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铸造的九鼎到底去哪了?广告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大禹铸造的九鼎到底去哪了?
广告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1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寻华夏三大国宝之谜
大禹铸造的九鼎到底去哪了?

凝子

  我们经常说的一个成语是一言九鼎,为什么说是九鼎,因为这九鼎的来历太不寻常了。大禹九鼎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顶级珍宝,有华夏三大国宝之称。可惜的是这些珍宝都没有留存下来。关于三大国宝之谜一直是历史学者正在努力探究的重点,它们到底存在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一下华夏三大国宝之一 ——大禹九鼎。

  传说大禹制九鼎

  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被推测为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第三期,发现有青铜鼎,人们视其为青铜礼器的源头。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煮肉盛肉,是宴会、狩猎等场合的必备器具。后来它逐渐被用作祭祀礼器,直至成为国家宝器。

  “九鼎” 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后来九鼎成为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相传,大禹为了维护夏朝和诸侯国的统属关系,决定举办一次诸侯大会,也就是涂山大会。各方诸侯都带来了朝贺的礼物,大国献玉,小邦献帛,史书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后来大禹为了纪念涂山大会,就准备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几个大鼎。 

  据《春秋左传》记载,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供给人们观看。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从此之后,九鼎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器。

  九鼎真的存在过吗

  两千多年来,星移斗转,朝代更迭,世世代代的君王、史学家一直在寻找和探讨九鼎的下落,却一无所获。纵观历史长河,人们大致分为“有鼎派”与“无鼎派”。“有鼎派”认为,大禹制造九鼎在多部史料典籍中均有记载,可以互相印证,九鼎确有其物,只不过在漫长的时光中遗失或者被损毁了,有待发掘。 “无鼎派”认为,史料对九鼎的记载前后不一,自相矛盾,且从考古发现实证来看,夏朝早期尚不具备制造大鼎的技术,所谓九鼎不过是后来的君王为了“天命皇权”所杜撰的故事罢了。

  史料中关于九鼎的记载多见于《左传》《史记》。鲁宣公三年记载,夏朝初年,令九州州牧贡铜,铸造九鼎,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然后分别刻于鼎身。《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前606年),楚庄王带兵攻打陆浑之戎,路经洛邑。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劈头就问九鼎大小轻重如何。王孙满回答:“在德不在鼎。”并进一步指出:如果本质美好光明,鼎虽小而犹重,反之,虽大犹轻。“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自讨没趣,这也是成语“问鼎中原”的来历。

  公元前256年,周王朝灭亡后,九鼎落到了秦人手中。当时秦王是秦昭王,得到九鼎的秦昭王立马叫人运回大秦的本营。可是在运输的过程中,一只鼎不慎掉入泗水中,怎么找都找不到。士兵们只好将剩下八只大鼎运回咸阳。秦始皇嬴政兼并天下,一统华夏,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伟大功业后,面对只有八个鼎很不满意,于是又叫人去寻找,但还是一无所获。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中,大秦二世亡。不过大秦亡了后,九鼎也随之失踪。任凭后人怎么找,就是找不到,成为千古之谜。

  九鼎下落之谜

  楚庄王问鼎、秦武王举鼎、吕不韦“徙九鼎”……所有这些史籍上找得着的记载都表明九鼎的存在。如果大禹九鼎真的存在过,那么,它到底去了哪里呢?一般有三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是销毁说。支持这个观点的是《汉书补注·郊祀志》,由于周赧王时王室经济窘迫,债台高筑,没办法,周天子只好将九鼎融化,然后铸钱还债。第二个说法是九鼎沉没。由于周室衰微,无力保护九鼎,而各个诸侯又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生夺鼎之争,周天子就索性把九鼎沉入泗水中。第三个说法是大禹九鼎还是到了大秦,被秦始皇带入秦始皇陵。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泗水》中这样记载:“九鼎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始皇自以德和三代,大喜,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所谓‘鼎伏’也。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龙齿啮断其系。故语曰:‘称乐太早,鼎绝系。’”这是关于九鼎的最后记载。

  原配的“九鼎”没了,只好山寨。比较有名的“山寨九鼎”分别出自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宋徽宗赵佶之手。武则天铸造了一大八小九个鼎,用了56万多斤的铜,由于鼎的重量实在太大,放置九鼎的时候出动了十多万人。

  宋徽宗在三年中两次铸造九鼎,但规格要小得多。他先用22万斤青铜铸造九鼎,装饰以黄金,并仿明堂,在汴京建造九成宫,内有九室,陈列九鼎。中央之鼎为帝鼎,东方为苍鼎,南方为彤鼎,北方为宝鼎,东北为牡鼎,东南为冈鼎,西南为阜鼎,西方为晶鼎,北为魁鼎。政和七年(1112年)又铸造了“神霄九鼎”,分别命名为“太极飞云洞劫之鼎”“苍梧祀天贮醇之鼎”“山岳五神之鼎”“精明洞渊之鼎”“天地阴阳之鼎”“混沌之鼎”“浮光洞天之鼎”“灵光晃曜炼神之鼎”“苍龟大蛇虫鱼金轮之鼎”。但这些鼎都不如大禹九鼎。

  其实,天命所归,在人不在鼎。虽然这些鼎至今下落不明,但它作为中华民族天下一统、九州安定的象征,这个历史意义还是不容置疑的,永远留在了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