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邹昌寿:推广农业技术 带动农民增收科技先锋谈陈兆海:给海底隧道工程做三维“B超”
第06版:科技创新·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邹昌寿:推广农业技术 带动农民增收
科技先锋谈
陈兆海:给海底隧道工程做三维“B超”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邹昌寿:推广农业技术 带动农民增收

通讯员 尹江君

  今年56岁的邹昌寿,是渝北区大盛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大盛镇科协兼职秘书长。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邹昌寿积极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努力在科技致富路上用功用力,为推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应有贡献。

  推广柑橘种植技术

  邹昌寿是学农业专业的科班生,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曾先后在渝北区永庆乡、明月乡、大盛镇工作,长期坚守在农技岗位一线。

  通过多年的柑橘种植,邹昌寿掌握了大量实践经验,成为大盛镇首个获评高级农艺师职称的技术人才。此后,他经常受邀到区农业推广学校和各大、中专职业院校讲授柑橘种植技术。

  成名后的邹昌寿没有忘记学习农业科技、造福家乡群众的初心。为了提高果农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他积极向镇领导申请,每年组织3至4期免费果树种植培训班,给农户普及果树种植技术和教会他们日常管理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邹昌寿针对不同时期果园、苗圃的栽培管理特点,主动上门对果农进行现场指导和灾情调查,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群众柑橘修剪、病虫害防治及土、肥、水管理,让果农都能够及时学到管用的技术。

  近年来,在邹昌寿的指导下,当地的柑橘种植技术得到普遍提高,实现了增产增收。

  科技助推智慧果园

  “以前干农活,全靠肩挑背扛,爬坡上山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效益低、产值低。”邹昌寿说。渝北区农村普遍属丘陵地带,山丘多、田土少,被农民形象地称为“馒头山”“巴掌田”,成了制约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因素。邹昌寿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推进土地宜机化整治。

  2018年,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盛镇青龙村实施宜机化整治土地2350亩,建立现代化水果产业基地,大面积栽种柑橘。消息一出,邹昌寿主动请缨,申请调任青龙村当驻村干部,负责水果基地的技术指导。

  由于青龙村现代化水果产业基地是全区的首个试点基地,只能成功。邹昌寿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为此他倾尽全力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把控。为找准种植方向,邹昌寿先后前往潼南、贵州赤水等地参观考察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结合当地的地势、气温、土壤条件,最终将目光瞄准具有地域性、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的大雅、8号血橙、明日见等优质柑橘品种。

  为了实现果园的机械化作业和现代化管理,邹昌寿专门办起了培训班,培训出了专业农机操作手、除草施肥和果树管理等多支队伍,使他们成为现代化新型农民的带头人。

  在邹昌寿的全程帮助下,青龙村按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组织化、品牌化、信息化、景观化”的目标设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把闲置土地变成智慧农场。如今,青龙村拥有各类大中小型农业机械100余台,逐步实现由粗放式作业向精细化耕作转变。2021年柑橘将进入丰产期,预计实现产量6600吨,产值将达到4000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5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万元以上。

  在渝北统大路沿线,无人机低空飞行喷洒农药、割草机快速转动除草、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正常运转施肥,经果林一片繁忙的农耕场景,正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青龙村也被评为了渝北区现代化示范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邹昌寿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靠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的科技知识帮助群众走上小康大道,体现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信仰和担当,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