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创新“干货”
第03版:科技·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创新“干货”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1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创新“干货”

    2019年8月27日,第二届智博会上,“一带一路”智能沙盘吸引市民观看。重庆日报特约摄影 钟志兵

  1月11日,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唐良智作《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1月19日,《重庆日报》全文刊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据统计,报告中提到“创新”一词超过60次。

  过去一年,重庆创新有哪些亮点,今年创新将从哪些领域发力?我们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梳理出了一批“干货”。

  创新成绩

  2019年,重庆创新呈现出以下亮点——

  ●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460亿元、增长12.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5件、增长15.2%。

  ●一批创新中心投入运营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联合微电子中心、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营,智能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4%。

  ●“双晒”成为创新范例

  “晒文化·晒风景”成为文旅营销、经济美学的创新范例,带动旅游总收入增长32.1%,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方面,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重庆自贸试验区形成240项制度创新成果、新增注册企业超过1.2万户,两江新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取得新进展。

  ●推进创新资源集聚

  实施重庆高新区、经开区体制改革和扩容升级,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庆科学城,加快两江协同创新区发展。

  ●加大“双一流”建设支持力度

  启动6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10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

  ●新增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研发机构

  新增超声医学工程、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创建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建设,引进新型研发机构31家。

  ●实施重庆英才计划

  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引进各类紧缺优秀人才7000余名。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规模达到66亿元

  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规模达到6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10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1.6万家。

  创新计划

  2020年,重庆创新将从这些方面发力——

  ●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紧扣目标定位,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把握原则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抓住战略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促进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协同发展,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生物医药产业,构建新药研发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全链条体系,加快创新药品临床试验和上市步伐。

  提档升级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促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平台经济和产业发展创新融合。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加快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

  提升创新平台。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庆科学城,聚焦科学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发展高新产业,培育创新企业,谋划大科学装置,集聚重点实验室,努力建设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深化开发区创新发展,健全重庆高新区园区协同管理机制,拓展重庆经开区发展空间,完善两江协同创新区功能,加快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争取潼南、铜梁、涪陵等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增强各类开发区持续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产业生成能力、经济产出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大力推进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创建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壮大创新主体。加强“双一流”建设,实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专项,强化高校原始创新和协同攻关,支持市属高校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逐步实现全覆盖,引导市属科研机构市场化转型,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来渝设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创新重塑“重庆制造”。发展创新型企业,实施科技型企业成长工程,开展优秀创新型企业评选,加快培育高成长性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2万家。

  优化创新生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进知名创投机构,发展壮大创投基金,扩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规模,支持企业在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左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探索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引进培育一流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努力催生新科技、转化新成果、孵化新产业、培育新业态。

  集聚创新人才。抓好人才引育,完善瞄准高端人才的“塔尖”政策和针对青年人才的“塔基”政策,大力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办好重庆英才大会,唱响重庆英才品牌。强化人才激励,设立“重庆市杰出英才奖”,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完善全过程、专业化、多层次人才服务体系,让创新人才激情工作、快乐生活、张弛有道。

  ●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创新投资机制

  强化金融创新,创建长江经济带(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深入实施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和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

  ●建设引领性开放平台

  推动高新区、经开区和各类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创新农业保险服务,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聚焦“两江四岸”主轴,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实力。

  ●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本版文/重庆日报记者申晓佳摘自《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