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 人民城市示范区建设有了新模样
第009版:踔厉奋发启新程 牢记嘱托向未来·走进沙坪坝
上一版 下一版 
沙坪坝 人民城市示范区建设有了新模样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足“绣花”功夫 “在大地上作画”
沙坪坝 人民城市示范区建设有了新模样

    美丽的沙坪坝 摄\李文森

    磁器口“两溪花谷”

    半山崖线步道沙坪坝段

  核心提示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杂乱的洪水消落带就变成了我们身边的景点。”家住沙坪坝区磁器口街道磁建村社区的陈熙伦对眼前的一片春色美景惊叹不已。

  在他家旁边的清水溪畔,呈现出一幅“两溪花谷”的美景:面积31亩的驳岸缓坡,通过自然块石垒砌,形成了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沃土循环利用的“梯田”,这片主城都市区中的田园风光,又给磁器口古镇增添了一处赏心悦目之景。

  围绕“人民城市示范区”建设目标,沙坪坝区着眼东、中、西“三大作业面”,实现全域空间优化、全域品质提升、全域产业升级、全域城乡融合。人民城市建设速度在加快、模样在变美、环境在变好,更宜居宜业、宜游宜养。

  践行新理念的人民城市

  人与城共生共荣共和谐

  人民城市示范区如何建?

  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说,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人的素质提升,让人成为城市最美的风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打通基层治理和城市管理的关节,变治理体系为体系治理,让城市更有序更温润,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让环境更舒适,生活更美好,这是人民城市建设最基本的要求。

  近日,天星桥小正街305院的100余户居民再也不为爬楼梯烦恼了。小区里加装了4部电梯后,这些住在老旧小区里的居民生活更加方便。

  “年初启动的老旧小区改造,让我们能够住上新楼房,还就地有了市场和公共服务设施。”石井坡街道和平山社区大河沟251号-252号的48户居民很高兴,他们所住的四层砖混结构楼房,经鉴定为D级危房后,沙坪坝区住房城乡建委决定将其拆掉,为居民们重建。重建时,增加一层,将底层作为便民市场和为该片区服务的公共设施。此外,大河沟片区10多栋老旧楼房、500余户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配套设施都将在此次改造中得到改善。

  据沙坪坝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沙坪坝区以“绣花”功夫,启动实施石井坡中心湾、双碑堆金村等1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并同步打造一批小花园、小步道、小书吧、小驿站、小设施。

  在沙坪坝区井口街道,有一支“红岩·阳光小喇叭”志愿服务队,每天上午、下午两个时段,志愿者就背着小喇叭走街串巷,在小区内循环滚动播放居民公约、疫情防控等内容,对小区内遛狗不牵狗绳、随地吐痰等现象进行了有效的劝导制止。

  “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在沙坪坝区广泛开展,红岩志愿者已成为沙坪坝区一道靓丽风景线,他们是红岩精神的传承者和传播者。目前,沙坪坝区已有注册红岩志愿者30.1万人、志愿服务团队3298个,他们广泛参与到城市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中。前不久,沙坪坝区200余名青年红岩志愿者、小小红岩志愿者对全区700余个城市户外箱体进行美化,让老旧箱体焕然一新。

  精细化更新东部老城

  形态、业态、文态、神态有机统一

  在人民城示范区建设中,沙坪坝区正在努力打造嘉陵湾区:以磁器口、特钢厂为珠,以三山两溪、井双滨江为线,以歌乐山、中梁山为屏,运用梳理手法,植入江野理念,点缀湾区地标,“在大地上作画”,打造望山见水、春到嘉陵的江城景象,让沙坪坝区呈现国际范与重庆味、现代化与原生态的完美融合。

  磁器口片区位于沙坪坝区东部城区,这一片区的更新是沙坪坝区城市更新的一个范例。挖掘新空间,打造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植入新元素,蝶变焕新,“千年老磁器”变为“时代新磁场”。

  今年,沙坪坝区在磁器口老街里新打造的嘉滨巷子人行动线,经嘉滨巷、禹王巷通往龙山公园,通过提升绿化、增设灯饰等,以作画和构图的手法对沿线节点实施“微改造”,古镇质朴气息和文化意境更加浓郁,逐步打造为重庆最具象征性的山城古镇历史文化核心,让游客、市民直呼“变化大”。

  望山见水、春到嘉陵的江城景象已开始呈现。“两溪花谷”就是一个让市民满意的项目,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在驳岸消落带内栽种巴茅、美人蕉、鸢尾、卡开芦,并科学地配种桃树、梨树、李树、杨梅、红枫、芭蕉等,实现四季花开、四季闻香,多彩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色彩,让众多游客、市民流连忘返。

  4月2日,歌乐山·磁器口文化旅游景区的重大文旅项目《重庆1949》升级开演后,立即受到各方关注和市民喜爱。

  结合城市建设进行业态升级,这是沙坪坝区人民城市示范区建设的重心。

  已启动的磁器口后街项目重点布局传统文化、精品工艺、创意商业、主题客栈等业态,打造追忆老巴渝、融汇山城风情的城市名片;正在加紧建设的磁器口外街项目呈现沙坪坝区全新TOD作品,打造首个“I AM I”重庆青年潮流社区。启动建设的金碧正街文化旅游项目通过街区场景再造和文化场馆运用,打造成集重庆街巷、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文旅项目。

  即将启动建设的特钢厂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占地277亩,规划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现已完成规划设计。

  磁器口步行街正在打造建设磁器长歌沉浸式体验馆,结合磁器口跨越千年的历史和优质的文创内容,通过最先进的AR、VR和灯光技术,打造沉浸式旅游目的地标杆。

  “磁器口的变化很大,保留了烟火气,很有人情味,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当地居民游江说。

