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月28日,在重庆市第二届青少年创新教育大会上,三位获奖学生与现场观众分享创新心得。重庆日报记者 罗斌 摄 |
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匡丽娜)12月28日,为期2天的重庆市第二届青少年创新教育大会在南开两江中学校举行,来自市内外的教育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培养和提升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本次大会以“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与创新教育发展”为主题,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分为主旨报告、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国奖项目展示、专题报告、中小学创新教育项目式教育活动展示等环节。
大会现场还举行了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国赛一等奖项目展示。
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牟泓睿、袁润、魏畅三位高三学生现场讲解了他们的获奖项目——“多重斜面履带式移动溢油回收装置”的创意和设计过程。这个项目是在重庆交通大学赵腾、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余江勇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项目是针对海上漏油事故进行处理的一项技术。”牟泓睿介绍,海上漏油一般有生物法、化学处理法和物理处理法三种,三者相较,物理处理法是唯一能实现石油资源回收利用的办法。但是,现有的机械装置存在通用性不强、效率低、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于是,他们三人在动态斜面撇油器的基础之上,设计改进形成了一种多重斜面履带式移动溢油回收装置,其具有多条拖油带,且底部增加了造涡叶轮和排水叶轮。经过实验室对此,相比于只有一条拖带的传统动态斜面撇油器,该装置具有更高的回收效率。
“参加创新实践活动让我们在课本知识与生活常识之间建立有趣的联系,让我们更加热爱学习。”袁润称,从高一开始,他们三个便参与了包括重庆市青少年创新学院雏鹰计划在内的一些创新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遇到问题时能更熟练使用拆解、借鉴、组合、推理等方法去探索答案。”
“比如,我们在解决水流问题时借用了涡轮的方法,这个思路得益于我们儿时的小游戏——用木棍搅动产生漩涡,这几乎是我们每个男孩子都玩过的游戏,却在我们解决问题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牟泓睿说,这个例子对他们启发很大,他们意识到:生活中有很多不经意的现象,如果用科学的思路去探索其特点、分析其原理,会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宝贵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