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奋励鸟鸣与音乐慢下来戏水阴平你像秋风一样走来
第15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下一版  
神州奋励
鸟鸣与音乐
慢下来
戏水阴平
你像秋风一样走来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8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戏水阴平

廖天元

  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想来在大诗人眼里,仙和龙是关键,山水怎么样,不是很在乎。但不管怎么说,要让仙和龙留下来,首先得有山和水。现实中有意思的是,山山水水始终紧密连在一起:但凡有山的地方,水便一路跟随。山绵延起伏、千姿百态,水婀娜多姿、变化万千。于是,关于山和水的成语便多了起来,比如:山高水长、山清水秀、依山傍水……

  山水依偎的景象在川内比比皆是,比如九寨沟。有人说:“黄山回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水让九寨成为奇景。湖、泉、瀑、溪、河、滩,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多姿多彩。但是,这些像极大海的“海子”,如果去掉九寨山峰,想必也就平淡无奇。是的,山水依偎,彼此成全。没有水的山,不免呆板而木讷,没有山的水,自是柔弱而冷清。有山有水,无疑是块风水宝地。

  按这个标准,广元青川县清溪古镇的阴平村,算得上好风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我只想图个凉快,没想到它会给我超值的附赠。

  最初我们是准备直冲唐家河的。我大约知道,唐家河是自然保护区,里面有三国时期那些“大事”,崇山峻岭,古木参天,想必也很凉快。我忽悠儿子,给他讲泰戈尔的诗:“旅人叩过每个陌生人的门/才找到自己的家/人只有在外面四处漂泊/才能到达内心最深的殿堂。”儿子瞥了我一眼,我知道这一眼,意味有点深长。

  到清溪古镇已是下午4点,当地人建议,先去阴平村住一晚,他们说:“爬唐家河至少需要一上午,而阴平村到唐家河,开车只需几分钟。”如此只得随机应变。这一变,却意外让我收获满满。

  我悄悄搜索了一下,阴平村坐落在一座巍峨的大青山脚下,因阴平古道穿境而过得名,素有“千年蜀道明珠”“川北世外天堂”之称。近年来获得的国家和省级荣誉,让我有些吃惊。

  通往阴平村,一路绿树成荫。农家院子错落有致,古色古香,四周青石铺路,水流汤汤。间或鲜花簇拥,馥郁芬芳。游人四下闲逛,无不喜气洋洋。

  因为工作关系,我见过很多新农村。当一排排整齐划一、大方美观的小洋楼拔地而起时,我总觉得少了什么。少了什么?对,不就是眼前灵动的水吗。

  看看这屋前的水,顺着沟渠一路欢腾。这沟渠之中,光滑的鹅卵石密密镶嵌。水在这灰黑的颜色中闪亮开来,朵朵水花晶莹剔透。你忍不住想捧起一把水,向前挥洒。而时光,依稀就回到了童年。

  我问农家乐的主人这水是不是人工抽上来的,憨厚的汉子哈哈大笑,说:“哪有这个功夫,山上的水奔流不息。顺着这水,可以走到河边,那里格外凉爽。”

  我一直觉得有什么声音在耳旁回响。这么一说,我才知道是水的声音。我开始以为是风声,是风从峡谷中划出的美丽弧线。但觉得还是有些夸张,脸上拂过的,是和风清凉啊。

  汉子口中的河,似乎称溪更为妥帖,因为河床似乎窄了一些。与我们那里的嘉陵江相比,确实少了太多的丰腴和圆润,也少了几分宁静和沉稳。但它一眼就让人欢喜,它无疑就是一个孩童啊,放学后一路拥挤着、欢笑着奔向家的方向。

  河水清浅,大小鹅卵石成群。前来戏水的人们驻足水中,定然丝丝清凉。

  一个小孩蓦地出现在我眼前,三四岁模样。他蹲在水中,继而猛然起身,水花和着他的笑声,四下飞溅。他光溜溜的身上,水珠均匀挂满。他摸出一个小鹅卵石,用力甩向远方。旁边,穿着裙子的小女孩,见他抛石子,下意识低下头。小男孩见状,咯咯咯地大笑。

  没有人觉得不妥。但我知道,看到的人都心潮澎湃。没有哪个成人,敢如此大胆。这是多么让人怀想的画面,我们光着身子疯跑的时光,又有多么久远。长大后,我们都太顾及这张“脸”,那种本真,从此不见了。但我知道,是我们戴上了面具,面具有一种魔力,从此让人不敢随心所欲。

  阴平的水实在让我浮想联翩。老子说“师法自然”,从水的特性上悟到人应该“弱其志”。这自然是个比喻。还有人说,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并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这个想象实在丰富,但我知道,一切也不过是寓言——如果我们相信客观世界是心灵的反映,我们心灵有多精彩,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有多纷呈。

  我在阴平住了三天,每天睡到自然醒,这样的感觉实在美妙。每天下午,儿子光着脚,在水里游走。见我看他,朝我喊:“老爸,鞋脱了,下来啊。”

  我没下水,微笑着看他。我把儿子戏水的照片发给远方的朋友,他发来微信:“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我记得这是吉普赛人说过的话,我知道他的内心,羡慕得要命。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