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现代农业加速推进乡村振兴
第09版:科技服务·惠农
上一版 下一版  
永川:现代农业加速推进乡村振兴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川:现代农业加速推进乡村振兴

    永川箕山标准化茶园。

  核心提示

  ■永川是传统农业大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产粮大县、生猪外调大县,全国茶叶规划优势发展区、全国早市名优茶百强县之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区”,重庆市最大的“早熟梨”“晚熟龙眼”“食用菌”生产基地,重庆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县之一。

  ■近年来,永川区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转变,打造品种丰、品质优、品牌强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追求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现代农业,在乡村振兴路上阔步前行。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走进永川区的田野乡村,到处都能看到抢农时、保春耕、抓生产的鲜活场景。在这里,从市级现代农业园到区级特色效益农业园,从茶叶基地到食用菌基地、名优水果基地、调味品基地,从大棚育苗到机械化耕作……彰显出现代农业发展的蓬勃气象。

  农业稳,天下安。永川要富,农民必须富。

  近年来,永川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工作总抓手,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聚焦三大产业、四大园区、农村改革、脱贫攻坚集中发力,现代农业呈现蓬蓬勃勃的发展态势。去年,永川区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4%,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3%。

  发展特色产业 做实科技支撑服务

  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持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比较优势……在今天的永川区,特色产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永川区以“2+3”结构调整为主线,即以茶叶、食用菌为主导产业,以花椒、特色水果、调味品为补充,逐步完善优势特色产业。去年,全区茶叶总面积达10万亩,食用菌栽培1.35亿袋,水果生产面积达23.4万亩,花椒种植面积近3万亩。

  该区把茶叶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发展,茶叶产业呈现出产业规模逐渐做大、品种逐渐做优、加工能力逐渐做强、营销市场逐渐做宽、产品品牌逐渐做响、经营主体逐渐做实、茶叶文化逐渐做活等特点,并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何埂、五间等镇集中发展食用菌产业,以生产秀珍菇、香菇、双孢菇、茶树菇为主,以生产竹荪、猴头菇、木耳、平菇、金针菇、鸡腿菇、银耳、大球盖菇等品种为补充。目前,永川已成为重庆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食用菌种植规模占全市70%,秀珍菇在重庆市场占90%的份额。

  重点发展梨、龙眼、柑橘以及特色小水果,建设黄瓜山优质早熟梨、长江北岸沿线晚熟龙眼、临江圣水河沿线晚熟柑橘3个产业带,着力培育一批精品果园,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以观光采摘体验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任何时候,科技都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决定着农产品市场的份额和农业发展的前景,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质量和水平。”永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区始终把科技作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持续加强科技装备支撑,强化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积极为特色产业发展服务。

  该区大力推广茶叶省力化生态栽培技术,集成有机肥施用、薄膜覆盖除草、机械修剪开沟、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广食用菌规范栽培技术,集成规范装袋、上架、采摘、整选、包装等技术;推广黄瓜山梨绿色生态防控技术、设施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茶叶技术培训;建立科技推广示范点,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主产基地,并组织相关业主和农业大户参观学习。

  跳出传统思维定式 放大产业集聚效应

  在茶叶基地,嫩叶新芽青翠欲滴;在食用菌基地,各种菌菇长势喜人;在名优水果基地,龙眼、柑橘引人注目;在调味品基地,花椒树铺天盖地……坚持以基地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规模经营,以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已经成为永川区农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永川区坚持以园区模式为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园区集聚产业、整合优化项目和资源配置的优势,跳出传统农业发展思维定式,用外向化的策略推进现代农业,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2019年,永川区投入1.52亿元用于圣水湖、黄瓜山、八角寺、九龙河4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区级特色效益农业园区建设,英山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被纳入全市2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据介绍,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主导产业为食用菌、瓜菜、特色水产,配套发展桃博园等观光农业和“猪—沼—菜”等生态循环农业,是一个以食用菌产业集聚为主要特色的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现已成为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黄瓜山农业园区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重庆市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重庆市级统筹城乡集中示范点”。

