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与长寿 结缘沙田柚共筑三峡情
第T06版:情系峡江三十载 同心共富万里行
上一版 下一版 
广西与长寿 结缘沙田柚共筑三峡情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西与长寿 结缘沙田柚共筑三峡情

    广西壮族自治区援建邻封镇沙田柚产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援建医疗设备

    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口支援技能培训

  核心提示

  桂长对援,情满峡江。1992年,为支持三峡重庆库区的移民工程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精准号召下,远在1000多公里之外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自此对重庆长寿区开始了30年的倾情扶持。

  本着“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目标,在广西的倾力相助下,长寿区实现了一大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落户、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大道蜿蜒盘旋。截至目前,广西累计援助长寿区1.2亿元,实施对援项目193个,惠及长寿库区19个街镇,解决了数十万名库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难题。其中,有偿合作项目2个,投入资金2143万元;无偿援助项目191个,投入资金9820.8万元。包括交通出行、教育、医疗、水利等民生项目的建设,以及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招商与扶持。

  输血与造血并重

  项目为产业赋能

  近年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广西和长寿区建立了定期互访交流机制,着力实现在顺畅互通的交流机制下,随时了解对口支援工作的需求与进展。

  在良好的沟通下,广西将改善库区公共服务能力放在首要工作环节。

  惠及民生,聚焦移民生活难题。当前,长寿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然焕然一新。据统计,截至目前,长寿库区利用对援资金修建公路及场镇道路37公里、人行便道40余公里,解决了4500名移民出行难的问题,受益人数达2万人。此外,长寿还利用对援资金整治水库及山坪塘8500立方米,解决了7000余名移民饮水和生产用水难题。此外,2020年广西对援项目江南水厂改造工程,改善库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受益库区群众多达5万人。

  基础设施日渐完备,移民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同时,社会事业的建设也愈渐充盈。对援工作开展以来,广西援建长寿7所学校,援建资金450余万元,解决了2000余名移民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受益学生近1.5万人;援建长寿医院3所、村级文化卫生室5个,资金600万元,使3万名居民和2500名移民的医疗卫生文化条件得以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2019年,广西对长寿区无偿援助的80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长寿柚博物馆建设。“该博物馆以邻封镇特产长寿沙田柚为主题,实施‘沙田柚+’特色农旅文融合发展战略,着力促进长寿沙田柚产业提质增效和富民增收。”长寿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目前已基本完工,待内部装修后就可投用。

  2020年,长寿又将400万元无偿援助资金落实到江南水厂的改造项目中,以提升库区移民供水保障能力。

  百姓安稳致富,产业兴旺是关键。除了民生扶持,广西还针对长寿区区情,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30年来引进了大批优秀企业入驻长寿。

  福建泛华集团实施河街旧城改造及库岸整治工作、浙江天信的汽车电子线项目、四川永航的电器钢材项目、云天化的玻璃纤维项目和中国冶金设备公司与四川华神集团、重钢三峰公司共同投资的钢结构项目等众多优质企业与项目落户长寿。

  有了优秀的企业与项目赋能,长寿区的产业发展逐年提高。2021年,长寿区在支洽会签约项目4个,累计签约投资金额41.5亿元。

  “长寿区近30年的变化不仅我们看得到,库区的群众也有目共睹,这部分得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广西投资促进局等相关单位的指导和耐心扶持。”长寿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30年的攻坚克难,造就了如今产业兴旺、民生安定的长寿,长寿库区受益的数万名移民将会把这份恩情一直放在心上。

  致富与“带富”并存

  情谊在对口支援中传承

  对口援建的深情厚谊,被长寿库区民众深深地放在了心上。与此同时,勤劳又朴实的长寿区移民们正在将这份恩情转化为反哺社会的动力,用无私的奉献将桂长对援的故事传递下去。

  家住长寿区江南街道扇沱村的孙世忠在对口支援工作开始之初,还只是一个背井离乡靠劳动吃饭的普通工人。1995年,当他听说广西开始对长寿进行对口帮扶后,毅然决定回乡创业,成立了长寿五宝农业有限公司。在历尽困难之后,公司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并带动当地70余名移民工人均增收3000元,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移民致富带头人”。

  “1997年,我看着这里的‘移民果园’无人打理着实可惜,便不顾家人的反对,主动承包了176亩的沙田柚果园,这一订就是30年。”孙世忠表示,那时候,他听说广西的领导来到了长寿,并花了大量无偿援助的资金资助当地的农业,于是他毅然决定回乡,顶着身边所有亲人反对的目光,在广西的扶持下开始经营扇沱村扇沱组这片沙田柚移民果园。

