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婷:小山村来了西点师崔玉英:走在田坎上的科技工作者科技先锋谈
第06版:科技创新·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冉婷:小山村来了西点师
崔玉英:走在田坎上的科技工作者
科技先锋谈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9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崔玉英:走在田坎上的科技工作者

本报通讯员 吴红亮

  一口山东话和重庆话的混合腔,一个常活跃在田间地头的高挑秀美姑娘,一个平日温柔但在技术问题上不允许有半点马虎的农技人,这是同事们和老百姓对崔玉英的印象。

  出生于山东的崔玉英,她最喜欢的就是群众叫她女汉子。她说农技人不能脚不沾泥,一到农村感觉特别亲切,能把学到的技术知识惠及群众,是自己一生的追求。

  坚定地走在农业一线

  2000年,崔玉英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后考入万盛,一直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她说:“进入农林系统,我的目标就是当个农技人,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从毕业至今,崔玉英没有离开过农业生产一线,从事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工作。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12年期间,推动实施有关项目60余个。从做项目可研报告到项目实施、完成验收,加班熬夜是常事。项目实施时,经常驻守在项目区。她说,守着项目实施,就是怕出现偏差;驻守项目区,既是履职更是尽责。

  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面积大,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分散,奔波于项目之间,为此常常错过了饭点。多年来,这样的问题让她落下了胃病,她却仍然坚守在一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万盛经开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获得市政府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获市综合办年度管理奖10余次。这些荣誉倾注了包括崔玉英在内的许多农技人的心血。崔玉英也多次被评为万盛经开区骨干人才,2010年被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二十周年先进个人”。

  成为农民信赖的人

  崔玉英在担任科教信息科科长的8年时间里,主要从事经济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工作,同时还注重抓好农民及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的培训工作。实施的农业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项目获万盛经开区管委会三等奖1次,区丰收办一等奖3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10余次,撰写的论文多次被市级部门采用。

  “农民搞种植很不容易,他们对技术的掌握理解必须依靠实践,我们做的就是把正确的理论服务于种植实践。”崔玉英说。2012年至今,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专家,崔玉英每年带领10多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不厌其烦地给农民讲解水果种植技术,特别是猕猴桃种植技术。

  几年下来,崔玉英和同事们一道几乎走遍了万盛的各村各社,也成了农民信赖的人。有时候深夜接到农民的咨询电话,崔玉英会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和指导。

  近年来,她和同事们每年在全区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20余次,培训2000余人。在全区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十余所,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余个,为农民培训提供场所和实践示范基地。先后2次在重庆市党员教育平台讲解猕猴桃种植知识,被市农业农村委聘为职业农民培训兼职教师,被市委组织部聘为党员教育平台兼职教师。

  “以前是在一个领域做农技,现在多了一个平台。”崔玉英说。2019年,崔玉英担任区科协兼职副主席后,更是与农技协联合会紧密合作,通过科协这个平台,加强对协会会员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同时也积极对接市科协有关学会、协会的专家以及市科技局的专家来万盛经开区现场指导。

  在疫情防控中服务群众

  今年疫情期间,崔玉英重点做好全区鲜活农产品监测统计工作。从1月29日开始收集全区鲜活农产品情况(包括畜牧、蔬菜、水果、水产),每天向区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委报送,为市区提供我区鲜活农产品价格、供需等相关信息,为全区农产品供给提供决策依据。

  与此同时,崔玉英仍继续当好种养户的服务员,帮助种养户销售农产品。新冠肺炎发生后,造成部分农户农产品滞销。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她在相关微信、QQ工作群上发送农产品供求信息,让农户和需求方进行联系,解决了部分农产品销售问题。

  针对涉农企业,崔玉英主动联系移动公司,帮助重庆六丰农业有限公司和重庆雁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京东和盒马电商平台联系,推进全区农产品销售。

  采访结束时,崔玉英说,她能做的就是勤奋学、务实干,只要群众需要我,就说明我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我就是个离不开土地的农技人。

  人物名片

  崔玉英,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科技特派员,现任万盛经开区科协兼职副主席,万盛经开区农林局科教信息科科长,重庆市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