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蒙蒙,望星空,我在凝望一颗星……”久未听到的旋律,让我抬起了头。
夏秋时节适合仰望,尤其是夜晚,明月天上挂,星空多辽阔。
昂首望天,望的对象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传递的情感也不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浪漫大诗人李白的千古名句。是许多幼儿启蒙时,大人首选的诗。
“他乡望明月,心犹在故乡”。这是我客居他所时,写下的抒发思乡情感之语。
举头望明月,只是一抬头的功夫,非常简单。但对如今那些须臾离不开手机的“低头族”,甚是不易。所以,对于那些“低头族”,大约要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被人提醒才会想起抬头看一眼天空。而要平心静气地久久仰望星空,这些人恐怕更难。
我时常也会望明月,虽然多数时候在心里进行。想像以前那样仰望星空,不再那么简单。
以人的视力,近可观夜色,远可望星空。
深沉的夜色,似乎无需仰望,因为人们已身在其中。它与孤寂、失落相随,也与宁静、安详相伴。融于其间,有压抑、失望,也有欢喜、雀跃。
星空太浩瀚!当我们仰望时,天清气朗、群星闪烁,会令我们宠辱皆忘、目光深邃、思维活跃、胸怀远大。
在我写下标题后,满腹经纶、满怀豪情、满腹疑问、满腔悲愤几个词汇一一闪过脑海。
首先,仰望星空需要满腹经纶、才能智慧。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2020年1月11日,正式开放运行,意味着人类向宇宙未知地带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开阔。
其次,仰望星空需要满怀豪情,柔情似水。仰望,总是和考问连在一起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那是一种为人景仰的英雄气概。“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那是天涯海角犹牵手,海枯石烂不变心!
仰望星空还需要满腹疑问,以及敏锐的观察和坚毅的意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俯仰天地万物,寻觅四野八荒,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最后,坚持正确的观点,坚定正确的信仰。
最后,仰望星空需要和平安宁的环境。笔者从著名作家范稳的长篇小说《重庆之眼》中读到,抗战期间,日本飞机对重庆市区,进行了长达五年之久的无差别轰炸。那时的人们,带着无奈而绝望的心情,经常仰望天空,当时他们没心思、也没心情去欣赏星空的灿烂。他们唯一的希望是,作为雾都的重庆,雾能不能大些,再大些!有雾的日子,能不能多些,再多些!那样,日本飞机就不会成群结队,侵临上空,肆意扔下炸弹、燃烧弹;就不会尸横遍野,满目疮痍。
纪念重庆大轰炸的警报声,每年6月5日上午,都要定时响起。“落后就要挨打!”历史永远不能忘记。
仰望星空,把思索、责任、道义和担当,把情怀、希望、幸福和未来,发送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