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菌草“长”出大市场重庆市10个农作物品种获得后补助奶牛产犊的五种护理方法“渝青”系列青贮玉米品种通过审定
第09版:科技服务·惠农
上一版 下一版  
小菌草“长”出大市场
重庆市10个农作物品种获得后补助
奶牛产犊的五种护理方法
“渝青”系列青贮玉米品种通过审定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2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野草种蘑菇 沙漠变绿洲
小菌草“长”出大市场

闻风

  草,能长到8米?能防风固沙,还能种出蘑菇?近日热播的扶贫剧《山海情》让更多观众认识了菌草。剧中的凌一农教授帮西海固移民发展蘑菇产业,而现实中,中国“菌草之父”林占熺教授在戈壁上种出菌草,让世人看到菌草造福本土、泽被全球的广阔全景。

  致富草 让“土饽饽”成“金疙瘩”

  蘑菇与野草,本不相干。但有个“异想天开”的中国人,用野草替代木头种蘑菇成功,此草即菌草——可用来培养食用或药用真菌的草本植物。

  1983年,林占熺率领研究团队开始种植菌草植物。研究人员发现,早期人工栽培的菌草在南方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但到了北方仅有一年的生命周期,这成为亟待攻克的难关。

  尝试了基因转移、太空育种诸多方法后,林占熺和他的研究团队把目光投向了系统选育:按照太阳能利用率高、富含内生菌、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植株高大,以及营养丰富、抗病性强等一系列标准来选育。如今,林占熺团队已经筛选、培育出45种菌草植物,能满足55种食药用菌的栽培需求。

  今天,菌草之用已远超字面含义,成为了一株致富草,在脱贫、畜牧、发电等领域释放出巨大潜力。贫困户通过菌草技术栽培食用菇、药用菌,制作粗蛋白含量高、产量大的饲料,是致富的有效途径。

  新疆作为全国畜牧业生产基地和五大牧区之一,由于气候干燥、人多地少,发展特色畜牧业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了解决饲草料不足的困境,新疆地方政府、企业积极倡导种植巨菌草,让沙漠戈壁上的“土饽饽”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治沙草 成为治理荒漠化的“利器”

  菌草是一株治沙草,它的植株高、生长快、网状根系发达,能有效增加沙地地表糙度和覆盖物,明显降低风速,达到防风阻沙的效果。

  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约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世界平均每年有5万~7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半个世纪来,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荒漠化土地扩大了65万平方公里。中国也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然而近些年来,林占熺教授及其团队的实践证明,菌草生态技术有望把此种情况加以改变,中国已有生态、经济、社会均受益的治理荒漠化的“新式武器”。

  “仅用120天时间,就将流沙完全固住,菌草生态技术为我国防沙治沙闯出一条新路。”前来参加菌草生态治理现场的专家学者们,面对林占熺团队经过4个多月用菌草在荒漠上造出绿洲、固住风沙的成果不禁连声赞叹。这一成功,初步探索出菌草治沙防沙的新模式,证明菌草生态技术是荒漠化的“克星”,为在内蒙古阿拉善乌兰布和沙漠开展黄河河套地区防沙治沙迈出重要一步。

  国际草 种下107个国家的友谊

  其实,中国菌草早已开始在全球“圈粉”。二十多年来,这种可用来培养食用或药用真菌的草本植物,逐渐“破壁出圈”,走向世界。如今,神奇的“中国草”已在100多个国家扎根,播撒希望和友谊,传递信心和力量,助力众多国家消除贫困。

  菌草技术成功后,引起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粮农组织驻中国官员的关注。1995年,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将菌草技术列为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培训项目;1996年,林占熺携带菌草技术首次出海,赴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推广获得成功。

  在斐济,菌草技术被誉为“岛国农业的新希望”;在莱索托,因短时间即可收回成本,农民称菌草种植蘑菇为“快钱”;在卢旺达,有3500多户贫困农户因为参与菌草生产,现在每户每年收入增加了一到三倍。

  在福建省菌草科学实验室外,栽种在菌草地上的8丛巨菌草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来自亚洲、非洲和南太岛国的八国政要到福建农林大学时栽植的“国际草”,以表达对这项中国发明的敬意。如今,菌草已经走向107个国家,帮助解决饥饿、贫困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沙漠逐渐“长成”了绿洲,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