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 皖渝合作谱写共赢发展新篇章云南帮扶全面改善石柱库区经济社会面貌
第T15版:情系峡江三十载 同心共富万里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渝北 皖渝合作谱写共赢发展新篇章
云南帮扶全面改善石柱库区经济社会面貌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渝北 皖渝合作谱写共赢发展新篇章

    安徽省援建的渝北区洛碛镇廖石塔休闲文化广场

  核心提示

  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号召,自此,相距千里的安徽与渝北,结下深情厚谊。

  30年来,安徽省和渝北区聚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满足民生需求等关键环节,积极谋划和实施对口支援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渝北移民搬迁、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

  30年弹指一挥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徽省和渝北区将按照《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2021-2025年)》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以新一轮对口支援合作为契机,探索把安徽省的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与渝北库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和政策等优势结合起来,重点聚焦乡村振兴,实现文旅产业融合,强化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共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加强互访、人才交流合作,扩大共识,推进产业合作开发,促进互利共赢,共同探索“皖渝合作,共赢发展”的对口支援新思路,续写新时代对口支援新篇章。

  补齐基建短板

  渝北区是重庆15个重点移民区县之一。受客观条件限制,渝北区三峡库区实现移民安稳致富目标面临着基础设施脆弱、库区产业发展滞后、移民安置就业压力大等诸多挑战。

  为了让渝北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30年来,安徽省和渝北区聚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积极谋划和实施对口支援项目,全力推进库区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正是援建项目的‘及时雨’,极大地改善了移民库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条件,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巨大作用。”据洛碛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洛碛镇是渝北区淹没重镇和移民大镇,移民村9个,就地移民1.5万人。2016年以来,该镇共申报获批援建项目23个,总投资13245万元(其中对口支援资金4740万元),重点用于道路、市政设施、敬老院、污水处理厂等民生工程,其中有9个项目是该镇想解决而一直未能解决的关键工程。

  在渝北另一个移民重点镇龙兴镇,也通过完善公路交通、提档升级产业道路、新修蓄水池、安装太阳能路灯等方式,大力推进移民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目前,全镇正在实施对口支援项目7个,涉及援助资金3282万元,其中刘家祠堂、排花洞村美丽乡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排花山塘、产业发展综合体等项目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为了进一步提高移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渝北区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洛碛镇的23个援建项目中,有关人居环境的项目共11个。在援建资金的带动下,该镇整治旧房1800户,改造危房1950户,改建无害化厕所2681户,极大地改善了移民群众的人居环境,上坝村、经开村、沙地村等3个移民村还被评为市级生态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670万元援建资金的支持下,洛碛镇建设的大天池村精准帮扶——“桃韵天池”项目,成为全市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带的又一张乡村旅游新名片。

  完善公共设施

  “我以前住在破旧的土房子里,现在住进了敬老院,用上了热水器、空调,像住宾馆一样舒服!”在渝北区洛碛敬老院,年近八旬的陈大爷一说起在敬老院的生活就赞不绝口。

  2018年投用的洛碛敬老院项目,总建筑面积7137平方米,使用援建资金805万元,配备了老年寝室、健身房、活动室、接待室、餐厅、洗衣房等,成为渝北区乡镇首个标准化养老服务中心,现居住“五保”老人100余人,解决了当地群众的“急难盼愁”。

  充分满足库区移民群众的民生需求,是让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的另一关键环节。在安徽省多年的帮助支持下,渝北区库区开展了敬老院、农贸市场、停车场、污水处理厂、主支干道黑化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不断满足库区群众的各类民生需求。

  民生无小事,为了解决移民群众“买菜难”问题,渝北区利用援建资金,建设了洛碛农贸市场、新渝农贸市场,切实解决了场镇居民生活的难点。

  在满足移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同时,渝北区还关注到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利用援建资金,启动了一批文化设施建设。

  2021年10月对外开放的洛碛历史文化陈列馆,是渝北区首个镇街历史文化陈列馆,展陈面积达1300平方米,分为洛碛历史文化陈列厅、冯时行事迹陈列厅和文创展览厅三个部分,再现了洛碛悠久的古镇文化、“巴渝第一状元”冯时行生平事迹,展现了洛碛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外,洛碛镇还建成了廖石塔休闲文化广场、洛碛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丰富了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龙兴镇则启动了刘家祠堂修缮保护工程,完善刘家祠堂文化功能,设置多功能厅、展览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排练厅、培训室、书画室、棋艺室等,建成投入后将极大促进全镇文化建设,满足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需要。

  推进产业合作

  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之后,还要实现“能致富”。为帮助移民提高技能,实现就业,增加收入,从2006年起,安徽省与渝北区共同配合,积极开展移民的培训工作,使移民掌握了新的生产技能,增加了对新生产方式的适应能力,促进了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结构调整和移民增收致富能力,并培训了一批移民致富带头人。

  截至目前,共培训移民致富带头人541人,其中安排到安徽省合肥、马鞍山等市培训的151人;干部交流培训17人。在生产致富方面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共帮助移民实现就业441人,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加快库区产业发展是推进库区经济发展和解决移民就业的重要举措。为此,安徽、渝北两地积极推进产业合作,引导安徽企业与库区企业开展产业合作,利用“支洽会”“西洽会”等平台,发挥重庆市安徽商会桥梁作用,多次组织安徽企业到渝北考察投资、洽谈项目,动员和引导了一批企业到库区投资兴业。目前,安徽省国通管业、亿恒包装、永年矿业、华星化工等知名企业在渝北等地建成投产并运行良好,有力地促进了库区的产业发展。

  数读看成效>>>

  截至2021年,安徽省无偿支援渝北区现金和物资1.54亿元,现已建成移民新街3条,集镇农贸市场2个,移民市场2个,敬老院2所,镇卫生院2所,希望学校5所,农家书屋2个,移民村文化室、卫生室10个;实施集镇小区帮扶项目13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个;修缮完善祠堂(文物)1座,新建历史文化陈列馆1家;新建休闲文化广场1个、综合性服务中心1个;集镇高切坡治理2.09万平方米,移民新区迁建平基5万平方米,修建堡坎0.75万立方米,环境综合整治1.8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道路移民公路47.45公里,硬化库区道路55.8公里;建设移民新村文化活动中心378.54平方米、便民服务中心586.78平方米、移民小区主题公园11263平方米;建设移民生态家园示范园3000亩、银杏基地3000亩;改造企业2家,引进企业4家。

  罗晶 刘钦 徐梅 图片由渝北区水利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