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 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解锁“双减密码”
第038版:T26 牢记嘱托 踔厉奋发·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合川 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解锁“双减密码”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川 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解锁“双减密码”

    《蚕丝之国的神奇冒险》劳动课程

    青年教师赛课

    疯狂玩物美术实践作品

  核心提示

  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新起点,“双减”新政落地实施已有数月,如何通过“双减”为青少年学生全面成长赋能,成为教育人的必答题。

  “双减”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合川区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坚持校内校外一盘棋,围绕改革任务多向发力、综合治理,学科类校外培训实现清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有效规范;区域创新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推动校内减负提质取得阶段性成效。

  “我们将持续把‘双减’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打好‘双减’攻坚落实战,锲而不舍地走出一条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合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吴志琼说。

  合川,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从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探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解读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其中蕴含的人才培养观进行审视再构,既在课堂教学上提质增效,又在特色课程中做精做实,更在课后服务上出招创特,有力地推动基础教育回归育人本质,释放学生创造活力,整体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解放心灵

  行知品质 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承载着无尽的梦想与希望,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基础教育改革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陶行知先生眷顾的办学之地,合川区坚持走“行知立特”的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之路,区域教育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回眸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他的教育思想与当下的‘双减’政策不谋而合。”合川区教委负责人说,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等“六大解放”思想,强调要引导孩子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成为生命的小主人,让孩子自觉地成长。

  走进凉亭子小学,这样的教育思想有着生动的体现。

  游华老师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课上,以支付宝到账语音为线索导入,让孩子自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利用数形结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张莉老师执教的《This is my father》,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拼读单词……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在这里真实发生。

  漫步在凉亭子小学的回廊里,一些设计独特的作业格外吸睛。数学学科以《哪吒取宝》的故事形式,串联起8个系列故事,让学生在数学文化故事中思维得以提升。综合假期作业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主题,划分了家乡美食、家乡风景、家乡名人等板块,设计出12册假期作业,引导学生们走进生活,收获成长。学生纷纷感慨:“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了。”

  凉亭子小学校长左亚认为,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解放”更多的是孩子心灵的解放,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是破解“双减”的最大动力。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学校推进“生活力+”党建品牌建设,鼓励党员干部作表率,将学校生活力教育实践与“双减”任务融合,在“双减内核——提高课堂质量”上下功夫,带头研究变革课堂,研发了“小组+四学”课堂模式,即自学、互学、导学、悟学,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学校创新分层设计,成立“党员先锋队”,搭建“党员创新作业平台”,建立“党员作业设计研究坊”,从学科知识、学生学情、学科素养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设计出一份份适合孩子的分层作业,让孩子兴趣盎然地查漏补缺、提升进步。

  凉亭子小学的生动实践,只是合川各个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打造“行知品质”课堂的一个缩影,彰显出合川教育人改革创新的魄力和智慧。

  近年来,合川区围绕“双减”工作,制定出台《合川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标准》《行知品质课堂评价标准》等文件4个,全面推行“行知品质”课堂教学改革,印发《合川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工作实施方案》,全覆盖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精品作业设计”评选活动,48件作品获取市级奖项。学生及家长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作业布置和管理情况满意率达92%以上,作业管理经验获评为“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先进经验”。

  知识还原

  课程创新 让孩子唱出欢快的成长乐章

  “老师,为什么太空荷花会这么好看?“老师,为什么这个荷花不结藕?”……自从合川区育才学校在学校周边开辟了太空荷田后,孩子们的探索与追问就不断。

  “将孩子们从单纯的课本中解放出来,多走进自然、社会,才能实现个性而全面的发展。”合川区育才学校校长何海洋说,回顾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小先生制度”等,与当前“双减”政策不谋而合,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学校传承和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重构“双减”背景下生活教育主题课程,形成“学校+社会”大课堂,探索实践新时代乡村学校育人环境和有效路径。

  学校争取政府、村社支持,租借30亩周边农田,携手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打造面向未来的生活教育研学基地,形成荷园、菜园、果园、蚕桑园、民俗园等布局,根据二十四节气变化,开展石磨豆花、打糍粑、种水稻、养家蚕、挖莲藕等乡情农耕体验活动。

