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增 葡萄膜炎患者的光明使者邹全明 瞄准疫苗领域做原创研究
第06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杨培增 葡萄膜炎患者的光明使者
邹全明 瞄准疫苗领域做原创研究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5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报道 重庆优秀科学家风采展

杨培增 葡萄膜炎患者的光明使者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婷婷

  非洲草原上狮子追逐羚羊时,只要锁定目标,就不会轻易改变,自始至终只追一只羊,对杨培增来说,葡萄膜炎就是那只“羊”。30多年来,杨培增以“一生只追一只羊”的精神带领团队坚持攻关,锁定葡萄膜炎这一常见的致盲眼病,“啃”下了“眼科中的这块硬骨头”,挽救了无数葡萄膜炎患者的视力。

  只追葡萄膜炎这只“羊”

  1987年,杨培增的导师毛文书教授为他选定了葡萄膜炎这个研究方向,打那时起,不管多苦多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不管受到什么样的诱惑,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领域。

  葡萄膜炎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和类型多达100余种,当时国内从事葡萄膜炎临床和研究的人很少,对葡萄膜炎的研究也只限于临床报告,涉及深层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在读博期间,杨培增自学了德语、法语和日语,使他迅速了解了世界上不同国家的葡萄膜炎研究资料,这也为他日后进行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杨培增每年诊治葡萄膜炎患者达1.2万余人次,他用爱心、高尚品德和精湛的技术为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部分来自美国等10余个国家的顽固性葡萄膜炎患者服务,为数以万计的葡萄膜炎患者挽救了视力,被业界誉为“中国葡萄膜炎诊治第一人”。

  找出葡萄膜炎耐药基因

  “我们在对葡萄膜炎患者的治疗中发现,有些患者治疗效果欠佳,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了药物的疗效?我们一定要把答案找出来。”

  为找到答案,3年来,杨培增带领团队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庞大的数据中不断探索,终于在男性身上找到了葡萄膜炎的一种耐药基因,为其精准治疗奠定了基础。

  杨培增说,找到耐药基因,不仅可以让医生在治疗中根据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还可以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筛查,做到有的放矢地治疗,可以避免在治疗中走弯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目前还没有在女性身上找到这种耐药基因,但我们将继续研究。相信随着一个个耐药基因被发现,在未来可以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精准治疗,这将大大减少在治疗中因‘摸索’造成的药物浪费和因延迟治疗带来的视力损伤。”

  科研成果处于领先位置

  虽然已经60多岁,但作为眼科主任,杨培增坚持工作在临床、科研第一线。在他的诊室里,可以看见几排整整齐齐的大柜子,里面全是他亲自书写和保存的数万份葡萄膜炎病历。这些病历汇聚成了巨大的资源宝库,利用这些资源,他在国际SCI杂志上发表了220多篇研究论文,向世界介绍中国经验、中国标准和中国治疗方案,把中国葡萄膜炎研究推至国际该领域的最前沿。他以第一完成人先后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撰写了3部葡萄膜炎专著(共460多万字)。近期,由他独自撰写的葡萄膜炎英文专著(800多页)也将由德国Springer和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出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