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群众摘“穷帽”推动科普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
第03版:科技新闻·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让贫困群众摘“穷帽”
推动科普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0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赋能产业 助力精准扶贫
让贫困群众摘“穷帽”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

    近日,在农科院优质油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田间观察。这是该院成功培育的早熟油菜品种,能利用冬闲田多种一季油菜,让农民实现增收。目前正在向各区县大面积推广。重庆日报记者 张锦辉 摄

  10月17日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脱贫攻坚,离不开科技的力量。近年来,重庆市科协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作为重大任务,整合资源,协调多方力量参与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通过科技赋能产业,让贫困群众摘“穷帽”,取得积极成效。

  农技协辐射带动

  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对于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来说,这是必由之路。

  为了加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组织保障,市科协、市农业农村委、市扶贫办联合成立了重庆市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由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合清任组长,统筹协调全市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与此同时,14个贫困区县相应成立了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着眼于产业扶贫,市科协充分发挥农技协组织在助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贫困区县农技协(联合会)发展。近年来,全市新增县级农技协联合会7个、基层农技协67个。

  近两年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科协争取到全县整合的扶贫资金140万元,组织全县57家农技协参与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推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的深化实施。

  农技协主要采取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用工、保护价收购等扶贫措施,并通过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让每户有劳动生产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掌握1-2项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和技能,至少能够参与一项农业增收项目,预计户均年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针对贫困程度较深的边远村社,彭水县农技协联合会还集中调度子高中蜂养殖专业技术协会、新田辣椒种植专业技术协会、彭水县苗妹香香专业技术协会等5家科普资源丰富、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农技协开展整村扶贫。

  不仅是彭水。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各级农技协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000余场次,培训农民近30万人次,充分发挥自身产业资源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有针对性地帮扶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

  组织专家团“一对一”帮扶

  “问诊把脉”地方产业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作为我市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复杂、脱贫难度较大。不过,石柱山清水秀,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产业如何规划发展?

  2018年,市科协组织院士专家为石柱经济社会发展“问诊”,签订合作协议5项,为石柱康养产业、莼菜产业、黄连产业等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

  近年来,市科协在组织策划上积极下功夫,让科技工作者的能力最大化发挥。其中,联合市扶贫办、市农业农村委实施重庆市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动员3000余名科技工作者组建14个专家团“一对一”帮扶贫困区县,引导优质科技服务向贫困区县集聚。同时,常态开展院士专家走进区县、农科专家急诊室、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活动,使贫困地区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各级科协也充分发挥科技专家优势,帮助贫困县发展特色产业。江津区花椒产业协会在产前、产中、产后及深加工技术方面帮扶石柱、酉阳,近年来带动两县30万亩花椒产业发展。

  此外,市科协还加快推动农技推广创新、搭建农技协销售平台,解决农技推广不足、农产品难以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据统计,通过整合资源、精准发力,近年来,市科协累计动员825个科技组织近万名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扶贫,开展科技服务活动近4000场次,助力780个贫困村的5.86万户建卡贫困户共计14.8万人脱贫攻坚,为全市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科协力量。

  东西扶贫协作写新篇

  2017年5月,重庆市科协与山东省科协在济南举行科技扶贫协作对接活动,并签订《鲁渝科技扶贫协作协议》。我市14个贫困区县科协与山东省对口帮扶的济南、淄博等14个市及所属14个县(市、区)科协结成了“对子”。

  在农业产业帮扶方面,淄博市科协、沂源市科协与石柱县科协在康养旅游、医药医疗、林果药材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扶贫协作;潍坊市科协、寿光市科协向开州区基层农技协赠送了20余种优质蔬菜种子,价值近5万元,并开通两地蔬菜病虫害视频诊断系统。

  在开展互访活动方面,丰都、奉节、秀山、彭水等县科协与山东对口帮扶地科协开展了互访调研活动,在电商平台、人才交流等方面达成帮扶合作。同时,主动牵线搭桥宁波市科协与万州区达成引入科普设备(器材)、院士专家团队、农业优质新品种、开展科普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协议,并为万州区龙驹镇提供了10万元资金扶持产业发展。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鲁渝科技扶贫协作已经取得丰硕成果。

  实际上,不仅是“引进来”,还有“走出去”。近年来,市科协先后投入160余万元支援西藏昌都市,开展援藏扶贫,帮助开展科技人才培训和科技交流平台、科普传播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和决胜阶段。”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下一步,市科协将再接再厉,助力贫困区县夯实产业扶贫之根、筑牢精准扶贫之基、实施长效扶贫之策,为重庆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更大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