  学校利用小先生厨房、乡情陈列馆、种子陈列室、竹编室、刺绣室等校内功能室,整合陶行知纪念馆、育才学校旧址、水利电厂、古镇渔村等教育资源,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科学开发小导游、丝带绣、竹编、爱莲行、厨艺等21门生活教育校本课程,田间地头、纪念馆、工厂皆是课堂,农民、工人、家长都是老师。

  学校以“积星手册”“小先生奖励币”“小先生‘评’价超市”为载体,构建生活教育“三色”成长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品德、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学生在课堂、活动、社团任何场域、任何方面突出的表现均可得到老师的成长评价,评价积星汇聚成每个学生的“小先生成长阶梯”,大家在你追我赶中绘就出鲜活跳动的生命成长乐章。

  一系列创新探索让学校劳动教育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先后被评为合川区综合实践课程创新基地、重庆市科普基地、重庆市义务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最美乡村校园、教育部第二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

  在合川,还有更多学校从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打造学校精品选修课程,凸显校园文化品牌。目前,全区建设特色校本课程1000余门,建成市级高中课程创新基地7个、精品选修课程27门,高中新课程教材示范校2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创新基地2个,成功创建高中新课程教材示范区。

  特色服务

  “定餐+点餐” 为孩子找到最适宜的发展方向

  悠扬的歌声在校园回荡,多彩的画笔描绘着幸福的画卷,各式的运动项目强健着孩子的体魄,备战国际跳棋重庆市锦标赛的选手们正激烈鏖战着……在合川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课上,丰富多彩的活动正有声有色地进行着。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落地,开展课后服务,是一项“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是解决家长急难愁盼的教育大事。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为中心,而不单单以知识和考试为中心,要能够看到超出‘分数’本身的东西,才能获得好分数。”校长青松说,要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赋能学生发展。

  基于此,学校秉承“六年启行,美好相生”的教育理念,创新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要求,落实“5+2”课后服务全覆盖,不断优化“时光课程”体系,搭建“1+N”(即1项特长多项技能)课后社团服务课程,让孩子们按照他们的天赋、品性、能力得到最适合的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党员教师、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以“研”“学”“领”相加的方式,精心设计校本社团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拓展学习空间,并外聘22名优秀教练,为学生精准提供“定餐+点餐”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按照“基础+特色”的思路,开设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等36个社团,每星期5天不间断开展社团活动,每天接受40分钟以上的训练,打造足球和阅读两门精品选修课程,2017年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

  为了丰富课后服务项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1+N”(即1项特长多项技能)发展兴趣特长,学校积极构建“双美”时光课后服务体系——“学美时光”“动美时光”,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特长选择分组,人人都能享受“双美”时光。

  合川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的生动实践,已经成为合川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创新课后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合川区积极构建“5+2+N”课后服务区级模式,区域整体建设“行知”特色课程体系,打造100余门课后服务特色选修课程,因校制宜开设儿童画、扎染、舞蹈、合唱等艺术类,编程、航模、桥模等科技类等社团,“五育并举”开展特色活动,满足不同特长、爱好的学生需求。目前,区内学校开展延时服务率、有需求学生参与率均达100%,学校课后延时服务达标率为100%。

  创新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开展高质量特色课后服务,不仅有效满足了学生健康成长需求,缓解了家长群体的教育焦虑,还加快推动了“双减”背景下的合川教育向着更加公平更高品质迈进。

  链接>>>

  筑牢党建根与魂 助推“双减”见实效

  自“双减”启动以来,合川区始终将“双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教育变革,坚持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细落实。

  区委教育工委坚持党建引领,着眼实际,积极打造“四化四融入·强基强服务”党建特色品牌,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与此同时,不断强化学校党组织在“双减”工作中的领导作用,把准“双减”指南针;通过专题读书班、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主题党日、支部书记上党课等学习讨论活动,召开党建引领“双减”工作专题座谈会,多措并举纵深推进“双减”工作。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抓实“双减”着力点,创建“党建标杆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成立党员工作坊,画好“双减”同心圆,号召全体党员教师在落实“双减”中冲锋在前,勇于攻坚克难,引领全体党员教师当好“双减”主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区委教育工委持续推进“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工程”,架好“双减”连心桥,与家长凝聚“双减”共识,选派93名党员校长、153名党员家庭教育指导师入驻社区,配合开展“双减”后的家庭教育、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及实践活动,有效缓解家长对学生学业的的焦虑心态。如今,全区基础教育生态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对“双减”的接受度、认可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谭茭 胡忠英 图片由合川区教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