  同时,八角寺农业园区以莲藕为主导产业,通过莲藕种植带动荷莲加工、休闲观光产业发展,探索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一园展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九龙河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以茶叶、豆豉为主导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配套发展观光体验农业;英山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全国早市名优茶优势区。

  除打造四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市级现代产业园,永川区还按“一镇一特”“一镇一品”突出特色的原则,建设石笋山特色效益农业园、大陆溪特色效益农业园、白龙茶叶农业园、三教镇特色效益农业园、柳溪河食品加工园等11个区级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园区。

  “我们通过各类园区的打造,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和农业资金及项目,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永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区依托园区建设,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去年通过策划包装茶叶、食用菌、名优水果、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等招商引资项目,全年成功引进食用菌、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项目6个,合同签约金额5.4亿元。

  据了解,永川区还针对农业园区和茶叶、食用菌、名优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专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客商。该区对入驻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龙头企业,整合相关涉农部门项目资金,对其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完善;对入驻板桥食品加工园的食品(调味品)加工企业,鼓励其申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就近开展产业(种植业)观光园,在农业风险贷款、向上申报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对投资茶叶、食用菌、名优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的企业,在产业基地建设、厂房建设、设施设备购置等方面给予财政资金扶持,并根据基地建设成本的增加,有针对性地提高补助标准,增大招商引资吸引力。

  农业品牌化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如今,从“永川秀芽”到“永川香珍”,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农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在永川大地生长出来。不管是在重庆主城的各大超市、农贸市场,还是在互联网上,随时都能买到永川出产的茶叶、食用菌、水果等特色农产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推动发展特色农业进程中,永川区全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该区茶叶产品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生产,从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均建有严格的质量监管制度和质量追溯体系,实行全过程监控。制定食用菌生产技术标准,积极建立食用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产品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才能上市销售。

  “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发展品牌农业,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坦言。该区始终坚持农业品牌化之路,把培育创建品牌、培育精品农业作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永川区大力打造推广“永川秀芽”区域公用品牌,成功注册了“永川秀芽”15个“云”系列商标。去年,“永川秀芽”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价值19.3亿元。全区新认证“三品一标”58个,市级名牌农产品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

  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完善“永川秀芽”“永川香珍”生产标准和地理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规范管理“永川秀芽”防伪商标。启动永川红茶——“永川红”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注册工作。“永川秀芽”亮相公益扶贫广告,在重庆电视台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公益扶贫广告展播,进一步提升了永川秀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唱响、唱红“永川农业品牌”,除了在各种媒体上开展宣传活动外,永川区还在重庆解放碑邹容路广场、渝昆高速、九永高速等设立固定户外广告宣传牌,向永川城区公交车12条线路车身投放宣传广告。并积极举办“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二届斗茶大赛复赛暨2019第三届“永川秀芽”斗茶大会,在“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二届斗茶大赛复赛中重庆评出的20个优秀绿茶产品中永川占3个,前两名都是永川的产品。

  去年,永川区还积极组织参加中国第三届国际茶博会,“永川秀芽”获得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公用品牌网络投票第三名。成功举办中国茶海外(俄罗斯)展销中心重庆推介会,云岭茶叶作为“永川秀芽”代表走进俄罗斯。在观音桥商圈举行的“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二届斗茶大赛暨“永川秀芽”品牌推介会上,永川喜获七个奖项,“云岭牌·永川秀芽”“永荣牌·永川秀芽”被评选为“重庆市十大优秀茶叶产品”称号,“云岭牌·永川秀芽”被授于“重庆市五星冠军绿茶”称号,永川农业品牌大放异彩。

  特色农业写新景,田野乡村唱新歌。行进在2020年的春天,永川区正持续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发展、农村改革集中发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力争全年农业总产值增长5%、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文/梁婷 何君林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