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让市民吃好肉“艺术+科技”助力城市提升和产业发展
第03版:科技新闻·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我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让市民吃好肉
“艺术+科技”助力城市提升和产业发展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1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创新在行动
市畜牧科学院:
我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让市民吃好肉

重庆日报记者 罗芸

    实验动物创新团队正在检测样品。

    (受访者供图)

  “从用科技手段帮助农民养好猪、让市民吃好肉,到利用动物资源助力生物医学研发,我们的科技攻坚领域很广阔。”日前,市畜牧科学院(下称“市畜科院”)院长刘作华说,作为我市专门从事畜牧科技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公益性单位,市畜科院的目标绝不仅仅只是让市民吃好肉。

  据了解,近年来,市畜科院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新品种培育、高效养殖、重大疫病防控、医用动物培育等领域,正处于国际领跑或并跑水平。

  9年奋斗,育出“最适合鲜销、肉质软糯”的猪种

  “为了培育出最适合鲜销、肉质软糯的渝荣I号猪配套系,我们花了整整9年时间。这期间,团队和猪待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陪家人的时间。”地方猪种遗传改良创新团队负责人王金勇研究员打趣地说。

  和穿白大褂的研究人员相比,这个团队的成员更像是特种部队:一套迷彩服、一双水靴是他们的“标准装扮”。在一次采样时,团队成员陈四清钻进猪圈,却惹恼了一只脾气暴躁的种公猪。种公猪身一扭、腿一蹬,将一大块猪粪踢到他脸上。

  “脸上没沾过猪粪,都不算是合格的育种人。”陈四清笑呵呵说道。

  2007年,以荣昌猪的优良基因资源培育出的渝荣I号猪配套系,成为“最适合鲜销、肉质软糯”的猪种,是我国首个以优良地方猪资源为基础培育的三系配套的猪配套系,连续两年被农业部列为主导畜禽品种向全国推广。

  目前,该团队利用现代分子技术,在畜禽遗传资源保存、新品种培育、养殖信息化等方面攻关,以培育出更多适应中国国情的地方特色品种,满足农民增收、市民吃肉的需求。

  10余次升级,柑橘皮变“果味饲料”

  忠县销售的橘香猪,因猪肉带有微微果香,售价是普通猪肉的两倍以上。这种特殊的肉香,源于猪宝宝吃的“果味饲料”。

  “以前柑橘榨了汁后,剩下的皮就成了垃圾,还污染环境。”生物饲料开发创新团队姚焰础研究员笑道,“2008年重庆开始大力发展柑橘产业时,我们就想:能不能把这些柑橘皮做成饲料,变废为宝?”

  最初,这个想法遭到养殖户的抵制:柑橘皮又苦又麻,哪个吞得下?

  在实验室试验了几十次后,团队筛选出了合适的发酵菌种,并通过简单的措施去除苦麻味却又保留果皮中的营养物质。这些“初级配方”被用于三峡库区一些猪场做试验。经过亲口品尝和观察猪的反应,团队前后升级了10余次配方,终于研发出生猪喜欢吃的“果味饲料”。

  目前,忠县饲养的1000余头橘香猪在育肥阶段,会添加30%经发酵的橘皮饲料。这项技术既降低了饲养成本,又增加了猪肉的风味,在三峡库区得到大力推广。

  据了解,生物饲料开发创新团队着力提升市民食用猪肉的安全与品质,在生物发酵饲料原料生产工艺、猪用抗生素替代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筛选5000余只,培育出全人抗体小鼠

  全人抗体小鼠是研发生物医药的工具性动物,以前只能向国外高价求购。由于这项科研有大量工作需要在显微镜下完成,因此团队成员不仅要掌握世界前沿的科技,更要具备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全人抗体小鼠开发的初期,团队成员需要掌握“冲胚”技术:在40倍显微镜下用细针将胚胎取出来,供后续实验用。为了掌握这一重难点技术,团队成员下班后在实验室苦练技术。

  “在两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团队几个成员下班后要在实验室里练‘手艺’练到晚上十点过,终于成功率达到了80%左右。”团队核心成员梁浩说,这个数据已达到国外大型实验室平均水平。但为了提高成功率,团队成员仍相互比赛成功率、交流技巧,终于使成功率达到95%以上。

  在练好基本功后,团队从5000余只小鼠中,成功筛选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人抗体小鼠。

  目前,该团队培育的全人抗体小鼠,已助力科研人员筛选出多个可灭活新冠病毒的全人单克隆抗体,并已被授权给5家国内单位用于肿瘤、重大免疫疾病治疗等12种全人抗体药物的开发。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