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届重庆技术转移转化大会现场。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 摄 |
8月18日,首届重庆技术转移转化大会在沙坪坝区举行,来自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30项海智专家的产学研创新成果集中发布。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最新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全国3200家公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以2018年的统计数据为例,3200家高校院所中,有687家设立了技术转移机构,仅占21.5%,且存在服务能力较弱、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人才缺乏等难题。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重庆技术转移转化大会,也是希望通过搭建技术交流和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会上发布的成果内容丰富多彩。由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王贵学教授牵头的“新型血管植入物开发和转化应用”项目,主要针对冠心病、脑缺血、外周血管病变等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中介入治疗存在的问题,从基础研究入手,研发了加速内皮化、促内皮功能恢复,防止再狭窄的损伤修复的新理论和工艺技术,并利用相关新理论、工艺技术和设备,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钛合金、不锈钢等血管支架产品,获授权发明专利28项,参与编写医疗行业标准6项。此次参与集中发布,希望相关技术成果能在医疗器械领域以外,在航空、通讯、计算机等其他领域拓展应用,实现进一步推广转化。
由重庆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罗素琴牵头的“新型轻合金材料开发及其轻量化关键技术应用”项目,针对交通运输领域运载工具轻量化问题,开展了轻合金材料开发、铸造和成形技术开发、设备研制、产业应用等系列研究,开发具备低成本、高强度、高成形性等优势的轻合金材料,并依托重庆长安汽车、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等10余家市内外轻合金产品制造和零部件应用企业,初步实现了研究成果的产业化,累计推动新增产值超过5亿元。
“交通运输领域运载工具轻量化是实现节能减排有效而直接可行的途径。”罗素琴表示,以汽车为例,车身重量每减少10%,可降低油耗6%-8%,燃油效率提高5.5%,排放降低5%-6%。而行驶和动力部分减重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更加明显,如车轮减重的节能效果可达到车身的两倍以上。此次参与集中发布,也是希望能够引入社会资本,联合创建轻合金开发及其轻量化应用平台,集技术研究、设备研发、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推动交通运载工具轻量化发展。
此外,现场发布的还有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甘霖牵头的“生物基光学信息纳米材料及多级传感加密技术”、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梁承超牵头的“5G/B5G智能蜂窝网络关键组网技术研究”、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麻彦龙牵头的“高性能、低成本、环保型铝阳极氧化膜封闭技术”等。据了解,这些创新成果除了在现场集中发布和展示以外,还将通过线上的形式面向全社会发布。
数读科技成果转化报告>>>
2018年,3200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合同项数持续增长。合同金额达177.3亿元,同比增长52.2%,合同项数为11302项。转化合同总金额超过1亿元的单位有32家,同比增长14.3%。财政资助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增势明显,合同金额为56.1亿元,同比增长78.4%。
科技成果高价值转化不断涌现。科技成果交易合同均价大幅提高,转化合同平均金额为156.9万元,同比增长42.6%。技术入股金额增长强劲,以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高达79.2亿元,同比增长56.2%。以作价投资平均合同金额达1559.3万元。大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频出,中国科学院工程物理研究所的“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成果转化项目合同金额达17.5亿元,上海科技大学的“基于配体导向的蛋白质降解技术平台的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开发许可”合同金额达8.2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