫溪支线接轨工程在建,正线工程前期工作也顺利推进。

  要想富先修路。重庆市提出“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巫溪县积极响应,先后建设了一批“四好农村路”,目前,行政村通畅率、撤并村通达率、乡镇通客车率均达100%。

  做好民生保障。巫溪县在推 “两不愁三保障”中实施动态解决措施,多渠道保障民生事项。

  在义务教育方面,严格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累计资助学生31.4万人次2.87亿元;压实“三级六方”控辍保学责任,采取返校复学、送教上门等措施,全面解决适龄儿童失学辍学问题;着力改善城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功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在基本医疗方面,全面完成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采取卫生院派驻、定期巡诊、邻村代管、招聘返聘等方式,配齐配强村医;设立3000万元县级健康扶贫救助资金,对贫困患者实行“八重”医疗救助,贫困人口住院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比例控制在9.8%,慢病、特病门诊自付比例控制在13.38%;“一户一策”帮扶看病自付金额较大贫困户,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在住房安全方面,全覆盖鉴定建卡贫困户、特困户、低保户及农村疑似危房4万余户,坚持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提升两手抓,确保贫困群众住上“安全房”“放心房”。累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市级集中安置点4个、县级安置点76个,搬迁贫困户6685户23881人。改造农村C、D级危房13716户,整治提升旧房9000户。

  在饮水安全方面,累计投入资金3.55亿元,修建饮水安全工程756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91%、81%。采取一户一池、一户一缸等措施,着力破解边远吊散户饮水难题。出台特殊工程水价补贴政策,明确专人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确保运行持续长效。

  而今,巫溪山清水秀,乡村美、环境美、人心美,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三峡库区移民县,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奖项。

  文/吕培林 本版图片均由中共巫溪县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