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田治兰在指导学生进行机器人操作。(受访者供图) |
前不久,当重庆市松树桥中学科技教师田治兰看到自己的学生陈飞宏获得第十二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时,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科技辅导员是青少年追求科学梦的引路人。田治兰自2002年到松树桥中学任教以来,始终坚守初心、恪守职责、为教书育人奋斗,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奋斗,虽时常加班熬夜,但其内心却充实而满足,无怨无悔。
精心筹划建立机器人社团
走进田治兰的办公室,各式各样的组装机器人看得人眼花缭乱。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从最初创建机器人社团到现在成为学校机器人教学资深教师,如今已经度过了整整18年,而机器人教学也成为松树桥中学科技教育最主要的一门学科。
田治兰创办的机器人社团,名字叫M-partner(魔力伙伴),现如今在学校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其实,机器人社团创办初期面临的阻力很大,许多家长喜欢给孩子报补课班或者艺术类课外班,当时很难招到好学生。好在学校很重视,尽管没有专项经费和场地,但也排除困难,提供条件。”田治兰说,“随着科技发展,很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入社团的学生越来越多。”
为了给社员们提供一个向上发展的机会,社团活动课与每年的机器人竞赛主题相结合,在每年3月份,会进行校内机器人比赛,每个项目成绩最好的两个队伍将参加重庆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
“在未来的生活中,机器人会参与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密不可分的伙伴。机器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开阔眼界的舞台。”田治兰说。
不屈不挠追逐科技梦
为了使选拔的学生参加市级竞赛成绩更优秀,田治兰和她的团队每年从4月开始进行集训,集训时间都是晚上和周末以及暑假,在攻克难题时,她和学生们常常熬夜到凌晨。
在机器人结构设计上,为了使机器人结构更加优化,能更快、更好、更智能地完成任务,她带着团队一次次讨论方案,画图设计,然后到模具房制作,又一次次推翻,再重新制作,直到机器人运行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正是因为有这样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团队集思广益的智慧,她所带的学生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成绩非常突出:2014—2019年间,连续6年获得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重庆赛区一等奖,2014年获得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三等奖,2015—2016年获得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二等奖,2017—2019年获得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等奖等。
田治兰介绍,机器人竞赛不仅是一项竞争激烈的竞赛活动,也是一项含有多学科知识的科技活动。学生们参加机器人竞赛,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机器人的设计、制作、调整、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在不断“充电”中提升自我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田治兰在学习上也时刻没有放松自己,借助好的平台,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除了搞好教学工作,田治兰还利用业余时间,总结工作中的得失,研究课题,编写校本教材,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而这些都离不开丰富的知识积累。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渝北科协推出了林长春教授的网上讲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给我们科技辅导员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从中受益匪浅。”田治兰认为,作为一名科技教师,除了要具备主业知识外,也要有更多学科组合的知识。
“机器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给孩子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孩子积极探索、勇于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未来,我还会在机器人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做好学生们追求科学梦的引路人。”谈起未来的规划,田治兰坦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