  用“绣花”功夫补短板

  “群众家门口的风景”越来越多

  今年春节后,住在沙坪坝区凤天路上的居民发现门前的街道变了样:凤天大道道路中分带的绿化新栽上各类花和灌木,阻碍人行道通行功能的杆体被移走,人行道上增加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后的人行道更加人性化……这是补齐城市功能短板中的一个“点”上的变化。

  沙坪坝区着力补齐功能短板,让人更舒适,生活更有品质,城市在自然中有机生长。

  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和城市颜值,是补短板的一项“绣花”功夫,沙坪坝区通过全面梳理“四周四沿”周边及坡坎崖,对其进行补绿增彩、增设花箱,绿化提质。同时,通过建设一批体育公园、社区公园,打造城市小花园、小花境、小绿带;对桥下空间进行美化,完成路边配电箱、轨道出风口等箱体美绘;对内环沿线等区域的老旧小区进行立面改造等,全面提升城市的颜值和生态。

  将于今年6月底投用的名人广场停车库,能为三峡广场商圈提供泊车位779个。而像这样的停车设施将会越来越多。目前,沙坪坝区已启动建设石门大桥桥下机械式停车库等一批项目,到今年底将确保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5000个。

  完善路网结构、治理堵乱点,方便市民出行,这也是补功能短板的重头戏。

  今年,沙坪坝区全力推进轨道交通15号线、27号线、7号线、17号线4个轨道项目建设,同时完成5个轨道站点的步行便捷性提升工作;在骨架干道建设上,着力完善“四横三纵多联络”的快速路骨架体系,加快推进科学城隧道、内环快速路拓宽、红岩村大桥等5个骨架路桥隧项目建设,更新完善东中西区域路网规划,以“四周四沿”为重点,推进75条区级主次支道路建设;在治理城市堵乱点中,将以核心商圈、磁器口、井双3个片区作为示范,打通10条未贯通道路,渠化改造8个交叉路口,实施完成11个城市堵乱点综合治理。

  “坚持规划、生态、基础、景观、配套‘五个先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西部新城。”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优化“一廊两心三组团”空间布局,打造梁滩河“百里生态画廊”,建好科学城枢纽站、五云湖“两心”,推动国际物流城、青凤科创城、高品质国际社区“三组团”联动发展。目前,沙坪坝区西部新城规划“三高铁三枢纽”格局,即成渝中线高铁、兰渝高铁、渝西高铁和科学城站、兴隆场编组站和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3个铁路枢纽,规划“两横三纵一联络”的高快速路网格局。其中,成渝中线高铁及中线高铁科学城站已通过国家批复,正加快推进建设。规划布局建设公共卫生机构3个,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正加紧建设中。按照规划,西部地区中小学将达到44所,其中,树人和平小学、树人崇文小学、AH24地块新建公立小学即将投用。

  绘就中部美丽乡村

  现代都市中的“诗意田园”渐次呈现

  “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沙坪坝区以“歌乐—中梁—丰文”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现代都市中的“诗意田园”。

  沙坪坝区通过“一化两改三不见”(“一化”即美化,“两改”即规范改造圈舍和柴棚,“三不见”即不见生活垃圾、不见建筑垃圾、不见白色垃圾)专项行动,使农村人居环境从“一处美”变成“处处美”、“一时美”变成“时时美”。从专项行动启动以来,沙坪坝区已累计种植花卉苗木面积58万余平方米,清理“蓝棚顶”9.3万平方米,完成1225户农房整治提升,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276户,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整体面貌。

  沙坪坝区坚持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振兴乡村为核心,走绿色发展之路,“田园即景区”,村庄四季鲜花盛开,赏心悦目,现代都市中的“诗意田园”正在渐次呈现,“土味”中彰显“品位”,“质朴”中体现“大美”。

  以歌乐—中梁—丰文示范带为重点,开展颐麓欢歌、双天池、火龙井等7个现代都市农业基地建设,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修建生产大棚、冷链仓储、农产品粗加工、休闲观光等设施,培育农业特色品牌,大力发展精品果蔬、农事体验、赏花采摘、休闲垂钓、民宿康养、户外运动、研学旅行特色产业。

  丰文街道三河村村民赖家伟每到周末就会忙得不可开交,他利用自家农房办的乡村民宿,常常吸引山下来的游客“打拥堂”。

  当前,三河村正在努力建设重庆艺术文化村,用艺术赋予乡村独特魅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力量。

  通过挖掘乡村文化和利用生态资源,目前,三河村已建起和正在建设产业项目26个。其中以“萤火谷农场”“渡兰居”等为代表的农旅产业项目4个,以“缙泉烧”“镜蓝染”“远山有窑”等为代表的文创产业项目15个,以“山明竹隐”“悦隐山”等为代表的文化配套产业项目7个。利用闲置农房,引入木艺、雕刻等艺术家和非遗文化传承人,以川美美术馆为重点推进画家村建设,形成了文创产业与农旅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的精致乡旅产业格局。

  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上,三河村已建成乡村会客厅、游客接待中心、文化大院、远山茶舍、普利艺术馆等多处公共设施;建成“四好”公路15公里、入户便道20余公里、生态停车位300余个;建好卫生公厕4座、污水处理站4座,安装太阳能路灯500多盏。

  如今的三河村,已按照迎宾艺展主题区、远寻乡韵主题区、萤火栖谷主题区、陶艺禾田主题区、文创艺术旅游线“四区一线”的总体布局,一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正在渐次展开。

  王彩艳 陈佳佳 图片除署名外由沙坪坝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