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科产城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第016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坚持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科产城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又一基层理论调研基地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 智库专家深度观察曾家镇基层治理
坚持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科产城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曾家镇俯视图。(曾家镇供图)

吴江

罗兴佐

温丙存

闫水玉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会动员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重庆两会上也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列入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坚持以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月22日,重庆日报联合西部(重庆)科学城举行了“重庆日报西部(重庆)科学城基层理论调研基地授牌仪式暨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科产城融合发展座谈会”。同时,宣布在曾家镇建立第一个以“科产城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理论调研基地。来自市委党校、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社会科学院、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与会,探寻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科产城融合发展的“密码”,以期对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建设成为“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现摘要刊发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吴江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基层,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基层。曾家镇高度重视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科产城融合发展,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形成了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的新样本,持续为高质量打造“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贡献力量。

  曾家镇由于安置房和老旧小区体量较大、安置居民和产业工人交杂,存在人员构成复杂、矛盾纠纷突出等问题。因此,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如何提供更加多样化、优质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社会服务,是其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曾家镇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效整合各方力量,着力破解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在社区治理上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营造韧性社区、创新韧性治理,激发社区各类主体活力,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是真正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成功实践。接下来,曾家镇要继续高度重视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科产城融合发展,以服务“科研港”、培育“大产业”、建设“新城区”、营造“好生态”为总目标,不断创新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的实践。

  加快实现从社区自我的小“家”到融入科学城大“家”的转型。曾家镇有120万平方米安置房,突破口首先要选在“家”上,其建“家”的过程在形式上可以归结为“搬家”—“安家”—“享家”的进阶,在本质上则体现为“安置”—“安定”—“安享”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社区的“家文化”种植能力,帮助社区群众树立市民概念,从精神上、心理上缩短从社区自我的小“家”到融入科学城大“家”的距离。

  把“科学”的元素、“产业”的要素、“城市”的功能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既有高科技的生产,也有高品质的生活。这主要体现在通过“科学”元素植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产业”要素引进扩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领域和场域,“城市”功能牵引构建党建引领城市社区韧性治理的长效机制,加快促进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科产城融合发展。

  构建新发展阶段下党建引领城市社区韧性治理的长效机制。社区韧性治理必须注重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厘清各主体角色定位和职能分工,搭建多阶段联动的治理机制,形成协同互动的良性运行状态。既要关注社区风险的动态变化,又要保证治理实践的可操作性;既要考虑不同类型城市社区治理实践的“共性”,也要区分和关注“个性”,做好普适性和差异化的结合,增强社区结构韧性。

  (作者系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在创新中提升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水平

  罗兴佐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曾家镇龙台社区的治理实践表明,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才能有效凝聚社区居民的家园意识、夯实社区治理的基层基础、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水平。

  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在党。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至关重要。基层党组织通过政治引领、组织建设、价值弘扬,能够有效提升居民对“社区是我家”的认同。曾家镇龙台社区通过凝聚“龙台家、龙台+”理念,打造“社区客厅”,党员亮身份、进家入户亮身影、发放党群连心卡,社区干部面对面、点对点倾听诉求,将服务群众阵地前置到小区楼栋、家门口,开设“雪梅听您说”谈心室,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社区营造了浓厚的家园氛围。

  加强基层自治组织能力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提升基层自治组织能力是基础。社区工作基础扎实与否,主要看是否有一批熟悉群众、对群众工作有热情的社区工作者。社区治理的最大资源在于社区干部对群众有贴心的关怀,与群众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社区干部和群众之间关系紧密、融洽,不仅有助于日常社区治理,方便社区回应群众诉求,也有利于在关键时刻迅速组织和动员群众完成共同事务。曾家镇龙台社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基层党建工作与网格服务、社会治理、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构建社区组织、网格党员、网格哨兵、居民参与的治理结构,织密了社区治理网络,夯实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组织基础,提升了社区落实国家政策、回应居民需求的能力。

  激活社会组织力量参与治理。培育和激活社会组织力量,更好地服务社区治理,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力量。活跃的社会组织更能彰显出社区所具有的丰富内生资源,是社区自治能力的重要表现。曾家镇龙台社区探索建立了“党建+民非+物业”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安置小区停车收费问题,不仅规范了停车秩序,也为社区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公共经费,增强了社区的造血能力;秉持“共展优势、共享资源、共赢发展”服务理念,与辖区企业召开党建联席会议,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增强公共服务精准化。优化服务,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落脚点。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多元化,居民需求差异化程度不断提高,如何精准、有效地为居民服务是社区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的一大挑战。曾家镇龙台社区通过“一站式”党群服务平台和手机微平台,打造了零距离党群互动频道和精准化信息交流载体;通过成立红色志愿服务队,对辖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困难家庭开展爱心服务;通过“节日送爱、日常送暖”,让老人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提升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水平。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打造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要聚焦三个维度

