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就中国车过双桥倒行的老人立秋之后惊魂
第15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下一版  
科技成就中国
车过双桥
倒行的老人
立秋之后
惊魂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8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文学

科技成就中国

刘小兵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展示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总结其历史经验,指导未来科技工作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庆桥所著的《科技成就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通过准确翔实的史料披露,以及对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忠贞报国事迹的书写,生动谱写出中国科技的崭新篇章。

  全书分“自力更生:国家安全需要驱动科技自立”“独立自主:中国科学家的创造性贡献”“科教兴国:科技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自主创新:抢占世界科技前沿阵地”“创新驱动:新时代科技强国战略实践”等五个章节,紧密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详细分析了中国科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脉络。并以典型故事加典型人物的叙事方式,高度还原每一重要历史节点,中国科技不辱使命,一路高歌猛进的“排头兵”形象。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可谓在一路曲折中昂扬向前。先后经历了从国防驱动向经济驱动的转变、从学习苏联向学习欧美日的转变、从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建国伊始,东西方两大阵营相互对峙,冷战思维主导世界格局发展,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核威胁和核讹诈。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新中国只有先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才能谈得上发展。因此,发展国防科技,确保主权独立自主,便成为首要战略目标。在此境下,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中国科学院刚成立,就吸引了众多海外科学家们,回国投身到国防科技工作当中。钱学森、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他们不忘初心,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顽强地奋战在国防一线。没有现成经验,他们就边摸索、边积累。实验设备和设计图纸匮乏,他们就集思广益,发挥各学科协同优势,边学边改,边制造边完善。在他们的带领下,广大科技工作者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先后取得了原子弹、氢弹、“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的突破,为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为奠定中国在世界的大国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门的打开,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推出,彻底打破了对科技事业和科技人员的各种束缚,也迎来了中国科学的春天。从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到科技兴国、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对外交流中,努力追踪世界前沿科技,怀揣炽烈的家国情怀,适时向中央提出了旨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863计划”和“973计划”。随着两个计划的落地实施,中国科技在立足自身求发展的同时,也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广泛汲取中受益良多,中国科技的强劲发展势头,格外引人瞩目。

  进入新世纪,中国科技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紧跟世界一流科技水平,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与挑战中,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力度,科技面貌焕然一新。一些核心要件,国产品牌正在替代洋品牌;一些领域,中国制造正以“高、精、尖”的良好形象,撑起了世界制造的半壁江山。中国科技在造福于国人的同时,也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在“一带一路”的伟大实践中,为世界贡献着更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全书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既聚焦70多年来中国科技每一个高光时刻,记录下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国科技工作者赤诚奉献、以身报国的感人事例,也客观总结了中国科技在改革、发展、进步当中所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科技“披荆斩棘克难关,众志成城谋发展”的精神气象,对于我们凝神聚力搞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提供了鲜活的精神坐标。

  历史不会忘记,科技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中国,并以其磅礴的推动力,成就了中国科技蒸蒸日上的新局面。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科技这匹腾飞的“骏马”,在世界科技的康庄大道上,必将跑得更快更欢,给国人带来更多的惊喜,让世界刮目相看!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