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科协调研区老科协工作动物神奇的“婚配”方式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武隆区科协赴结对帮扶村开展帮扶走访活动石柱县科协推进农村科普有实招市教委要求将“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列入开学第一课
第10版:科技服务·科普
上一版 下一版  
九龙坡区科协调研区老科协工作
动物神奇的“婚配”方式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武隆区科协赴结对帮扶村开展帮扶走访活动
石柱县科协推进农村科普有实招
市教委要求将“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列入开学第一课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9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中国

动物神奇的“婚配”方式

麦麦

  在自然界中,许多的动物和植物由于其生活的环境和体形特征各不相同,它们的交配和繁殖方式也存在极大差异,更有一些奇特物种在交配方面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特征。

  一夫多妻的蛙

  最近,科学家第一次在蛙类中观察到了一夫多妻的现象。有一种细趾蟾生活在巴西的雨林里,喜欢在潮湿、多岩石的地方交配产卵。

  在雄蛙的繁殖领地里,通常有固定的2~3只雌蛙,且其中只有一只占据相对主导的地位。研究者观察到了它们交配的画面:雄蛙与主导的雌蛙进行交配,而次要的雌蛙、有时还加上第三等级的雌蛙,则在一旁动也不动地“围观”。不过,雄蛙并不只跟“大老婆”交配——虽然研究者没有记录到雄蛙与次要雌蛙交配的画面,但他们分析了7个领地里孵化出来的蝌蚪,其中“大房儿女”的比例从56%到97%不等。虽然与主导雌蛙交配得更多,但雄蛙并没有轻易放过留下更多后代的机会。

  雌蛙之间似乎并不太平,它们都会吃领地里的卵。这时,雄蛙就会立马制止,有时是将雌蛙赶跑,有时则从后抱住雌蛙——像极了交配的姿势,但往往最终都并没有发生实质的交配行为。看起来,它只是柏拉图式地抱了它一下。

  对于一夫多妻的繁殖方式,雄性获得的好处十分明显,它们可以留下更多的后代,但雌性能获得什么,科学家还不清楚。他们猜测,相比于与没有配对的雄性交配,雌蛙与已经配对过、拥有较好领地的雄蛙进行交配,繁殖成功的可能性或许更大。

  在长达10个月的繁殖季中,雄蛙总是与固定的这两只雌蛙交配。动物的行为自不必用人类的准则来衡量,但如果套用“忠诚度”来评价的话,这些雄蛙仍是忠诚的——虽然是同时对两位伴侣保持忠诚。

  血肉相融的鱼

  一些琵琶鱼的雄性倒是没法不忠诚,毕竟它们交配的方式,是把自己融进雌性的身体里。

  这些琵琶鱼的雄性比雌性小得多,身体大小相差可能有60倍左右。当雌雄相遇时,雄鱼会紧紧咬住雌鱼的肚子,释放出一些能够溶解皮肤的物质,让自己的血管和组织与对方融合在一起。有的琵琶鱼只是暂时性地依附,有的则永久与对方融合,然后雄鱼的器官逐渐消失,最终只把含有精子的生殖腺留在雌鱼体内。这种繁殖方式被称为“性寄生”。

  生活在黑暗无光的深海里,雄性琵琶鱼能够遇到交配对象不容易,他们为此还发展出了敏锐的嗅觉。这种献出自我的方式,能帮助它们留下后代,但这还不是最拼的,为了繁殖琵琶鱼甚至舍弃了一部分的免疫功能。出于自我保护,生物体的免疫系统会排斥异物,例如人体在接受移植的器官时,就很容易出现免疫排异反应,但雄性琵琶鱼却没有被雌性排斥。研究发现,琵琶鱼与后天免疫系统相关的重要基因已经发生了改变,使得它们不会攻击外来的组织和细胞。一些雌雄体永久融合的琵琶鱼,甚至不会产生功能性抗体和T细胞,而就算是短暂相连的种类,它们的基因也有类似的变化。

  要生崽还是要保护自己,琵琶鱼选择了前者。但科学家推测,这些深海鱼或许已经发展出了其他的免疫方式,可以让它们两者兼得。

  全球征婚的蜗牛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别说一夫一妻了,有的动物连对象都讨不到。来自英国的蜗牛杰里米大概是曾经最著名的单身汉,毕竟几年前,还有人为它举行了一场全球征婚。

  杰里米是一只罕见的左旋蜗牛。通常来说,蜗牛是右旋的,它们壳上的花纹是顺时针的,壳的螺旋纹在身体右侧,同时生殖器也位于右侧,因而交配时,它们会爬到对方的右边。但对于镜像翻转的杰里米来说,左右在它的身上全反了。当其他蜗牛爬到它的右侧时,它们没法按照传统交配,也不会灵活变换姿势。

  2016年,研究者为杰里米发起了一场全球征婚,给它找来了两个“百万里挑一”的左旋蜗牛。就在万众瞩目之下,杰里米的两个相亲对象选择了彼此,蜗牛大多都是雌雄同体,这3只左旋蜗牛,彼此之间都能进行交配。

  好在结局总是圆满的,杰里米最终还是得到了交配的机会,并在死前有了自己的孩子。当初的这场全球征婚,总共征来了45只左旋蜗牛。在今年6月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报道了这些蜗牛后代的情况。这群左旋蜗牛至今繁衍了三代,总共产生了将近15000只后代,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右旋的,它们并没有继承父辈的特征。

  也就是说,左旋蜗牛仍然罕见。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