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重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第010版:应急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全力推进重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全力推进重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市应急局航空救援总队开展救援演练

    灭火无人机正在进行灭火演练

    铜梁安居守堤防保安全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2020年6月22日,綦江区遭遇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洪峰过境,汹涌而来的洪水致全区21个镇街不同程度受灾,位于地势低洼处的南州小学一度被洪水围困。

  暴雨如注、洪水灌入、水位齐腰,情况越来越危急,但南州小学2000余名师生没有慌乱,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有序组织下,仅用了38分钟便完成了师生的安全转移,被中央媒体誉为一场教科书式的撤离。

  这样临危不乱、井然有序教科书式撤离并非个案。据统计,在这场与洪水的“赛跑”中,綦江区共紧急转移了10万余人,全区无一人因灾死亡。个案背后,展现的是我市不断提升的应急管理水平。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推进重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十三五”期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34.5%,死亡人数下降36.5%;较大事故减少75起,下降幅度达到了49%;另一方面全市灾害风险防范和监测预警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全市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仅为0.7%,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为0.91。

  搭体系建机制 多次现场会勾勒应急改革路线图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机构改革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四梁八柱”。市应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机构改革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优化和重构应急管理体系,建机制、搭平台,重新组建了市安委会和市减灾委。

  2019年初,全市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相应成立。但是,无论是安全生产还是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原有机制不适应、对接不顺畅等问题逐渐凸显。同时,全市应急管理机构职工普遍对未来干什么、怎么干比较迷茫。

  针对上述问题,2019年6月,在渝北区召开的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场会上,首次提出了构建组织指挥、行政管理、救援力量、制度保障“四大体系”。

  从现实条件来看,我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和大库区于一体,安全基础总体薄弱、灾害风险点多面广。另一方面,应急力量分散在多个部门,建制和隶属壁垒重重,难以形成合力。

  “从实际出发,我们需要有一个‘大脑’,统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市应急局负责人说,这个“大脑”就是组织指挥体系。

  依托重新组建的安委会和减灾委,以道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轨道交通安全、建设施工安全、危化品安全、矿山安全、旅游安全、城市运行安全、消防安全9个专项办公室和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与地震、气象灾害4个专项指挥部,具体统筹各领域的防治工作。

  2019年10月,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场会在秀山县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四大体系”内涵实质和关键措施。

  在行政管理体系方面,建立横向到边的行业部门安全生产与灾害防治工作的应急管理机构;纵向上,构建市级、区县、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网格的“五级网络”。

  在救援力量体系方面,重构市、区县、乡镇(街道)、基层单位(社区、重点消防单位、重点企业、小区物业)四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增强防洪、地灾、灭火、危化、矿山、水上、油气管线、气象和航空9大领域抢险队伍能力。

  制度保障体系方面,细化明晰安委会、减灾委成员单位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职责,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加强部门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三个必须”监管职责。

  随后,全市相继在开州区、涪陵区等地召开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应急管理四大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机构干事、有人员干事、有条件干事、有能力干事、有规矩干事的应急管理体系,明确提出了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应走预防治理之路,全面强化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改善基本面 走预防治理之路“控大事故、防大灾害”

  5月12日至13日,在潼南区、綦江区举行的2022年防汛救灾工作现场会,总结了防汛工作“六个得”工作经验,即“统得好、测得准、拦得住、撤得快、救得了、安得稳”,这是我市构建的防汛抗旱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应急体系。

  这些工作经验,源于对无数次抗洪抢险经历的总结。

  2020年,重庆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洪水,坚守住了“零死亡”目标。山城无恙,两江安澜,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

  不少经历过98年特大洪水的干部群众对20多年前的往事还记忆犹新。那时候通讯基本靠吼,疏散基本靠走,洪水淹到家门口了,大家才撤离。

  如今,重庆已能实现精准的预警,快速的响应。2020年6月22日,重庆发布了历史上首个洪水红色预警!当天,綦江区便提前转移了10万人,洪水来袭时无一人伤亡。据统计,整个汛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Ⅲ、Ⅳ级预警7次,启动Ⅲ、Ⅳ级应急响应10次;各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预警52次,启动应急响应94次。走预防治理之路,重庆打好了“先手牌”,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

