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数字文化就业的9大亮点吉林:高校毕业生创业可获最高20万元贷款支持武汉推动百万大学生就业创业外卖小哥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第08版:科技创新·人才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数字文化就业的9大亮点
吉林:高校毕业生创业可获最高20万元贷款支持
武汉推动百万大学生就业创业
外卖小哥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文化就业的9大亮点

  疫情下经济社会复苏期,数字文化产业成为增长新动能。直播、网络文学、游戏、电竞等新型就业形成蓄水池,吸纳灵活就业,并对外围层支持及衍生行业就业产生带动效应。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近期发布的《数字文化产业报告(2020)》数据显示,上述四大典型领域涉及就业人数约3000万,相当于“新增”一倍传统文化产业就业体量。数字文化产业就业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凸显其对全社会“稳就业”的影响和价值。

  亮点1

  数字文化产业形成规模就业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数字文化产业就业报告(2020)》,游戏、电竞、直播、网络文学及相关行业涉及全职和兼职就业总人数约3000万,其中全职就业约1145万人。

  总体数字已超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789万文化产业从业人数。

  数字文化形成的围绕平台型的规模就业成为后疫情时期的稳就业“蓄水池”。

  亮点2

  核心层与外围层相结合的就业结构

  数字文化产业的就业结构特征可分为核心层与外围层。

  数字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就业围绕创意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呈现专业化趋势。岗位分工日益明确,具体职位的职能、核心素养、发展路径较为清晰。

  外围层包括支持行业及衍生行业,就业规模不易准确估算,但数字文化核心内容创意生产对就业的带动能力不可小觑。

  亮点3

  数字文化产业形态分为垂直型和平台型

  垂直型就业以数字内容的制作、分发、运营为核心,如游戏、电竞就业。平台型就业以为内容创作者和消费者提供平台和服务为核心,如直播、网络文学就业。

  亮点4

  就业潜力特征是增量型而非替代型

  随着文化产业结构布局进—步优化,传统业态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数字文化消费需求攀升,新业态具有吸纳新就业的较大潜力,其中平台型就业能力更强。

  灵活型就业在解决劳动者生计的同时,也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成为减压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等文件陆续出台,推动对灵活就业的管理服务、权益保护、技能培训等措施更加完善。

  亮点5

  对生产资料依赖性弱

  数字文化产业就业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就业相比,轻传统资产,重人力资源,同时不依赖专有生产资料,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多数从业者只要有一部数字设备、一个可以联通网络的环境,就能开展工作。

  疫情期间及复苏期,数字文化就业以无接触、在线化属性彰显韧性,既基本保持产业正常运转,还吸纳了因隔离而无法返回工作岗位的部分灵活劳动力。

  亮点6

  人均产值较高

  创意实现价值

  数字文化产业可紧紧围绕创意和IP延展开来,特别从核心层就业来看,人均产值较服务业整体更高。

  独立游戏开发者、网文作者、电竞选手、网络主播等中小团体和个人,以创意制作优质内容后能获得积极市场反馈。

  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普通人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理想生活的重要途径。

  亮点7

  自主、弹性、灵活择业

  平台型就业中,灵活就业群体占比大。全职工作外自主选择,并可根据自身情况与需求灵活投入时间、决定何时开始和退出。对企业和数字内容平台运营者,则实现了共享用工。

  数字文化产业为当代青年提供了展示兴趣特长、拓宽职业选择、获得补充性收入的重要途径,赋予多重的“斜杠力”,提升在就业市场中的复合竞争力。

  亮点8

  与前沿科技结合紧密

  高新职位频现

  数字文化产业是前沿科技的重要落地场景,同时科技也为数字文化提供新的生产方式。因此,在数字文化领域就业中不断有新的科技型职位出现。

  亮点9

  供给与需求侧趋向专业化

  新业态层出不穷,催生多种新型岗位,推动认证考评、发展路径日益正规化。

  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互联网营销师等职业先后成为人社部认定的新职业。

  教育培训成为热点,逐步构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平台培训、市场化培训多层次体系。

  对青年群体富有吸引力。腾讯研究院一项针对2400名大专院校生的调研显示,数字内容成为“互联网职前人”择业的热门选择。

  (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