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时代小镇上的“江南荣国府”
第16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5G网络时代
小镇上的“江南荣国府”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1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镇上的“江南荣国府”

李曼

  贾家古村位于高安市新街镇,我所在的地质队曾驻扎在这里。不过,在地质队的老基地生活了20多年,我只听说过隶属于新街镇的贾家村,却没有去过。年轻时的我更不知它是古村。这个冬日,我带上自己的心独自返乡,踏上了去往贾家的路。

  继续漫步大概20分钟之后,贾家古村门楼赫然映入我的眼帘。门楼由一扇主门、两扇偏门组成“品”字状,青砖垒砌的立柱冷峻威严,檐角峭立,飞扬高空。我震撼了,我造访过不少村庄,迄今为止,贾家古村门楼是我见过最气派、壮观的门楼。古村存储了明清两代中国农村风貌,宗祠、雨亭、大堂、官厅、客厅、民居汇聚其中,每一处都弥漫着古朴的文化蕴意,每一处都在讲述畲山贾家曾经的鼎盛。

  老乡告诉我,贾家是高安的望族。明初,贾湖第十六世孙贾怀迁居畲山,耕读起家、商贾富家,从此畲山贾氏人丁兴旺,文化和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如今,不仅保留了新年族拜、请菩萨、畲堆聚会、赶集开圩、出差龙、舞夜龙、滚龙等传统风俗,还有每年农历二月二的祭拜孔子、四月的木偶戏、五月二十五的先农庙会、八月的万寿宫祭等民俗,使贾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七八十年代,落后偏僻的新街镇物资匮乏,交通不便,我的父辈经常从地质大院徒步至附近村子赶集。儿时的我最盼在新年到来时,能穿上一件土布花棉袄,能吃上用红纸裹着的糕点……今天,我从镇上徒步五六公里到达贾家,才得知童年美好的记忆与这里有关联。贾家至今沿袭了织布、纳鞋底、挑花儿等手工技艺,红纸裹着的糕点也是这里生产的,俗称“四方糕”。

  “民俗体现了人们的生存境界。”被誉为“现实中的荣国府”的贾家,民俗犹如一幅清新的乡村山水图,尽展质朴的人性美。

  古村是先祖留给后人珍贵的礼物。贾家“四水归堂”的天井,其精美的“三雕”不愧为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章。戏剧人物、花卉古玩、吉祥图形在砖雕、石雕、木雕的装饰下,任岁月剥蚀,依然栩栩如生。贾家门窗以梅花图案居多,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旨在告诫子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凸显出先人精湛的雕刻技艺和良苦用心。

  贾氏宗祠的金碧辉煌更令我惊艳。这是一座四进式穿堂建筑的祠堂,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与北京故宫建筑群体的中轴线类似。祠堂内有12个天井,这在江南一带的祠堂中极为罕见。“克绳祖武”“荣封三代”“兄弟同科”等鎏金匾额,层层叠叠高悬其中,呈现出赣中农村别样的建筑风格,当是商贾之富最高尺度的印证。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犹如版画一般的院落穿越远古。我就这样漫无目的在大石板铺筑而成的巷道上来回地走着,来回地看着,细细品味贾家“巷道文化”的内核——“谦让墙”。贾家古村的巷道平整,由东巷道、周公巷、祠前巷、西巷道和北巷道共同组成贯穿全村,呈环形巷道,南北走向长达70米的官道尤为显赫。为了方便行人行走,在巷道交汇处内镶方石,既增加了巷道宽度,又可避免墙角伤人,人称“谦让墙”,呈现出房主“谦虚礼让,不露棱角”的处世哲学。兴许正因如此,“深在闺中”的贾家,今日没有游人纷沓的脚步,没有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它淡然地吐纳着原生态的简约,村民们在这里过着安宁、自然、古朴的生活。

