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 聚力打造康养文化旅游目的地
第00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牢记殷殷嘱托 谱写巴渝新篇·梁平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梁平 聚力打造康养文化旅游目的地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化
梁平 聚力打造康养文化旅游目的地

    梁平区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 摄\蒋胜斌

    游客在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矿咖民宿休闲玩耍                   摄/熊伟

    梁平持续做响文化旅游品牌,做靓品牌节庆旅游活动。图为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四届长江三峡(梁平)晒秋节 摄/刘辉

  核心提示

  梁平位于渝东平原,是巴渝第一大平坝,处在全市“一区两群”和川东北的重要联结点上,是主城都市区东向开放的重要支点,是大三峡绿色发展的纵深地带,是深化川渝东北合作的天然桥头堡,是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重要板块,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渥、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为旅游铸魂,旅游为产业聚气,产业为城市立基。近年来,梁平围绕实施“旅游+”“+旅游”,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加快建设旅游城市,聚力打造康养文化旅游目的地。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旅游业已渗透到梁平各行各业,成为助推梁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今年清明假期,全区共接待游客12.65万人次,同比增长9.6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966.12万元,同比增长11.34%。

  产城景融合 加快建设旅游城市

  去年9月,梁平赤牛城遗址考古新发现南宋城墙、水坝、瓮城、房址以及丰富的南宋文化堆积,涵盖了南宋、明、清等历史时期。

  赤牛城遗址紧邻都梁新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山城防御体系”重要一翼。目前,梁平城区围绕“文化+旅游”,正加快推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篇大文章。”梁平区相关负责人称,梁平坚持旅游产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推动实现城镇文明、农耕文明和旅游发展的和谐共生,注重山水田园风光、历史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城市,加快建设旅游城市。

  在此过程中,梁平坚持保护好利用好自然山水和文化,把“西南佛教禅宗祖庭”双桂堂、“重庆生态湖 三峡风景眼”双桂湖、千里沃野万石耕春、“巨石上的古军寨”滑石寨、“抗蒙山城不败之城”赤牛城等重要节点景区纳入城市“一体化”发展,做靓城市旅游名片,大力促进旅游“+康养、+生态、+工业、+商贸、+农业、+文体”等新业态发展,以“+旅游”思维推动各产业的拓展与升级、重塑与再造,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重庆郊区新城。并在城市建筑环境融入历史文化元素,打造城市主题公园,扮靓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合理使用稻田资源,建设城周彩色森林带、城市慢道绿道,实现城景互动、景城融合、移步换景,把城市建成旅游的名片。

  此外,梁平还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图书馆、博物馆和青年梦工场(非遗文旅小镇)、赤牛城宋元(蒙)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加强双桂堂、赤牛城、千年古驿道(站)、文峰塔等文化资源保护、研究、利用,创新展示载体,讲好梁平故事。

  做精景区品质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精品景区是旅游产业化的核心要素。梁平区立足实际,深度挖掘文化元素、资源要素,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精品景区。截至目前,梁平已先后建成投运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双桂堂、滑石古寨、万石耕春·梁平柚海、万石耕春·数谷农场、蝴蝶谷等景区20余个。而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位于梁平区竹山镇,成片竹林达35万余亩、100余个竹种类,绵延100余里。其夏季常温22℃,负氧离子富集,竹海深处还散布着不少保留完好的古驿道、古院落、古民居。

  曾几何时,这里因地上砍竹、地下挖矿,以致生态环境遭遇破坏。为此,梁平划出生态保护区,对百里竹海实施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森林生物多样性提升等工程,改造低效寿竹、白夹竹林近10万亩,重新恢复了群山叠翠的自然面貌。百里竹海空气清新,经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测定,负氧离子含量平均值为每立方厘米5219个,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清新空气负氧离子标准浓度的5倍,百里竹海也因此先后入选“首批中国森林氧吧”“中国天然氧吧”“最美川渝文旅小镇”。

  梁平区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抓住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等契机,以明月山优质生态人文环境为特色,因地制宜开发明月湖、竹风湖、花石湖、猎神湖、观音湖和寿海、琴海、蝶海、棋海“五湖四海”景区,先后建成寿海、观音洞(4A)、竹海之门、猎神三巷、蝴蝶谷、矿山咖啡等20余个景点;深挖文化底蕴,修复古蜀道,打造驿道文化展示厅;盘活闲置资源,发展民宿集群,建成明月山·明月汇、梁山驿、梦溪湉园、墨林竹院等精品民宿近100家。

  目前,梁平正开工建设明月山度假酒店、度假区综合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打造明月山精品民宿群,发展森林康养等生态产业,加快创建百里竹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与此同时,梁平区还聚焦业态、设施、营销“三个升级”,完善旅游咨询网点、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厕所、景区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公交环线、站点布局,推动单景变全景、单线变环线,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提升游客体验感舒适感。

  现在,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集竹海康养、科普研学、民宿体验、休闲娱乐、徒步观光、亲子互动、烧烤露营于一体,成为游客“来了就不想离开”的旅游目的地。而位于其内的竹山镇,更是被评为了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就在今年3月初,该镇又获评“2022年度重庆市特色小镇”。