  “1999年春节,果园的柚树开花了。这年秋天,我的果园收获了第一批柚子,苦苦打拼了3年,我赚到了‘第一桶金’,那笔收入的金额我记得清清楚楚——1653元。”孙世忠说。

  “2003年的时候,果园收成越来越好,区政府和移民局领导帮助我趁热打铁,积极帮我争取到广西领导们的关注。在多方鼓励下,我成立公司,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孙世忠回忆当年广西和长寿区共同的扶持和援助依然历历在目。

  孙世忠于2004年注册成立长寿五宝农业有限公司,帮助周边大批移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彼时,孙世忠已经承包了1000亩土地,用于种植沙田柚、枇杷、葡萄、血脐橙、桃子5种水果。至此,孙世忠正式成为了当地的“种植大户”。如今,他的果园已经实现了年产量1500吨。

  2005年,得益于广西和长寿对口支援工作的关注,孙世忠有了一次前往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参观培训的机会。“在广西学习到的技术和理论让我受益终身,并且激发了我对当时经营果园的创新意识。”孙世忠说,2005年,他开始一边扩大果园一边发展养殖业,在广西无偿捐助肥料、修建周边道路和田地的基础上建立了养猪场,大力发展“种养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

  “养殖商品猪的同时,利用加工后的肥料灌溉果园,既能节省肥料又能提高水果的品质,这样的巧思也是在广西参观培训后学习来的。”孙世忠说。

  尝到了“甜头”的他,于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次主动申请去广西继续参加培训,并在逐年的理论知识提升的基础上,将养猪场扩大到了年产1万头商品猪的规模,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左右。

  孙世忠的故事在长寿区被广泛流传着。这只是广西对长寿区对口支援30年以来发生的无数勤劳致富故事当中的一个极小的碎片,但这些碎片中却有着对口支援工作中蕴藏着的无穷的温情和力量。

  “我始终坚信着,善意能够传承。从广西对长寿的无偿援建开始,这种善意和无私的温暖与关怀就已经在这片热土上开始传承了,我也希望通过我微小的力量,继续带动周边的移民老乡们实现共同致富。”孙世忠说。

  支援与发展并举

  移种沙田柚与库区结缘

  孙世忠带领长寿村民因沙田柚致富,但其实广西和长寿早在130多年前就因沙田柚结下了不解之缘。

  长寿沙田柚原产于广西容县沙田村,前清光绪年间,因长寿区官员品尝由广西朋友赠予的沙田柚深感味道佳妙,遂寄回200多粒柚子种到长寿种植,从此容县沙田柚在长寿区落地生根结果。

  至此,长寿区因地制宜,培育出优质的长寿沙田柚,其香味诱人、柚汁多味浓、醇甜化渣。也是因为这份善缘,孙世忠得以回到家乡,并找到致富的源头。

  与此同时,广西目睹了长寿区村民们回乡创业的热情后,也慷慨解囊,施以援手。广西壮族自治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2019年,我们接续前缘,无偿援助800万元资金帮助长寿区打造长寿柚博物馆,实施‘沙田柚+’特色农旅文融合发展战略。”据了解,长寿柚博物馆总投资约1300万元,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馆内布局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展现柚子发展历史,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成为长寿区新的旅游景点,助推长寿区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这座博物馆不仅是长寿沙田柚产业发展的历史承载物,更是桂长两地深厚情谊的见证者。”该负责人表示。

  除了投资服务长寿库区群众的各类基础设施,广西每年都会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致力于培养长寿库区群众致富带富的本领,孙世忠就是培养出的优秀“带头人”之一。

  2004年以来,广西结合长寿区实际,采取理论教学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为长寿库区累计培训致富带头人460余人次,开展了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农家乐、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培训。同时,也带动周边库区群众共同参与到生产经营中来,收获显著的成效。

  “30年来,广西秉承‘支援长寿区就是发展广西’的理念,始终把对口支援长寿区工作作为应尽之责和分内之事抓实抓好,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口支援格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西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新部署,重点做好发展特色生态现代农业、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发展大旅游产业、干部交流与人才培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对口支援工作,共推库区移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

  由沙田柚结下的缘分传承了百年,又经三峡移民工程的沉淀,将这份情谊在今天的长寿库区得以绵延。桂长对援三十载,一方挂怀,另一方感恩。而对口支援的情谊远不止三十载,这条蔓延着温情的红线,在三峡长寿库区长久地存在于每个库区群众心上。

  罗晶 刘钦 庞佳琦 图片由长寿区水利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