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 推动乡村振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第00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牢记殷殷嘱托 谱写巴渝新篇·梁平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梁平 推动乡村振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梁平 推动乡村振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梁平区“万石耕春·千年良田”水稻种植基地机收。 摄\刘辉

    梁平区电商达人在田园直播间销售梁平农特产品。摄/刘辉

    梁平区飞手操纵无人机在碧山镇川主村平整好的田块上进行种子直播。摄/刘辉

  核心提示

  梁平“一山两水七分田”,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区,是全市农产品主产区,是重庆有名的鱼米之乡,有“巴蜀粮仓”的美誉。

  近年来,梁平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重大机遇,以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总目标,积极融入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守好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突破产业化程度不高、商品化程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不高、集体经济效益不高“四大难关”,做优农业科技创新、乡村建设、农村改革“三大亮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稳住农业基本盘,切实推动全区乡村振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2021年,梁平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5.6亿元,同比增长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6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2.14,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居全市前列。

  守好“三条底线”,扛起稳粮保供责任

  4月15日,梁平区千年良田建设项目碧山镇施工现场,几台挖掘机正在夯筑田埂、挖平田地。不远处,一块十几亩大的水田已成型,细碎分散的“小块田”变成了开阔平整的“大块田”。千年良田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还能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

  “筑牢‘三农’压舱石。”梁平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作为重庆粮食生产大区,梁平始终将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稳住农业基本盘的底线任务,坚决扛稳粮食生产大区政治责任。

  近年来,梁平区把“稳粮保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支持保障,强化金融保险支撑,共同扛起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政治责任。每年初与各乡镇(街道)签订《粮食生猪蔬菜发展目标责任书》,把生产任务细化到村到社区,落实到农户、到田块。

  2021年,梁平粮食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分别达到97.5万亩、35.75万吨,较上年增长0.4%、1.6%。

  在耕地保护方面,梁平区完成市里下达的92.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良田粮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只增不减。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近年来,梁平通过复垦、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2万余亩;查处违法占用耕地挖塘建房67起,恢复耕地8000余平方米;退出草皮、牧草用地2000余亩;开发利用闲置土地3000余亩,全部用于粮食和蔬菜生产。

  2022年,梁平区大力实施“千年良田”工程,打造高标准农田。截至目前,全区先后建成高标准农田近70万亩。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仍有部分村(社区)的发展基础还不稳固,部分脱贫群众收入水平仍然较低。梁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为此,梁平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1+5+10+23”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机制,43名市管领导“定点包干”33个乡镇(街道),选派84名优秀干部驻乡驻村。

  2021年,全区统筹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8494万元,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管护产业等方面,推动脱贫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完成消费帮扶1.13亿元,完成率达111.2%;累计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开发公益性岗位2158个。

  突破四大难关,补齐乡村发展短板

  去年底,全国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暨规范用药启动仪式在梁平区礼让镇川西渔村举行。据悉,该活动旨在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直面自身优势和制约瓶颈。”梁平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坦言,目前,梁平存在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高、农业发展品牌影响力不高、村集体经济效益不高四大难关。他表示,“必须突破四大难关,补齐补强乡村产业发展短板和弱项。”

  如何突破产业化程度不高?梁平区做大做强“粮猪菜”保供产业,提质增效“柚竹渔”特色产业,建成千年良田、数谷农场、梁平柚海、龙溪渔歌、农业奥特莱斯等农文商旅融合项目,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据统计,梁平区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8个,“柚竹渔”特色产业产值突破40亿元,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6%。

  “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突破商品化程度不高难关。”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梁平将绿色食品加工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着力培育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完善产地冷藏仓、冷藏运输车等物流配套设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全区形成稻子、柚子、鸭子、竹子、豆子“五子”资源加工产业集群,并获批重庆市50亿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重庆市特色产业化基地。2021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实现140亿元。

  为突破品牌影响力不高难关,叫响叫亮农业发展名片,梁平着力抓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各项工作,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水平稳步提升,“万石耕春·丰味梁平”“梁平大米”“梁平柚”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去年底,第二届“三峡杯重庆十大好吃大米”评选结果揭晓,梁平冷沙寒香米、瑞丰香米入选“重庆十大好吃大米”。

  2021年,全区培育“二品一标”87个、重庆名牌农产品13个、“巴味渝珍”授权6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覆盖率100%。

  在突破集体经济效益不高难关上,梁平坚持完善财政、金融、用地等支持措施,鼓励村集体盘活土地资源、村集体经济组织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通过产业带动、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租赁经营、项目拉动等形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21年,梁平成立区级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公司,规范管理全区村集体2亿元流动资金、18亿元固定资产,全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1亿元以上,逐步消除了集体经济薄弱村。

  做优三大亮点,再树乡村振兴典范

  前不久,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在全市“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2020重庆乡村振兴十大年度人物、十大示范案例”评选活动中获评“2020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

  近年来,梁平持续做优农业科技创新、乡村建设、农村改革三大亮点,“三农”领域捷报频传,培树起一大批乡村振兴典范,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信心。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梁平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梁平以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总目标,强力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水稻、生猪、蔬菜、柚子、渔业等产业,开展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生态协调、信息化技术应用,给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现在,梁平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9.8%,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26%,居全市第一。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智慧农业建设,已建成重庆数谷农场,初步建成“一站一院一基地”等项目、基地和试验站。

  2021年,梁平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市、区级农业科技项目80余项,建成农业科创平台20余个,建成标准化水稻制种基地1万亩。

  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梁平加快建设“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乡村,建成42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并获评全国首批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

  据介绍,梁平“四好农村路”在全市率先实现行政村通客率、行政组通达率100%;4G信号的覆盖率、饮水安全达标率、场镇天然气覆盖率、电网升级改造率和广播电视覆盖率均为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垃圾治理覆盖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提高到85%、100%、37.5%。

  “改革是推进发展的关键一招。”近年来,梁平切实用足用好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这块“金字招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机制创新、制度变革,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全区182个村集体推行“三变”改革,占比达到57%以上;社会化服务规模达30万亩以上,节本增收1.2亿元;农村土地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利用4万余平方米闲置宅基地,土地流转率达51%。3项改革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获批宅基地制度改革、社会化服务创新等5项全国试点。

  链接>>>

  重点实施5项工作

  大力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梁平将按照“五个振兴”总要求,分层分类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做好5项工作,确保梁平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继续走在全市前列,成为全国先进。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将继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安排资金8000万元,重点支持脱贫产业后续培育管护和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将大力实施“千年良田”工程和种植业振兴行动,集中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坚决稳住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

  做强特色高效农业

  继续做大做强粮猪菜保供产业、提质增效“柚竹渔”特色产业,提速百亿级粮油产业集群、百亿级绿色食品加工示范区、东方希望百亿级生猪产业链“三百亿”工程,建成鱼菜共生AI工厂,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推进乡村建设

  进一步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清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为重点,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开展“五清理一活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2年计划新改造户厕2000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以上。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

  加快推广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乡村治理等成熟经验,强化典型引领、深化试点示范。

  大力推进落实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自治、协助政府、出具证明、负面事项“四张清单”,增强对群众的激励和约束。

  在50%以上的行政村(含涉农社区)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

  全面规范村级事务,规范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度和公开制度。大力建设数字乡村。

  张亚飞 刘钦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