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汛抗洪赢得先机刘超:学生科创路上的“引路人”
第06版:科技创新·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为防汛抗洪赢得先机
刘超:学生科创路上的“引路人”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8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刘超:学生科创路上的“引路人”

本报记者 李霜

  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窗,轻柔地落在他的黑框眼镜上,映刻着那双明亮有神的双眼,刘超笑容里带着一股青年的阳光和明朗。与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相比,虽然工作时间不算太长,但作为一名科技辅导员,他却是一个有着11年经验的“老兵”了。这些年来,他一心扑在青少年科技教育第一线,将科学的种子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做探究的“导师”

  2009年,刘超从重庆师范大学毕业,进入重庆八中担任科技干事和科技辅导员,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辅导和管理,至今已有11年。

  “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老师就像导演,学生好比演员。科技创新的培养,应该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刘超说。作为重庆八中的科技老师,他在学生们的心中种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种子”。

  刘超是学生们的“引路人”,引导学生们在科技创新的路上砥砺前行。执教过程中,他看着课堂的学生们,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他在课堂上、课堂后经常鼓励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就可以去学,不必局限于目前的专业知识。青春年少的时候,有大把的时间去探索。

  科技老师是一个个小的孵化器,是学生们探索科学世界的“导师”。作为一名科技教师,刘超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学生就可以知道从什么角度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突破极限的能力。因此,刘超的从教生涯中,一直致力于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展学生的科技视野,让他们学会剥去纷繁复杂的层层表象,看待和分析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

  搞项目的“帮手”

  每年寒暑假都是刘超最忙碌的日子,作为一名科技老师,种类繁多的科技竞赛项目,让他的工作生活异常充实。走进他的办公室,琳琅满目的科技作品让人赞叹不已,这些都是学生的创意成果。

  2018年,他辅导的学生冯路桥凭借《基于摩擦生电原理拉哨状供能装置的构造与应用研究》项目获得了中国科协主席奖,这也是重庆选手首次获得该奖项。“冯路桥加入社团后,我们利用社团时间一起学习理论知识,利用周末和假期进入重大实验室做实验、整理数据、撰写论文等。”刘超说。在他的辅导下,冯路桥对作品的大小和形状方面进行了改良,大小做到“纳米”级别,形状上采取黄色与透明交叉的镭射状。

  在高中阶段,曾和刘超携手在科技创新赛场上驰骋的学生们,升入大学后会积极主动地参加科创比赛和研究性项目。“我的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的项目时,在答辩前会通过社交平台咨询我如何展示和答辩。”科技“种子”一旦种在了学生的心中,便会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近5年来,刘超辅导200余名学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等各级中小学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奖,其中有8名学生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11名学生获市长奖提名奖。

  玩科学的“伙伴”

  从教以来,刘超辅导过成千上万名学生,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很多教学理念都来源于科技教育中的升华和启发。更多时候,我和学生互为师生,互相欣赏,互相宠溺。”在刘超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科创路上携手前行的伙伴。

  “我在摸索中前行,和学生共同成长。”刘超说。在他第一次带领学生研究生物医学方面的课题时,需要用大鼠来完成动物模型的创建,由于这方面知识的欠缺,上演了一场“人鼠大战”。“我们俩对如何捉大鼠不了解,直接用手去提大鼠的尾巴导致大鼠挣扎脱落了,我们俩把实验室翻了个‘底朝天’,就为了找这只大鼠。”提起这段有趣的经历,刘超忍俊不禁。

  “因为知识有限,我有时也解答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促使我不断学习。”刘超说。这些年,除了不断在本专业上潜心修炼之外,他还自学了物理、化学、通用技术等。在校内,刘超积极开设不同种类选修课,让自己的思维“动”起来。同时他也会向名师学习,锻炼自己的科学视野,看到课堂之外的精彩。

  人物名片

  刘超,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八中科技教练,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科技教育优秀组织工作者,荣获“重庆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主要从事技术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研究,主研课题荣获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全国二等奖、重庆市一等奖。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