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三十年 对口支援情谊深
第T07版:情系峡江三十载 同心共富万里行
上一版 下一版 
守望相助三十年 对口支援情谊深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省和中石油全方位对口支援开州
守望相助三十年 对口支援情谊深

    美丽的汉丰湖

    四川省援建的开州图书馆

    四川省援建的开州广电中心

  核心提示

  南河古称“开江”。这条长江二级支流从四川省开江县流入开州,滋养着巫山、铁桥、临江、竹溪、镇安、云枫、汉丰等多个镇街,形成了开州富庶的粮食主产区。

  四川与开州山水相连,血脉相通。1992年以来,四川省和中石油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对开州开展了深层次、宽领域、多形式、全方位的对口帮扶,无偿援助开州资金3亿余元,充分彰显了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的大爱境界,生动诠释了血浓于水、命运与共的深情厚谊。

  而今的开州,正锁定“‘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开州”目标,以感恩之心、务实之举奋进“赶考之路”,回报来自四川父老乡亲和中石油的无私支援。

  改善基础设施 帮助群众致富

  5月的开州,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南河竹溪镇河段河道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现场,新建的河岸护堤和休闲观景平台已具雏形。工程车辆穿梭往复,施工人员加紧作业,确保项目今年10月如期完工。

  南河竹溪镇河段综合治理工程于去年10月启动建设。650万元建设资金全部由四川省无偿提供。该项目也是去年开州利用对口援助资金开工的最大工程项目。

  “这次河道整治帮助我们提高了城镇防洪标准,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衷心感谢四川的无私援助!”竹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样心怀感恩的,还有来自南门镇的群众。除了南河竹溪镇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四川省去年还提供300万元,用于开州铁峰山生态环保整治。地处铁峰山脉的南门镇,再次成为直接获益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尽管疫情当前,但今年“五一”假期到南门镇东阳村马尾槽休闲的游客仍络绎不绝。

  东阳村与万州一山之隔。2017年,中石油投资300万元,援建东阳村观光果园及配套工程,帮助当地打通和万州的旅游通道,带动农旅融合发展。村里新建的农家乐环境优美,配套完善,交通便利,在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也让40多位周边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务工”。如今的东阳村,已由市级贫困村一跃成为开州区乡村振兴示范村。

  “点”上的嬗变背后,是“面”上的支援。对口支援期间,四川省和中石油在交通、农田水利、移民安置小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给予开州重点支持,实施了一批影响大、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拉动了开州经济社会发展。

  得益于对口支援,开州建设和改造了渠口、厚坝、丰乐等33个乡镇的村级公路216公里、桥梁2座,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建起了优质种苗种畜基地项目20个,夯实了群众致富基础。新改扩建的金峰、河堰、满月等乡镇13个人畜安全饮水和农田灌溉项目,助力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利用支援资金,开州还配套完善了赵家、文峰街道等7个移民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水平实现有效提升。

  提供智力支持 提升“造血”功能

  对口支援,“造血”与“输血”同步进行。四川省和中石油在加强对开州无偿援助和经济合作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提供智力支持。去年,四川省就提供资金50万元,专门用于对开州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四川省和中石油以及开州形成的共识和一以贯之的支援举措。”开州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福余说,利用援助资金和资源,开州多年来坚持“培训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的培训思路,把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培训作为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逐渐将“输血救助”转变为“造血培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在四川省的帮助支持下,开州先后举办种植、养殖、城市规划、现代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培训班5期,培训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等870人次,让群众学到了现代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激发了群众发展经济的内生动力。同时,也使干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增强了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

  经济发展需要群众的努力,也离不开“车头”的带动。开州多次组织党政代表团,赴支援地区和单位学习交流,汲取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双方就产业合作、城市建设、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等进行了广泛探讨,建立起系统的协作机制。有力地加强了产业对接、资源互补,促进了互利共赢。

  完善社会服务 致力民生公益

  在开州,德阳中学绝对是学校中的“顶流”。开州人都能以子弟在这所中学读书为荣。不过,许多人都会疑惑,为何一座开州的中学,会以四川一座地级市的名字命名?

  时光回溯到1999年。为解决开州三峡移民学生读书问题,四川省德阳市对口支援400万元,帮助开州建起了这所条件在库区堪称一流的新学校。

  光阴荏苒。23年过去,德阳中学综合实力与日俱增。学校先后荣获“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卫生单位”“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家长学校示范校”“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文明校园”“绿色学校”“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考核一等奖”等28个国市级和150多项区级荣誉。教师中有170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10余位教师更是成长为校长。

  德阳学子,更是人才辈出。23年来,共有30多名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黄琪是北大文学博士,现任湖南大学助理教授;王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留校任助理教授;肖必威就职于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成为一名材料科学家……

  在开州,像德阳中学一样受益于对口支援,成长壮大起来的民生和公益项目还有很多。四川省和中石油的支援,以完善开州学校、医院、养老院、社区服务站、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为重点,解决了大量就学、就医、养老等公共服务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教育、卫生、文化、社会服务能力等,对提高开州群众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库区起到了重要作用。

  统计显示,支援为开州新改扩建学校6所;改扩建医疗卫生机构3个;改造社区服务站、村级服务中心、农村敬老院等社会公益性项目21个;建起了老年大学、老年慢性疾病康复疗养院。

  特别是老年大学建成,让开州人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圆了1600名老人的大学梦。开设的声乐、器乐、二胡等12个专业33个班,近年来频频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成就了开州独具特色的“文艺轻骑兵”和“歌舞大篷车”。

  看点>>>

  做好“五字文章” 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多年来,开州在四川和中石油的帮助下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做好“长、实、好、新、严”五字文章,务实推进对口支援工作,把获得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力争实现支援收益的最大化。

  健全机制,做到一个“长”字。开州区和帮扶单位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高层领导互访和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工作长期有序有效开展。

  定点定项,做到一个“实”字。开州将需要帮扶的问题落实到具体项目和事项上,做到帮扶任务具体化,帮扶工作项目化,在此基础上与帮扶单位达成援建共识,确保支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突出重点,做到一个“好”字。开州突出“民生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同时兼顾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建成了一批群众叫好的民生实事项目。

  拓展领域,做到一个“新”字。开州“以巩固成果、互利互惠、增进友谊”为目的,深化中石油和开州长期用气合作关系,努力拉长天然气产业链条,培育其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强化监管,做到一个“严”字。开州遵循援助资金使用意向,结合发展需要形成项目库,编制年度计划清单。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对支援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确保不截留、不挤占、不挪用;加强项目督查,严格执行项目审批等基本管理制度,确保对口支援项目快速、安全、高质完成。

  链接>>>

  卅年支援 开州有“数”

  截至2021年底:

  ■四川省、中石油无偿援助开州资金共计3亿余元,实施项目87个;

  ■互派挂职干部36名、教师52名、医务人员105名、科技人才22名;

  ■培训医务人员200余人次;

  ■高层互访56批次500余人次;

  ■争取天然气用气指标5亿立方米;

  ■协议招商引进对口支援项目41个,引资325.68亿元,到位资金50.9亿元。

  赵童 刘玉珮 彭光灿 图片由开州区水利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