  温丙存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近年来,曾家镇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以打造开放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支撑和主要抓手,探索形成敞开式设计、区域化党建、开放式服务的具体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科产城融合发展。

  聚焦敞开式设计,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亲民便民的温馨地。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科产城融合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中,秉持“开放式、人性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力求“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在物理空间上,力推亲民化改造,将传统行政式、隔离式、窗口式的“办公柜台”,改造成为敞开式、互动式、平等式的“社区客厅”。在功能布局上,基于综合发挥党员活动、办公议事、纠纷调处、宣传教育等功能,根据实际空间结构和党员群众需求,因地制宜探索老年大学、课后托管、技能培训、文体娱乐等特色服务功能。曾家镇辖区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去行政化”改造中“改空间、添内涵、强服务”,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了亲民便民的温馨地。

  聚焦区域化党建,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党建资源的汇聚地。有效推进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科产城融合发展,必须打破属地内各类党组织、党员之间的壁垒,促进各类党建资源的流动融合。这就需要积极探索推进开放式“同心”党建机制,高位推动区域化党建,发挥镇街和社区党组织的轴心作用,强化驻地单位党组织的协同作用。当前,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逐渐成为驻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员、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党员、流动党员等开展各类党建和服务活动的主要平台。曾家镇在探索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过程中,积极探索辖区内科学家党员、企业家党员、工人党员、社区工作者党员等多方党建资源和力量,下沉、汇聚和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建联建共建,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促发展,努力实现党建资源的整合共享。

  聚焦开放式服务,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个性服务的供给地。在探索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科产城融合发展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需要精准识别各类主体的不同需要和诉求,有效提供多元化、差异性、个性化的开放式服务。针对辖区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积极提供子女入托入学、文体娱乐交友、图书阅览借阅、心理咨询辅导、错时共享停车等服务,营造宜业宜居氛围。针对灵活就业群体,要摸排和帮助解决技能开发培训、就业信息提供等难题,并引导他们参与疫情防控、平安守护、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曾家镇龙台社区既为辖区企业提供多维度服务,又为特殊群体开展温暖关爱活动。针对辖区企业用工需求,社区免费帮助发布和扩散用工信息,为辖区企业开展防诈骗宣传、消防安全联合排查、疫情联防联控等服务。针对“一老一小”群体,积极开展助老爱幼服务,开展“红领巾暑期课堂”活动,为辖区青少年开展学业辅导、科普宣教、趣味活动等,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密切党群联系、构建和谐、深化治理的综合服务平台。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副教授)

  以“科产城人”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闫水玉

  西部(重庆)科学城是重庆实施科技创新的主平台,也是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科学城是科学与城市的融合体,是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现代化新城,是面向未来科技、未来产业、未来生活的未来之城,是鼓励创新、开放包容、追逐梦想的梦想之城,是“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要坚持以“科产城人”共融互通,抢抓机遇、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助推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围绕科学主题,适应科技发展规律。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既要有大科学装置等基础性原创性研究机构和研发平台,也要有技术研发集成的科研机构,更要有产业化的研发孵化机构。因此,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开发等要为这些机构提供空间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要尊重当代科技发展规律,把握重庆当下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优势,找准突破点,既要做好原创性的大科学装置、基础性的科研,也要引进、消化、集成、再创新科学前沿技术,还要积极关注科技发展规律中的重要结点,让科技的溢出效应更好地带动城市发展。

  围绕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创新需求。从国际经验来看,科技产业往往集成群落存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这方面已经有不少探索。在后续的孵化过程中,要适度延展、集群发展,为产业群落集聚提供各类支持。积极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在重大领域、细分领域形成领先方队,积极培育新动能。围绕新型储能、种质资源创制、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等新领域,加快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主导产业集群,共建川渝合作产业示范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围绕城市建设,探索城市演化规律。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发展目标。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质、绿色生态保护等方面着手,加快塑造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现代化城市格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在综合交通上,强化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内快外畅的综合交通体系;在公共服务上,高标准、全覆盖、多层次布局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在绿色生态上,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示范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围绕人文生活,促进宜居宜游发展。科学城是一个生活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各类组团、群落要按生活圈模式组织,综合性建设,为各类生活配套、教育配套、游憩配套留下空间。在规划设计时要协调好与原生聚落的关系。安置房社区要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区,原生的场镇要探索适应城乡发展规律、优化空间组织、保持文化特色。要多层级布局高品质居住空间,高水平供给教育、医疗、购物等,办好民生事业。要对山地、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性生态开发,将西部(重庆)科学城打造为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新城。

  (作者系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注册规划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