  立足资源优势 让乡村旅游百花齐放

  旖旎的田园风光、秀美的竹海山色、广袤的梁平柚海、富饶的川西渔村、古朴的民居民宿、悠远的农耕文明、独特的梁平非遗、多彩的民俗文化、神秘的古寨堡垒……梁平乡村旅游各显特色、百花齐放。

  “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做靓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加快转变。”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古以来,梁平便具有巴蜀粮仓、乡情绵长、历史厚重、人文绚烂的特点。同时,30万亩湿地、35万亩成片“竹海”、15万亩“柚海”、80万亩稻田……这些都是梁平发展最厚实的绿色家底。他认为,“关键要找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绿色路径。”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梁平区相关负责人称,在村庄的历史、民俗当中,往往隐藏着乡村独有的文化积淀。特别是村民原汁原味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做靓乡村旅游的“富矿”。他说,“搞好乡村旅游,要充分挖掘各地独特文化内涵,让乡村旅游更具魅力和生命力。”

  梁平区蟠龙镇扈槽村,不仅山色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扈槽村整合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夯土民居等特色资源,打造唐家坡印象、听涛居等“网红打卡地”,延伸农事体验游、果蔬采摘游等旅游产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秀丽蟠龙,诗韵扈槽。” 3月11日,梁平区蟠龙镇扈槽村获得“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授牌。

  此外,梁平区在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中,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乡村旅游景点,培育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增加体育旅游、研学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供给,为加快推进全区旅游产业化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

  在“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渔米路上,梁平区打造了全市首段音乐公路。该音乐公路糅合了物理学、声学、音乐学相关技术,根据不同乐曲的曲调在路面建成不同的槽宽、槽间距和槽深的凹槽柱体。车辆驶过时,轮胎与路面凹槽处接触时产生的空气冲击声,以及产生的微震动,汇合成高低不同、节奏有致的旋律,从而演奏出相应的音乐。

  现在,这段红、蓝、黄、绿相间的音乐公路成了游客竞相体验的打卡地,嘹亮的歌声正唱响,带动着沿线地区休闲旅游发展。

  全面强化营销 做响文化旅游品牌

  今年,梁平将举办首届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以四季为序,唱响梁平旅游四季歌:春天,举办耕春节、柚花节、采笋节;夏季,进入民宿消费季;秋日,迎来长江三峡晒秋节和丰收节;深冬,举办柚博会、非遗文化节。

  “节庆驱动、市场拉动,创新营销模式、讲好梁平故事。”梁平区相关负责人称,要把旅游产业化融入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品牌化做精活动营销,千方百计聚人气、引流量。让梁平旅游更具影响、更富特色、更有效益。

  近年来,梁平区按照“媒体营销多样化、活动营销品牌化、渠道营销多元化”的思路,不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利用“中国寿竹之乡”“中国天然氧吧”“森林康养基地”“巴渝粮仓”等品牌效应,与市内外旅行社广泛合作,与周边区县协作联动,精心策划推出“大三峡”陆路游、高铁游、空中游、民宿游、度假游、福地游、研学游等精品线路产品,共同做靓“大三峡”文旅品牌;依托“五子登科”农特产品和非遗文化,开发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为梁平旅游聚集人气、财气,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同时,梁平还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先后到四川、浙江、广州,德国汉堡、法国巴黎、俄罗斯圣彼得堡等地举办宣传推介活动;同时引进举办“绿色中国行”走进梁平、百万青少年“走进田园、走进柚园、走进竹园,亲近自然”“世界围棋冠军赛”等具有较高美誉度、影响力、外向型品牌活动,持续提升梁平旅游品牌影响力。

  加强区域联动 共同唱好“双城记”

  “以区域联动构建营销联动大格局,千方百计聚人气、引流量。”近年来,梁平携手川渝毗邻区县,就文旅发展规划、文旅产业项目、文旅宣传营销、文旅公共服务、文旅市场执法等合作内容签订《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文化旅游联盟合作协议》,共同举办明月山民宿消费季、川渝东北啃秋、“夜竹海·潮生活”乡村音乐会等系列主题节会和首届耕春节、万石耕春·五子登科梁平潮集等大型旅游节会活动,聚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

  围绕“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紧盯服务主城都市区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游客,推出红色旅游、非遗旅游、民宿体验游等精品文旅线路10余条,共同做靓“大三峡”文旅品牌。联合璧山区拓展文化旅游市场,着力构筑“资源共享、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市场互融”的旅游合作新模式,吸引璧山区游客上万人次,直接拉动消费2000余万元。

  一花一草皆成景,那水那山尽是诗。如今,行走在广袤的都梁大地上,百里竹海、万石耕春、双桂堂、滑石古寨、数谷农场、川西渔村、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景点,如明珠般镶嵌在青山绿水间,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非遗文化和禅宗文化相互交融、和美共生,共同绘就出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动人画卷。

  罗晶 陶开星 王琳琳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