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如果个别点位数据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方便我们提前预判。”平台工作人员介绍,该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技术,运用卫星遥感、高密度监测设备,构建起水环境感知监测体系,建立了“精细、科学、落地”的水环境监管体系。
有了该平台,生态环境的监管工作更智慧,也更省力高效。“以前监管全靠人工,如果某个监测点的水质出现问题,得‘撒’下去不少人花上好几天时间,在整个流域慢慢查找,才能判断问题所在。”该区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智慧监管平台则将事后监管变为事前监管,大幅提升了生态环境监管的有效性。
在生态环境智慧综合监管平台上,监管内容包括“蓝天”“碧水”“碳中和”等几大板块。永川区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多源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大气、水、土壤、生态问题的动态监测;通过气象监测,可以提供全球地面、高空立体化的气象状态及生态风险预警数据;通过地面高密度监控设备,可以实现热点网格精准监控,最终建立“天地一体”的长效监管体系,实现城市的“智管”。
城市双修
区域发展获得澎湃动力
地处永川老城区中心的“三河汇碧”,现在是年轻人喜欢的休闲地。
初夏的周末,三河汇碧岸边的“玉屏书院”内,一列列书架直抵天花板;书架间、小桌旁,是埋头读书学习的学子;书院外的遮阳伞下,年轻人正喝着清茶、讨论创业项目。
在这里看书的杨婷告诉记者,玉屏书院一带以前是农贸市场,周边挤满了小餐馆,餐馆的污水流到河里,河水慢慢变黑、变臭,道路上搭建着杂货铺,挤占着并不宽敞的马路,马路上人车混行。
2019年,永川提出“城市双修”的治理理念,通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实现城市更新。同年,农贸市场被整体搬迁,政府相关部门在地下铺设雨污分流管网;杂草丛生的河滩修建了亲水广场,植以修竹、草花;岸上古老的城墙、河边青石的跳蹬被保留下来,石壁上缀以不同字体的“永”字,传承历史的印迹。
在亲水广场附近,用拆迁时留下的旧砖修建“三河汇碧文创街区”。文创街区项目经理何春玲表示,通过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引入文化、文创、文旅主题元素,融合区域的历史、人文和商业价值,让这一片区成为永川的“会客厅”:目前街区内有国内社区一级最大的公益图书馆,年轻人常到此“充电”;300余家商铺实现产业升级,文化创意类店铺琳琅满目,成为不少年轻人周末休闲的首选。
以水环境治理带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山清水秀不仅让永川提升了“颜值”,也吸引了产业的聚集。如今,长城汽车、东鹏陶瓷、雅迪高端电动车等一批龙头企业纷纷落户永川,该区已建成全国最大高端皮卡基地、全国最大单体生活用纸生产基地、西部最大新能源摩托车产业基地。2021年,永川GDP达1144亿元,同比增长9.4%,排名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