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平滩小学 以优质教育奏响育人新乐章教育部将采取举措治理“家长作业”参加机器人大赛喜获佳绩
第11版:科技服务·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平滩小学 以优质教育奏响育人新乐章
教育部将采取举措治理“家长作业”
参加机器人大赛喜获佳绩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滩小学 以优质教育奏响育人新乐章

  核心提示

  在重庆铜梁这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一所创办了100多年的小学——重庆市铜梁区平滩小学,它不但文化底蕴深厚,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设备一流,而且以一贯的精品意识与不懈的追求,赢得了越来越多家长的尊重和信任。

  近年来,该校紧紧围绕“固基强本,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育名师、办名校、创特色、争一流”为目标;以“科学发展、特色发展、高效发展、持续发展”为管理方略;以 “博学博爱,雅思雅行”为校园文化,以“田径特色学校”为特色,聚力打造一所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传承与创新于一体的现代化学校。

  教育科研引领 聚力精品校园

  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兴师”的必然之路,对此,平滩小学有着独到的眼光和意识,正是该校对科研的高度重视,并让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成为科研的倡导者、引路人,成就了学校科研的丰厚底蕴。

  该校把“问题”当作“课题”,把“教学”当作“研究”,把“成果”当作“成长”,立足问题搞科研,把科研成果带进课堂。 这种“立足问题,解决问题,终身研究”的科研方式,使该校从一般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共性”,进而思考共性背后的“规律”,从而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让教育科研取得实效,该校每周组织教师常规学习,以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并通过邀请市教科院、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科研专家到校专业指导,以专家引领来提升科研成果;同时,积极搭建平台,让老师参加市、区等各级的开题会、结题会,创造机会使他们走出去交流、研讨,让科研更有实效和丰富多彩。

  为了保障教育科研的持续发展,该校积极建立激励评价、强化过程规范管理、落实专项经费等机制。如今,学校教育科研运行通畅,每学年一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每学期一次不同主题教研赛课评课活动,每月一次学科组集体研讨课活动,每两周一次年级组集体研讨课活动,均围绕科研项目,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保证了课题研究常态化。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对教育科研热情高涨,他们占各课题组成员的大多数,课题组基本形成以学校主课题带动各学科子课题规范运作的格局,教育科研蔚然成风。

  近几年来,已结题的校、区、市、国家级子课题共计80余个,正进行市、区县、校级课题达25个。学校积极申报教育科研成果奖,获市级等级奖4次,区县等级奖11次,校级20次以上。教师的教育科研论文在《中国教师报》《今日教育》《教育科研》等教育刊物上发表10多篇,在区县级及以上的各种论文评比中获得100多次等级奖。学校被主管部门评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多人被评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多次在区县级赛课活动中获得等级奖。

  发挥田径优势 打造特色学校

  树立正确教育观,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是平滩小学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该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田径作为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将田径工作列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以田径运动校本化为抓手,坚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成功被区教委认定为田径特色学校。

  为了规范田径运动的实施和管理,该校坚持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逐步形成特色。普及——通过成立班级田径队,由班级老师负责统筹日常训练,长期坚持早晨训练半小时,下午放学后训练半小时,以实现天天有田径课,人人爱田径,人人懂田径,人人练田径;提高——通过成立校级、年级田径队,由体育组专任教师负责日常训练,并利用课堂和课外活动时间加强理论知识和比赛训练,使田径运动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

  为了让田径运动丰富多彩,平滩小学除了日常工作稳定推进以外,经常开展以田径项目为主的综合性学生运动会,通过短跑、中长跑、接力赛、男女混合赛等以激发学生的田径热情;各年级平常还通过开展田径竞赛或趣味性游戏比赛等以丰富学校的田径氛围,活跃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让田径项目的锻炼为孩子的终身健康奠基。

  同时,平滩小学以田径特色教育为契机,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篮球、体操、跳绳、踢毽等各种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在乡村这片教育高地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它不仅展示了学校坚持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2020年,该校学生男女田径队参加区级比赛荣获同级别团体总分第一名,学生男女篮球队参加区级比赛荣获一等奖。

  如今的平滩小学,以百年名校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其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开阔的视野,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乡村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

  文/李世才 彭永明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