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春晚的唐景云钟畅音阁:古代皇家“影院”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上过春晚的唐景云钟
畅音阁:古代皇家“影院”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6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壮美故宫600年
畅音阁:古代皇家“影院”

冯梓音

  宁寿宫景区位于北京故宫的东北一侧,呈长方形院落群,又称城中之城。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的晚年生活花了5年时间扩建,并改造了宁寿宫。可以“上天入地演出神仙大戏”的畅音阁大戏楼就坐落于此。

  说道看戏 最独特的舞台

  在中国古代,看戏是皇宫中的主要娱乐。每逢各种节日,如元旦、立春、上元、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除夕以及皇帝登基、帝后的生日等重大庆典,都要在宫中看戏。清代宫廷内演戏的地方有多处,太极殿与长春宫之间有一座;西六宫北部重华宫一带有漱芳斋戏台。而规模宏大的畅音阁,则专为重大节庆演戏时所用,在此演出的戏曲大多是歌舞升平的吉祥神仙戏。

  畅音阁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南端,坐南面北,为清宫内廷演戏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始建,四十一年建成。嘉庆七年(1802年)曾维修,二十二年于阁后接盖卷棚顶扮戏楼。光绪十七年(1891年)维修。现存建筑为嘉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是北京故宫内现存唯一一座三层戏台。畅音阁三重檐,通高20.71米,卷棚歇山式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一、二层檐覆黄琉璃瓦。阁面阔3间,进深3间,与南边5开间扮戏楼相接,平面呈“凸”字形。上层檐下悬“畅音阁”匾,中层檐下悬“导和怡泰”匾,下层檐下悬“壶天宣豫”匾。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

  另据史料记载,凡遇节日,西太后慈禧总是要到畅音阁看戏,并由皇帝、皇后、妃、嫔、命妇以及王公大臣等陪同。光绪十年(1884年)西太后50岁生日时,为在畅音阁演戏给她看,宫内仅购置戏服和道具的支出就耗费白银11万两之多。

  上天入地 演绎空中飞人

  畅音阁一层的寿台为主要表演区域,面积达210平方米,台内没有立柱,而是采用抹角梁的工艺,在保证承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下层空间的完整。寿台北、东、西三面明间的两柱上方装饰鬼脸卷草纹木雕彩绘匾,正面挂联“动静叶清音,知水仁山随所会;春秋富佳日,凤歌鸾舞适其机”。从寿台进入可逐层到达禄台和福台,三层设有天井上下贯通,安装辘轳以配合戏剧需要拉动演员表演上天或者飞行的情境,可以说是最早的威亚了。二层、三层大部分空间是装置所占,禄台、福台前沿部分可做简单表演,多为戏曲伴舞。

  与天井相对的还有一口地井,为表演用喷水井,一层寿台的天花板、地板以及台面上的仙楼均为可活动布景,当戏曲进行到情境中便可以犹如上天入地般的视觉效果,这样的场景堪比现在的大型演唱会,除此之外,在地下室还有四口旱井,设在戏台的四角,起到聚拢声音的效果,所以在寿台上唱戏会有余音绕梁的效果。

  这种复杂的构造,同演出有大量的宫廷大戏有密切关系。《昭代箫韶》的《凡例》就说:“剧中有上帝、神祇、仙佛及人民、鬼魅,其出入上下应分福台、禄台、寿台及仙楼、天井、地井。”为了塑造“天、地、人”三才共处宇宙的概念,畅音阁内彩画的色彩也反映出天空的青天与白云,而柱子涂刷绿色,有如树干,演出时可没入背景之中,设想颇为周到。

  专业机构 南府和升平署

  清代谁能在畅音阁演戏呢?当时皇帝接触到繁盛的民间戏曲流派,不满足于宫廷戏剧规模,决心建立一支更为庞大的皇家剧团,设立了宫廷戏曲演出机构。

  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称“南府”,始于康熙年间。“南府”隶属内务府,曾收罗民间艺人,教习年轻太监和艺人子弟为宫廷应承演出。乾隆时期,“南府”规模较前扩大。道光七年(1827年),将外学撤销,艺人俱回原籍。又将十番学并入中和乐内,增设档案房,改“南府”为“升平署”,仍主持宫内演出事务。同治二年(1863年)除留太监承应外,外籍学生全部裁退。光绪九年(1883年)改变办法,选定外班著名京剧演员若干人任“教习”,给以银米,不定期地召进内廷演出,习称“内廷供奉”,直到宣统三年 (1911年),历时162年。

  “升平署”鼎盛时期,内外学的人数都在1000以上,所唱为昆、弋腔。宫内演戏,先由“升平署”缮写进呈皇太后,皇帝阅览的“安殿戏单”,上列演出地点、日期、开戏时间、剧目及主要演员。最有名的剧目有《升平宝筏》(全部《西游记》)、《鼎峙春秋》(《三国志》)、《忠义璇图》(全部《水浒》)、《劝善金科》(目连救母)、《昭代箫韶》(《杨家将》故事)、《征西异传》(《薛丁山征西》)等,共计二三十种。“升平署”旧址珍藏的剧本、档案、戏衣、道具、剧照等,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随着时间的流逝,见证了百年盛衰的畅音阁依然屹立,沿扮戏楼楼梯上禄台,东南角轱辘架上的木头仍安睡在灰尘之下,正红的漆面却不能被遮盖,一个椭圆形纸灯骨架横躺其上,不知道当年它是否也粘着绢花,出现于某场名角大戏中。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