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18万年前的远古回声设有“过仙桥”的北宋夫妻合葬墓在湖南宁乡重见天日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聆听18万年前的远古回声
设有“过仙桥”的北宋夫妻合葬墓在湖南宁乡重见天日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5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聆听18万年前的远古回声
——福建万寿岩遗址保护纪实
文/新华社记者 顾钱江 许雪毅 邓倩倩 图/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游人在万寿岩遗址船帆洞内游览。

    万寿岩遗址灵峰洞外景。

  18.5万年前,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约4万年前,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在这里完成。

  这些“远古的秘密”曾长久封存于福建三明一座寿桃形孤峰——万寿岩中,20多年前却差一点灰飞烟灭。

  幸运的是,三明万寿岩这个宝贵的人类家园被政府抢救下来,从而有了今日的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走近万寿岩,聆听18.5万年前传来的远古回声,探寻20年来其保护发展历程,人们收获的不仅是古洞传奇,更有如何沟通历史与未来、协调经济发展与文脉接续的深刻启迪。

  A 炸药包下“挖宝”

  从三明市区驱车约30公里,就到了岩前镇岩前村。空旷的平地之上,万寿岩昂然挺立,船帆洞、灵峰洞、龙井洞等洞穴藏身其中。

  1999年,福建省博物馆文博研究人员陈子文来到万寿岩时,带着一项关键任务:他和当地考古人员必须在一个月内给出结论——万寿岩是否值得保存下来?

  当时,争论已到白热化阶段。万寿岩蕴藏丰富石灰石资源,福建省属重点企业三明钢铁厂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山体上采矿。见矿山开采严重影响万寿岩景观,1998年起,当地村民不断向有关部门呼吁保护万寿岩山体及洞穴古迹。

  一方是投巨资买断开采权的企业,一方是坚称“山里有宝”的村民。“矛盾最尖锐时,村里老人干脆坐在埋了炸药的开采点上。”时任岩前村党支部书记王源河说。

  政府必须尽快把问题搞清楚万寿岩是不是文物?是文物就要保护,不是文物就应该尊重企业的开采权。

  在周围山体持续的爆破开采声中,陈子文他们开始了紧张的“限期破案”工作。

  终于,考古人员在万寿岩发现了2000余件石制品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船帆洞挖掘出距今约4万年、面积达120平方米的人工石铺地面。古人类可能是为应对洞中潮湿环境的这个发明创造,堪称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

  这样的人工石铺地面,非洲发现过一处,我们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二处,是国内首次发现。

  万寿岩遗址的发现,把福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前。万寿岩因此被称为“闽人之源”。遗址中出土的石制品,也为闽台史前文化同源提供了新证据。

  B 冲击波与启示录

  20年前,当考古队来到万寿岩时,黎立璋是三钢下属分厂厂长,和工人一起到现场查看过。他记得,当时有工人开玩笑说,早知道放几炮炸掉算了。但公司领导说,矿石有价,文物无价。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认为,那时,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还不像现在这么强。保护厦门鼓浪屿这样漂亮的“万国建筑博物馆”,很多人觉得理所当然。而万寿岩这样的遗址,在一些人眼里“无非就是古人居住的一个山洞”,因此,当年紧急批示保护万寿岩的重要决定,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开创性实践。

  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说,审视万寿岩遗址保存下来的过程,受到的最深刻教育是,要用历史观念和群众眼光看待发展。“当下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做出抉择的时刻,如何保护、研究和利用好万寿岩,对我们做好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会带来启迪。”

  当地群众的生活和观念也因万寿岩遗址的保护而悄然改变。

  一些村民参加了遗址挖掘保护工作,文保意识更强了;更多村民从中看到了“不一样的发展模式”。以前万寿岩周围破破烂烂、尘土满天,现在老百姓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 让历史一代代传下去

  站在万寿岩遗址前,现为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的郑国珍总会想到这样一段话:“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万寿岩遗址的年代,距今18.5万年至3万年。在考古专家看来,这一远古人类家园极为少有、弥足珍贵,应继续加强科研,并加以活化利用。

  郑国珍想象:“我们可以在万寿岩建一个古代天文台,感受18.5万年前的星空,还可以在遗址周围复原3.5万年前的动植物,感受人和万物的共生关系。”

  2019年,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导览手册上写道:“恢复生态,保护文物,延续文脉……使碧水、青山、溶洞、森林、田园、古文化融会贯通,是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目标。”

  三明森林覆盖率78.73%,是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享有“中国绿都”等美誉。伴随着万寿岩遗址保护工作,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如今,“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已成为三明市民共享生态福利的写照。

  目前,三明以万寿岩为主要空间载体,借力优质的山林环境,编制实施《万寿岩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努力把考古文化资源与挖掘当地文化结合起来,把遗址保护与岩前镇乡村振兴结合起来。

  镇里不断加大文旅招商引资力度,人气越来越旺。百姓也从农家乐、休闲采摘、特色民宿等项目中受益,有了更多致富门路。

  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5年内把万寿岩打造成南方特色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古人类研学旅行基地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9年12月,万寿岩遗址国际学术交流会在三明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前来参与学术交流和考察。“很多外国专家对万寿岩遗址的保护高度肯定。”万寿岩遗址博物馆馆长余生富说,未来要让万寿岩被国内外更多人所熟知。

  “小时候,万寿岩是我们玩耍的神秘去处。离家后,万寿岩是我们挂在嘴边的乡愁。”在万寿岩遗址博物馆里,岩前镇“90后”女孩张琳告诉记者,希望为古老的万寿岩注入更多青春气息,让历史文化一代代传下去。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