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遇史上最难求职年1800多名高技能人才获评职称就业问答在校女研究生比重达50.6%
第08版:科技创新·人才
上一版 下一版  
海归遇史上最难求职年
1800多名高技能人才获评职称
就业问答
在校女研究生比重达50.6%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0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公布
海归遇史上最难求职年

  日前,《2020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数据公布,结果显示,回国求职海归数量暴增七成,达80万人,可见回国求职留学生们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超60%的受访海归在海外已经或即将取得硕士学历,科技行业更是成为留学生就业“最爱”,投研岗位热度最高。

  在全球疫情蔓延和国际局势动荡等因素影响下,海归人才就业行为、就业质量以及就业趋势都发生了变化,怎样在后疫情时代提升竞争力成为了海归就业的新课题。

  海归求职遇多重困境

  严峻的求职形势下,海归的薪资水平成为了最直观的体现。数据显示,12.8%的海归认为自己应该拿到30万元以上年薪,而真正拿到这一数字的仅占5%;有接近四成海归的实际年薪不足10万元,这一比例相较去年增加了足足一成。

  海归就业缘何遇冷?面对年薪大幅缩水的现状,30.9%的受访海归认为归国后第一份工作未达预期,薪资和平台是他们不满的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海归来说,英语表达能力、宏观视野和适应能力是其三大竞争力。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国内大学生群体竞争力快速增强,与海归的优势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另一方面,相比海归,国内毕业生对于工作预期相对较低,更容易融入就业环境,对企业的工作要求接受度也更高。

  而对于企业招聘来说,“高素质”“高层次”的海归往往是求之不得,综合能力较弱的海归受欢迎程度较低,甚至有超过60%的企业并不认为海归在专业领域上比内地学生更优秀。如此一来,海归群体在今年特殊的求职环境下遇冷也在意料之中。

  企业招聘备受冲击

  疫情之下,海归就业形势严峻,企业招聘同样也备受冲击。调查显示,超过六成企业认为疫情对海归求职者的岗位申请带来影响,海归回国时间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Offer发放的难度。

  过去,海外落地巡讲一直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但特殊时期出海受限,多数企业只能做出相应调整。约有58%的企业将线下面试转到线上,也有18%的企业缩减了招聘流程,减少面试频次。

  另外,约有74%的受访企业表示愿意参加线上招聘会,这样的形式不受地域限制,更灵活,辐射范围更广,有效避开了疫情影响,这一方式或将会成为未来主流的招聘途径。

  在海归人才偏好方面,美国海归更受雇主欢迎,英国、澳大利亚留学生紧随其后;专业上,超五成受访企业最倾向金融、管理等商科背景的学生,但计算机、电子、数据等方向的人才需求也在激增。

  科技行业成留学生首选

  金融行业一直是留学生们高薪行业的首选目标,占比高达21.4%。但由于近几年国内大环境背景和经济结构等问题,金融行业相比2019年的数据有所下降。反观科技行业,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让互联网产业开始飞速崛起,与此相关的科技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已经成为了留学生们关注的香饽饽,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在2020年占比达17.5%,位列第二位。

  此外,可以发现近期政府对教育行业的大力推行,以及受今年疫情影响,很多的在线教育、培训行业占比也有所上升,在众多的多元化行业中不断增长,达到6.3%的重要占比。

  2020年回国求职海归人数将突破80万,但海归的竞争对手却不止如此,他们还要与874万国内应届毕业生站在同一赛道,向有限的岗位发起冲击。

  而海归若想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保持优势,软实力和硬技能的提升是关键。在AI面试、线上面试等新形式被普遍应用的环境下,海归必须提前进行求职规划,快速适应规则,积极备战,积极调整心态,提升实力,才能在最佳求职时期,把握住应届生身份,达到最优求职效果。(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