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追月”归来的燕麦种子出苗。 |
随嫦娥五号奔月遨游23天后,一批重为18.3克的牧草种子顺利返回地球。
在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的支持下,经过严格评审和地面试验,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定向征集了多家单位提供的水稻、苜蓿、燕麦等各类农作物、花卉种子共30余种实验材料,其中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牧药所)3份种子材料。
兰州牧药所自2009年以来先后进行了7次牧草种子和组培苗空间诱变试验。但与之前的神舟飞船、返回式卫星和目标飞行器相比,这次飞行距离远,遭遇了范艾伦辐射带、太阳黑子爆发两大事件,且完成了深空空间诱变,在空间极端环境下可能产生更强烈的遗传变异,可以分析深空与近地轨道间诱变效应的差异,为深入研究牧草航天育种变异规律奠定基础。如今,“追月”归来的一部分苜蓿和燕麦种子已经在实验室里发芽出苗,长势喜人,有望让牛羊吃上高质量“太空草”。
2020年12月23日,国家航天局向航天育种联盟及其搭载单位移交嫦娥五号搭载航天育种实验材料的交接仪式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兰州牧药所副所长李建喜、副研究员杨红善出席活动,并接受由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移交的嫦娥五号搭载牧草种子及证书。
杨红善介绍,此次搭载的牧草种子分两类:一个是被誉为“牧草之王”和“牛奶生产的第一车间”紫花苜蓿;一个是燕麦,也是高海拔地区的优质牧草。这两个牧草解决什么问题,就是牛羊的口粮问题,就是要通过让牛羊吃上太空草来有效解决困扰草产业种源的“卡脖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