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成为最热的“宠儿”,影视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也开始有了实实在在的案例。编辑剧本、转化3D、老剧修复、推广宣发……这些以往由人工完成的影视环节,都有了人工智能的身影。
人工智能也能当编剧
一直以来,影视剧本要么是原创,要么是大IP改编,源头都是人类创作的内容。但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也要和人类抢编剧的饭碗。一部由人工智能编写的科幻电影短片已经在国外亮相了。虽然这部电影短片只有9分多钟,但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科幻电影:背景设定在一个模糊的未来、黑暗的环境、三角恋的剧情。程序开发者将几十个科幻电影剧本输入进去,包括经典电影《超时空圣战》《捉鬼敢死队》《星际穿越》和《第五元素》等,在分析了这些经典科幻电影后,人工智能开始创作剧本。
人工智能程序由纽约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员奥斯卡·夏普和罗斯·古德温编写,两人也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在短短两天时间内,通过人工智能编剧的科幻电影便拍摄出来。他们认为,人工智能或者不会完全取代人类的工作,不过这对于懒散、过分依赖天赋的创意工作者来说依然值得警惕,因为这个竞争对手不仅能按时交稿,而且学习能力更强。
在国内,一些视频平台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影视剧的题材、故事结构、人物关系等进行分析、编辑。虽然现在机器不可能完全准确预测内容,但是有了人工智能系统,至少能让其更准确地做出判断。
2D转3D一键完工
人工智能立体设计师“峥嵘”让用户可以自动将2D影视内容转换为3D内容,并且,转换过程不需百人制作团队,不需双机拍摄。无论是拍微电影、企业宣传片,还是家庭娱乐视频,上传至“峥嵘云”,即可获取影院级3D质量的内容。对于一些实时节目如体育赛事、国家重大活动、突发性新闻等,“峥嵘”也能同步将所有2D电视频道2D内容转为3D内容,成为3D频道。
这项技术由聚力维度研发,这是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电影转制公司。聚力维度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赵天奇解释说,“峥嵘”是聚力维度基于人工智能和三维显示技术研发的智能3D制作平台,目前已在云端实现2D转3D功能,使用者可随时随地将普通平面图片、视频转制成影院级3D视效的图片、视频。现行的影视内容生产模式好比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作坊时代,核心还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落后的影视制作技术和模式,与先进的影视作品传播观看方式之间还有巨大的矛盾和落差。人们渴求更多、更新、更高品质的影视作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影视制作行业有希望跳过工业革命,从手工作坊走向智能化时代。届时,影视行业在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同时,会研发出更多新的影视内容形式:3D影视、多分支结局……千人千面的影视作品、游戏式的影视作品等将会彻底变革整个影视行业。
人工智能助力老剧修复
有的人非常爱看老剧、老电影,但由于老剧、老电影当时拍摄技术的限制,呈现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2019年以来,一些经典影视剧在画面和声音上都变得更加清晰了,这些经典影视剧观看体验的提升,与人工智能技术密不可分。经典影视剧修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工修复,另一种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修复。近年来,中国互联网视听平台爱奇艺和优酷都开始实施经典老剧、老电影的修复工作。2019年,爱奇艺推出“经典电视剧数字化修复工程”,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增强技术分4批对49部经典电视剧和22部电影进行数字化修复;国庆节前夕,优酷采用独家技术手段修复了27部爱国经典电影、电视剧。
经典影视剧的修复有三个环节,一是对分辨率较低的老剧进行数字化转换以适应修复;二是重新着色,进行色彩增强以解决色彩灰暗的问题;三是为还原剧集清晰画面,进行去噪锐化,以解决介质划痕与噪声问题。需要针对不同情境下的肤色、画面、色温等一点点校正。老剧修复工作复杂,人工智能首先要学习如何针对不同图像进行修复,因此程序员们向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人工修复团队求教,将人工智能修复的电视剧与人工修复版本进行对比,进而学习如何在提升剧集品质的同时保证其时代感,实现影视作品“修旧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