  在村里走了3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已是晌午。我想找一处小餐馆解决饥肠辘辘的问题,却没有瞅见像其他古村的特色小卖。暖阳下,晒盘里晒着的萝卜干和腌菜甚是诱人。我拈起一小块腌菜和萝卜干放在嘴里咀嚼,一位老乡坐在门口看着我。我不好意思地说:“老乡,我尝一点你家的小菜没关系吧?”老乡笑笑说:“你不嫌弃就好,尽管吃,尽管吃。”路过一家村舍,一位老伯正坐在门口切年糕,我走了过去。老伯指着热气腾腾的年糕问我:“吃吗?”我接过老伯递过来的年糕,筋道的口感仿佛把我带回四十多年前。哦,这是唇齿留香的童年味道。“喜欢吃就多吃点。”老乡见我吃得有味儿,又给我递上几块。我羞涩地摇摇头:“谢谢了,谢谢了。我不能白吃你家的年糕,我买一点吧。”老乡一摆手:“这年糕又不值几个钱,你想吃就吃几块。”淳朴的话语令我心里暖洋洋的。

  此时临近春节,村里四处飘散着糍粑的香味儿,米酒制造出风月迷离的气息。顿时,虚幻与现实把我圈在了莫名的绳索之上……

  方位感并不差的我就像现实版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居然没能分清东南西北,迷失了方向。后来,村里一女子告诉我,她是土生土长的贾家人,20多岁成家之后搬进高安城里生活。每次回乡,她一个人在村子里也经常迷路。原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贾家村重防御、保恬静,村子外围房屋栋栋相连,只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留下8个进出的路口,路口设立8座关门可随时启闭,内部有64条街巷相连。一旦有外村人入侵或盗贼进入,大门会立即关闭,冒昧之人就像进入迷宫一样,成为瓮中之鳖。故此,在贾家“进得来,出不去”也就不足为奇了。

  几番风雨几番云。时间毕竟过去了600多年,一些被损坏的老屋已不能住人,一把锈迹斑斑的锁锁住了老屋曾经的峥嵘。屋空,只是空无人迹。屋内落满尘埃的物件,一件件布满沧桑的烙印。我想寻一位老者,欲在他絮絮叨叨的讲述中获知贾家完整的故事,让沉睡在沧海中的珠贝褪去禁锢的冻土,以此激活逐渐走向衰退的记忆。

  青苔、岁草,深深浅浅晦暗了浑浊的墙头,那是飘远的亘古遗留下的芳菲。它们在风尘中静默,在烟雨中萧萧,叠加成这个冬天密密匝匝的乡愁。

  “咚咚咚——”我听见了阵阵亲切的棒槌声。寻声而去,只见七八个老大娘正蹲在池塘边洗衣裳。她们告诉我,池塘里的水是流动的活水。在这里洗衣服不仅摊得开,还可以晒晒太阳聊聊天,大家一起怡享本真、恬静的晚年生活。

  “来来来,跟我走,我告诉你怎样走出村子。”一位慈善的大娘拎起堆满衣服的水桶,得知我找不到出口,主动热情地向我招呼。她告诉我,她今年84岁,在贾家住了82年。老伴已先她而去,尽管儿女们都分别在高安、南昌有了住房,可是故土难离,老人依然守着自己的老屋安度余生。她说,古时村里的官厅建筑等级分明,大户人家往往采用雕刻精细的狮兽作构件,而普通人家则用夔龙或云板做构件。她指着陆家厅告诉我,过去有钱人家的相公中了状元,就会在陆家厅设宴庆贺,场面宏大热闹,为此营造出贾家学养深厚的良好风气。据记载,明清两代500多年间,贾家出了8个举人,10个进士,各类官员达35人。最高者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其余未入仕者,则外出经商。不管是官员还是商贾,他们最终又回流至老家,建基立业。此外,贾家古村还有习武之风,先后出过几个武举人。人文之盛泽被后世,更使贾家古村蕴含扬古启今的魅力。

  村口晒谷场,一群雀鸟俏皮地一会儿飞落在谷粒中,一会儿在空中盘旋。“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一位农妇正忘情地跟着播放器放出的《荷塘月色》高声吟唱,她仿佛忘记了天色已渐渐入暮,我也在这匆匆流逝的岁月中放慢脚步。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