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乐山烈士陵园,讲解员正在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摄于二○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
凝心铸魂,强基固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强调“要运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现今的歌乐山烈士陵园、渣滓洞、白公馆,游人熙攘。“作为革命者,他们坚持信仰,放弃一切,就是希望后来人不再经历他们曾经的苦难,永远享受美好,我会永远记得他们。”“弘扬伟大红岩精神,为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指明了方向。”这些留言,道出了人们的心声。
这就是信仰的感召,文化的力量,浸润着人们的心灵,指引着价值的方向。
高扬旗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五月的重庆,绿荫似海,花团锦簇。
在重庆书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图书专区,每天都有不少读者在这里选购书籍。
“伟大的思想,就是高扬的旗帜,激发奋进的力量。把日子过好,我们老百姓有信心,有干劲。”一位读者说。
近年来,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自觉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重庆蔚然成风。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
“宣讲对我们全校师生都是一次精神洗礼。”“令人振奋,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坚定了我向着美好生活努力奋进的决心和信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从城市社区到农村院坝,从大学校园到社区楼宇……重庆开展了多层次、立体化、互动式的宣讲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收获满满,发出这样的感言。
这是重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必须跟进一步。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上率下,带头学、示范学,形成理论学习层层示范、上行下效的生动局面,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增强。
组建市委宣讲团和“六进”宣讲队,打造了“学习新思想”微宣讲等品牌,高规格、高标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用心学起来,用情讲出来,用力做起来。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33名党员市领导带头示范,全市179万名党员全身心投入,学、讲、看、做高潮迭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通推进。28万场中心组学习、8.6万场专题组织生活会、超过15万场的专题宣讲,场场都是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三篇文章”保护用好红色资源,红岩精神更加鲜亮;“八个一”聚焦急难愁盼,群众生活更加美好;新闻给力、展陈添力、文化加力,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唱响永远跟党走的主旋律,激发爱党爱国热情,坚定干事创业信心。
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集智聚力、守正创新,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编撰了《政德建设纵横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大量理论通俗读物,获得读者广泛好评。
铭于心、立于言、践于行、成于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了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之旗、精神之魂,指引着巴渝儿女奋勇前行。
培根铸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
固本培元、凝心铸魂;润物无声,启智润心。近年来,全市上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明绵绵不断沁人心田。
激活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2019年7月19日,在重庆解放碑,1500余名群众挥舞着国旗,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自此拉开了歌唱祖国大型快闪的序幕。
党的十九大以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贯穿于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全过程。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战胜利7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令爱国情怀激荡在亿万人民心间。
“让烈士回家”“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小萝卜头进校园”等活动,不断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激励越来越多的重庆人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树立价值标杆,引领道德风尚。
2020年,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凿石修道,铺就一条“绝壁天路”的毛相林,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毛相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上台接受习近平总书记颁奖。这位乡村领头雁的先进事迹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不仅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也让人们充分感知到德善之美,让正能量更强劲。
英雄的城市从来不缺英雄和先锋,马善祥、杨雪峰、王红旭等先后获评“时代楷模”。此外,“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层出不穷……他们引领和带动全社会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起这座城市奋力谱写新篇章的强大力量。
“小区变了,街灯亮了,车辆乱停现象没有了……”九龙坡区七旬老人夏嘉训致信社区,点赞文明创建给他带来的“小确幸”。
文明实践深化拓展,孕育精神之美。
重庆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共建设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9个,12个区县被纳入全国试点。推动出台《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展“志智双扶”行动,深化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广泛开展爱卫运动、垃圾分类、文明出行等志愿服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全市遍地开花。
文明创建卓有成效,形成共识之美。
