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至5月,潼南区寿桥镇养殖大户邱云的小龙虾卖了35万元。不仅如此,短短两个月,寿桥镇小龙虾产业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
寿桥镇距离潼南城区47.5公里,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但近年来该镇却建起了西南地区最大的香菜种植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重庆市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
一个偏远小镇为啥能让小产业爆发大能量?5月22日,寿桥镇党委书记张维汉告诉重庆日报记者,立足自身资源、集聚产业人才、精准服务发展,寿桥镇闯出了一条产业“专特精”之路。
立足“特”
培育起三大产业带
47岁的邱云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总是埋怨田里的虾子到处打洞,导致稻田漏水,甚至坍塌。但10多年前,很多外地人先后来到寿桥镇流转稻田养起了小龙虾。
“这里的田土适合龙虾养殖。”铜梁人吴强是较早到寿桥镇流转土地喂养小龙虾的。
此外,丰富的水源、优良的水质也是寿桥的资源优势。寿桥镇“一山一水七分田”,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琼江支流平滩河、观音碑河贯穿全境,农田灌溉水源充足、引流方便、水质优良。
立足资源优势,寿桥镇推动建设染房村—碉楼社区水产养殖精品产业带,重点推进生态小龙虾和观赏鱼养殖;打造花铺村稻虾共育示范产业带,尝试稻虾轮作新方式;发展绿色蔬菜创新产业带,探索创建特色蔬菜出口基地。
截至目前,寿桥镇养虾规模已达7500亩,年产量达6000余吨,涉及养殖户465户;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00余亩,建起了空心菜、苋菜、香菜等各类蔬菜基地5个;还办起了350亩观赏鱼养殖场。
“时间差也是我们的优势。”镇长陈春露介绍,相比市外,寿桥镇的小龙虾要早成熟两个月,每公斤可以卖到150多元,相比平时卖价高出两倍,“仅每年4至5月,全镇小龙虾可创收3000余万元。”
陈春露坦言,偏远小镇发展产业,资金、技术、人力、区位等不具备优势,无中生有、追求规模都不切实际,最务实的举措就是立足自身特色资源做实产业。
发展“专”
集聚人才做深产业
采摘、运输、分拣、清洗、打包……5月23日,在寿桥镇三教村香菜种植基地,王廷全夫妇正带领村民将香菜洗净打包,然后运往中心城区各大超市。
王廷全是外地人,在寿桥镇流转了400多亩土地,夏种苋菜、冬种香菜。由于品质好,他的香菜每公斤卖到了20元左右。
“聚焦人才把产业做深做透。王廷全现在已是远近闻名的‘香菜大王’。”张维汉称,偏远小镇土地少、劳动力不足,不能啥菜都种,寿桥镇围绕“专”字做文章,引进专业人才、培育致富能手,锁定技术门槛低、群众参与度高、种植见效快的品种,做深做大。
为此,寿桥镇实施人才培养行动,既回引外出创业务工人员,又培育在乡人才,还引进外来人才,培育带动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100余人。邱云就是返乡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之一。
目前,寿桥镇已引进明禾农业、笑口农业等5家农业企业集中打造空心菜、苋菜、香菜等5个蔬菜基地,吸收了140余户农户(其中有39户脱贫户)通过入股方式进行投资,带动全镇种植蔬菜,实现产值1200万元。
如今,寿桥镇产菜旺季每天可产销新鲜蔬菜10吨以上,除了销往重庆、成都等地,还出口至韩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外大型市场。截至目前,寿桥镇今年已出口蔬菜150余吨,创收320万元。
服务“精”
精心服务创精品
村民刘平身体残疾,2019年尝试着喂了100亩小龙虾。今年初,他又流转了300亩稻田养殖小龙虾,“产业有钱赚,帮扶措施硬,当然要扩大养殖规模。”
在发展产业上,寿桥镇不但引进大户,还从资金、技术、品牌、引种、土地等方面扶持村民参与三大产业带建设。
过去,寿桥镇碉楼社区是市级贫困村。该社区动员村民以劳力、资金、土地等入股,喂养小龙虾发展集体经济,每年盈利10余万元。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恒刚介绍,挖虾塘、安防逃网、雇人取虾等,政府都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镇里还争取到市、区两级科技特派员现场提供技术指导,定期开展技术培训,调动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为缩短投资回报周期,寿桥镇还提前整合闲置土地1100亩,以每亩租金450至550元流转给大户种植蔬菜,既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又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申请注册了“寿虾”“寿虾亲”“寿桥虾虾跳”等商标,无偿提供给全镇养殖户使用。
“既用好优势资源,又提供精准服务。我们夯实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更有盼头。”陈春露介绍,近年来,寿桥镇围绕乡村振兴,加快实施省道S443线建设,建成农村四好公路1.4公里,建设产业便道、人行便道2.3公里,打通交通血脉,同时统筹规划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塘堰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