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橘乡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
|
石宝寨 |
核心提示
70岁的张龙兴是忠县汝溪镇溪沟社区六组居民,他还有个身份——汝溪河“民间河长”。
2008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张龙兴回到家乡,发现屋后的河水变浑了,水里岸边到处是垃圾。张龙兴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河长制”开始实施后,“社区干部找到张龙兴,想让他当民间河长”,负责管护汝溪河桐油滩1.5公里长的河段。
面对这份没有分文报酬的工作,张龙兴爽快应承下来。他配置了火钳、竹耙等工具,每隔一天就会下河捡拾垃圾,并劝阻岸边居民不要将垃圾倒在河边。
如今,张龙兴祖孙三代都加入了巡河的队伍。
在张龙兴祖孙三代的带动下,汝溪河沿岸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爱河护河的行列。
汝溪河的故事虽小,折射的却是忠县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和着力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宏伟蓝图。
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在长江忠县段干流,每天都有20余艘船进行清漂作业,清运的垃圾将被运到忠县海螺水泥公司进行焚烧处理——可燃物成为提供热量的燃料,燃后灰烬则成为水泥生产原料,真正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几年前,忠县成功引进海螺水泥CKK(水泥窑焚烧城市垃圾技术)系统投入运行。这套可日处理200吨生活垃圾和80吨城市污泥的系统,为忠县保护好库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起到了重要作用。
忠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拥有88公里长江岸线,生态优势明显,生态责任重大。近年来,忠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群策群力抓重点攻坚,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忠县强化“四源齐控”,以严控交通、扬尘、工业、生活“四源污染”为主抓手,不断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历史最高值达357天。
此外,忠县统筹“三水共治”,以集中整治长江、黄金河、汝溪河等为重点,统筹处理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问题,长江干流忠县段及主要支流水质均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在此基础上,忠县聚焦“两地同管”,以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完成全县30个点位农用地土壤详查和11个重点行业企业及工业园区用地基础信息调查,建立全县疑似污染地块清单名录,治理修复污染地块3处,完成星博化工原址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以及设备拆除工作,全县受污染地块、耕地安全利用率实现两个100%。
同时,忠县以优结构、促转型、提质效为目标,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新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形成良好局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螺水泥、电竞数字竞技+、瑞竹竹纤维环保可降解餐具等引领绿色经济走向世界。
忠县计划到2026年全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5%,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见缝插针、能栽则栽”
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
仲春时节,忠县野鹤镇楼子村万木葱茏。
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这里的村民在产业叠加、环境蝶变的助推下,腰包一年比一年鼓,日子越过越舒心。
2018年,煦富农业进村集中流转土地3000余亩种植高节竹,开启了楼子村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征程。高节竹产业在这里落地生根,让群众得到了实惠,也让楼子村山更绿、水更清。
近年来,忠县累计成功创建65个重庆市绿色示范村。美丽宜居的楼子村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65个“绿色示范村”里,忠县已完成村庄公共场所绿化300亩,村域基本实现全面绿化,村辖区内实现应绿尽绿,村域绿化率60%以上,初步实现示范村人居环境优美。
在更广阔的忠县大地上,忠县坚持“见缝插针、能栽则栽”的原则,加大荒山荒坡绿化力度,依托第二轮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长防三期、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等生态工程项目,累计完成营造林任务123.6万亩,森林面积、林木蓄积、森林覆盖率得到大幅提升。
忠县把林地放在与耕地保护的同等重要位置,从总量控制、分级保护、差别管理三个方面,严格执行《忠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通过推动严格林地“一张图”管理、严格林地用途管制、严格征占用林地项目审批、严肃查处毁林开垦行为“四严”措施,实现林地保护与县域经济同步协调发展,守住了127万亩林地“红线”。
同时,忠县开展三峡库区植被恢复项目,强化库区两岸21万亩造林地块的新造及补植补造,基本消灭长江干流忠县段“天窗”和“断档”,长江两岸外延2公里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初步构建起库区天然生态屏障。
忠县将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契机,到2026年,全面构建起责权明确、协调有序、保障有力、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山林资源保护发展机制,森林数量、森林质量和山林资源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城区周边“两山两岛”、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全面加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生态修复工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等重点领域取得明显成效。
三级河(库)长718名
打通河长制工作“最后一公里”
忠县共有大小溪河170余条,总长约1405公里。
在这170余条大小溪河中,还有着许多如张龙兴祖孙三代这样的“民间河长”。
忠县优化设置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库)长718名,更新完善河长制公示牌信息734块;设置河库管理警务室,明确“河库警长”“河库检察长”37名,设立河长制工作义务监督员46名;聘请民间河长56名,开发河道保洁员公益性岗位539名,招募“河小清”青年志愿者河长338名,将河长体系延伸至村(社区),打通了河长制工作“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提升“污水三率”,忠县加强城乡生活、畜禽水产养殖等污染防治,全面治理污水收集管网“跑冒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等行为,建设完成8.8公里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和缺失管网、13.1公里建制乡场镇污水管网、1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编制完成51家水产养殖场“一场一策”整改方案,完成治理158万吨水产养殖尾水,排查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214个,常态化清理长江干(支)流漂浮12966吨。
忠县还严格涉河建设审批,强化河道采砂监管,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道“四乱”,河库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积极推动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和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完成全县河道划界复核(长江及重要支流)成果一张图,编制完成全县17条重点河流岸线利用保护规划报市水利局复核,实施市级防洪风险点忠县三汇场镇防洪应急工程。
同时,忠县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96平方公里,消除黄金河脱水河段100米,增殖放流各类鱼苗61万尾,改造5005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推进2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规范化建设,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区域合作全面深化
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绿色发展新地标
自去年9月正式开港运营以来,位于忠县的重庆新生港已吸引外来企业投资超过50亿元。
重庆新生港是交通运输部批复的长江上游首个万吨级码头,是重庆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长江上游中转枢纽节点,重庆新生港航段维护水深6米以上,可常年停靠5000吨级以上大吨位船舶。
忠县依托新生港规划建设的新生港物流产业园是重庆市“3+12+N”物流园体系12个市级节点物流园之一。该园区总规划面积16.7平方公里,仓储面积14万平方米,综合物流园区8万平方米,将通过发展现代仓储、专线物流市场、包装加工、绿色建材、冷链物流、石油化工流通加工等产业,加快形成港口、物流、产业相融合的发展格局,建成三峡库区区域性节点型综合物流园区。
新生港物流产业园正是忠县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提速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区域协作呈现新格局的缩影。
2021年3月,重庆市发布《重庆市“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规划(2020-2035年)》(简称《规划》),谋划了四大类260余项重点项目,推动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保护长江文化,实现文旅融合特色发展,努力建成“一区两群”协同发展示范区。
在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方面,渝万、渝宜、万黔3条高铁将集聚并形成枢纽,沿江高速公路南北两线以及梁平—忠县—石柱高速公路交汇,陆路、水上多种交通形式联运,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
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方面,将依托当地厚重的文化底蕴,实施石宝寨—三峡橘海提档升级、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巴盐古道文化走廊等一批项目,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方面,《规划》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实施沿江生态屏障建设、河流水系生态治理、长江岸线消落带生态治理等一批项目,着力保护和改善区域整体生态环境。
当前,忠县正以建成“一区两群”协同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力争到2026年,实现改革开放协同增效,区域合作全面深化,联动两群、辐射周边的作用充分发挥;“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品牌形象全面唱响,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绿色发展新地标。
罗晶 董韬 图片由忠县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