以创建促发展、以创建惠民生、以创建强根基、以创建树新风、以创建展形象,不断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切实提高了市民的获得感。截至目前,全市共创成全国文明城市9个,全国文明村镇149个,全国文明单位222个,全国文明家庭21个,全国文明校园24个。
文明的种子在巴渝大地处处播撒,萌芽生根,开花结果。
人民至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气渐浓,风景再起。
“南岸的好,心中的草,拔得好也要拔得早”“朝望金佛山,暮望金佛山”“当年,先辈们从这里出发,踏上了长征之路;今天,我们从这里走上了幸福之路”……
巴渝大地上,一场场新意叠加的“晒文化·晒风景”“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动,盘点山水颜值、细梳人文气质,让文化品牌“亮”起来、旅游产品“美”起来、文创产业“活”起来。
“不虚此行!8D魔幻之都,一街一景,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的气息与温度。”在洪崖洞景区,游客们纷纷发出感叹。
“一个个志愿者,帮忙指引线路、助力疫情防控、协助‘双码核验’,扶危助困、文明宣传,让我很安心。”在重庆北站,乘客们竖起了大拇指。
从来热情似火的重庆人的待客之道,让重庆成为人们最向往的旅游城市目的地之一。
近悦远来,让“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重庆城市影响力、美誉度倍增。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报告(2021)》,2021年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CBII)排名,前10强分别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重庆、广州、成都、武汉、南京和天津。与2020年相比,重庆上升了2个位次。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近年来,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昂扬的旋律、生动的笔触、精湛的艺术,奏响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之歌、爱国之歌、人民之歌。
一名年轻的消防员,身着厚重的战斗服,背负着沉重的空气呼吸器,左手抱着消防头盔,右手紧紧抓着水带与绳索,尽管面上布满了火焰熏灼的黑色粉尘,但他仍然目视前方、眼神坚定……这是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焦兴涛雕塑作品《烈焰青春》展现的和平年代的英雄形象。
该作品一举打破全国美展30年“不开”雕塑金奖的纪录,夺得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雕塑金奖。“消防员是和平时代离危险最近的人之一,他们就是我们日常温馨生活的守护者。”在言及创作初衷时,焦兴涛心中想到最多的是“人民”一词。
不仅如此,近年来,我市还有60多部作品、10余名艺术家荣获国家级最高奖项,实现了5年内12个艺术门类国家级大奖全覆盖。
新推出《山城的黎明》等革命历史题材作品30余部,《重庆市脱贫攻坚优秀作品选》等现实题材作品100余部。
广播剧《“事儿妈”宋小娥》等6件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相声《乡音乡情》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魔术《幻影飞鸽》《仙豆》连续两届获中国杂技金菊奖。
电影《王良军长》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生动教材。《贺拉斯诗全集》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露水硕大》《逆风歌》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出版图书2.3万余种,400种出版物获国家和市级奖项。
推出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为背景,讲述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黎明即将到来之际与敌人殊死搏斗、宁死不屈感人故事的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演出该剧的“重庆·1949”大剧院更是根据剧目需要而设计建造的,是目前世界上动态沉浸式表演空间最大的室内剧场,累计接待观众超过10万人次。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已实现全覆盖,文化馆达国家一级馆率为95%,居全国第二、西部第一。
守正,创新,强起来!
这是凝心聚力的时代呼唤,这是再书华章的期许厚望。
强基固本,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既取决于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也取决于广泛有效的传播。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保持高度警醒,落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围绕中心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提高新闻队伍“四力”,精心谋划重大主题宣传,创新传播手段,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让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强劲。
浓墨重彩开展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系列宣传,“把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系列报道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
精心做好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主题宣传,策划推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一江碧水向东流”“大美重庆·就在家门口”等特色栏目,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等群众性主题宣教活动。
唱响新时代、新作为、新征程的主旋律,凝聚起全市人民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强大动能。
立体式宣传全市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等进展成效,深入报道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中心工作,加强战疫情、战复工、战脱贫、战洪水等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编制完成我市首个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展规划,“三位一体”推动城市国际传播工作,进一步深化外宣“三重”战略任务,完善新闻外宣、新闻发布、文化推广和网络外宣、对外交流“3+2”业务架构,组建重庆国际传播中心,目前海外英文网站和社交平台主账号用户996.9万,总曝光量17.62亿、总互动量2.53亿。推出《脱贫之道:中国共产党的治理密码》《解码智能时代2021》中英文版等重点选题图书。组织“感知重庆”媒体参访、智库参访、大V参访、青年参访,成功举办驻华外媒参访、海外华文媒体重庆行等活动。
一“纸”风行,笔耕墨耘;不“纸”如此,媒无止境。
为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重庆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推动市属媒体以融合为导向改版升级,打造华龙网、上游新闻、第1眼等新媒体,40个区县融媒体中心挂牌……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为全市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