  然而汛期过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并没有宣告结束。按照“冬春打基础、汛期抓应急”的工作思路,汛期一结束,我市就着手冬春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部署,强化风险普查和隐患排查,夯实基础设施和预警体系建设,充实救援力量和落实救灾救助。从2019年至今,重庆已实施了3年的冬春自然灾害防治工作。

  在安全生产预防治理方面,我市将各项工作做在前面、做在基层、做在平时,并以“控大事故、防大灾害”为核心目标,持续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

  据统计,道路交通安全依然是重庆市安全生产的头号杀手。多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占全市事故总量70%以上。近年来,重庆把安装道路防护栏作为切入点,强化预防为主,在复杂的地理条件下切实提高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在彭水县,每年车辆撞击防护栏50余起。防护栏的设立,意味着彭水县每年减少了50余起道路交通伤亡事件。道路防护栏也被群众高度肯定,称之为“生命工程”。

  在部分工业企业,面对复杂的管理制度,一线岗位从业人员记不住、难操作的问题并不少见。我市以“知风险、明职责、会操作、能应急”为工作要求,建立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岗位风险清单、岗位职责清单、岗位操作卡、岗位应急处置卡制度(“两单两卡”制度)。“我们采用编口诀、三字经、顺口溜等方式科学编制各个一线岗位‘两单两卡’,企业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重庆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接合部逐渐聚集了大量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存在产业分散、工艺落后、管理粗放、隐患集聚、‘小散乱污’等问题,本质安全水平很低。”市应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0年全市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启动,明确中小微企业搬迁入产业园区一批、改造升级一批、关闭淘汰一批,今年将全部完成任务。

  随着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重庆还推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通过先进科技技术推动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危险工作由机器人上岗;在非煤矿山、道路交通领域推进远程动态监控。

  全灾种大应急 专常兼备救援队伍及时处置各类灾害

  “为了救我这个老太婆,还动用了直升机。”2020年8月,江北区郭家沱街道居民张灿芳被洪水所困,获救时语带哽咽地对救援人员表示了感谢。

  最开始政府计划用冲锋舟援救,但张灿芳家门口有漩涡,冲锋舟进不去。重庆市应急管理局航空救援总队接到了上级命令,两架救援飞机(一架救人、一架指挥)从龙兴基地起飞前往郭家沱,仅用了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救援任务。

  近年来,重庆整合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救援力量,按照“大应急、全灾种、综合性”要求,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严格落实应急管理的政治责任,及时处置各类灾害。

  2018年11月16日,两江新区龙头寺长途汽车站LNG(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发生泄漏事故。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率领市公安、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并成立了现场救援指挥部,开展稀释作业,抢险堵漏,很快完成了应急处置。

  这次应急处置工作共出动警力600余人,应急救援队伍200多人,消防车22辆。各部门协力合作,处置专业有效,疏散群众2万余人。

  2021年9月16日13时许,高新区石堰口水库放水设施发生异常出水。相关区级党委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响应,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市应急局和相关部门及时调度了重庆事故灾害工程救援安能队、重庆水上救援长航队、江北区综合应急救援队、国网市电力公司应急分队、高新区公安特勤、消防特勤中队及综合应急救援队等7支应急抢险队伍和西永街道、含谷镇、白市驿镇等周边镇街应急力量共计200余人,经过50余小时的连续奋战排除了险情。

  在春节、国庆节、“两会”等重要节点,市安委会、减灾委提前安排应急队伍驻防,严格落实“局长在片区、处长在区县、干部在现场、交警在路上、老板在企业”的“五在”责任要求;同时,市应急局局级领导和处级干部必须到区县蹲点,局级领导联系片区,副处级以上干部联系区县,按照“两联一蹲”方式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

  目前,我市已组建危化、矿山、隧道、建设、水上、防洪、地灾、灭火等8个领域27支市级专业救援队伍;区县建成综合救援队38支1500人,乡镇1027支1.2万人。

  此外,不少社会力量也充实了应急队伍。我市目前在册社会力量有27支、1201人,集合了洞穴通讯、丛林搜救、山地救援、桥梁救援、心理辅导等特殊行业的人才。

  张砾丹 周小波 左希斌 图片除署名外由市应急管理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