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 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亮丽答卷
第021版:踔厉奋发启新程 牢记嘱托向未来·走进石柱
上一版 下一版 
石柱 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亮丽答卷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握稳“接力棒” 跑好新征程
石柱 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亮丽答卷

    有机莼菜基地

    石柱红辣椒丰收

    华溪村中蜂

    中益乡华溪风光 摄/谭华祥

  核心提示

  最美人间四月天。

  春暖花开的时节,走进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入眼皆是一片新绿,积蓄了一冬力量的草木竞相生长。广袤田野里,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处处迸发着勃勃生机。

  过去一年,石柱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这条主线,交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亮丽答卷,迈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石柱大量面积是农村、大量人口是农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石柱县负责人说,石柱将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全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提升、农村全面进步。

  稳步推进有效衔接

  让脱贫攻坚成效更可持续

  “我的病好多了,收入增加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4月10日,中益乡华溪村,脱贫户张剑锋满脸笑容地说。

  2017年,张剑峰患上了鼻咽癌,家中还有母亲和儿子,一家人因病致贫。如今,张剑峰在积极抗癌的同时,养了蜜蜂、土鸡,加上低保和公益性岗位收入,顺利脱贫。今年,随着病情的好转,他又在乡里务工,日子越过越好。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一年来,石柱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保持方向不变、干劲不松、力度不减,接续用力、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群众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创新监测对象帮扶机制,在原有监测责任人帮扶基础上,增加1名处级干部结对帮扶,按照‘1名处级以上领导(结对帮扶)+1名乡镇干部(监测帮扶)’方式对全县风险未消除对象开展结对帮扶,实时解决具体困难。”石柱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石柱县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主动发现机制,对“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产业、就业、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改,实现所有问题“动态清零”。

  同时,创新“1+N”集团式帮扶教学模式。在县教委统筹下,将全县83所中小学校整合为13个“1+N”(即1所城镇龙头学校+N所农村薄弱学校)教育集团,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校际均衡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合格率均达到100%。

  “有了数字课堂,山里娃也能享受到城里的教学资源。”中益乡小学教师马影翠说,这几年,依托城乡教育结对协同,重庆人和街小学和中益乡小学搭建起远程学习平台,两地学生“共上一堂课”,还能与老师在线互动,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山里孩子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据统计,2022年,石柱新识别监测对象37户106人,累计识别763户2112人,消除风险366户1035人,剩余风险未消除的397户1077名监测对象已针对性落实了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石柱县科学编制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扎实推进财政投入、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等政策衔接,重点围绕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改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建立了《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规划项目524个,规划投资8.3亿元,目前各项目正有序推进。

  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

  让乡村振兴基础更加稳固

  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要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

  产业是最关键的衔接。2021年,石柱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以“三品”建设为核心,以绿色有机为方向,累计发展中药材31.1万亩、蔬菜33万亩、中蜂16.2万群、出栏生猪24.8万头,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80个、发展农民合作社992个、家庭农场1017家,新(续)建有机农业示范基地41个,确保乡乡有支柱产业、村村有增收项目、户户有致富门路。

  春耕时节,走进石柱县三河镇千亩辣椒示范基地,农民们正在整土备耕,进行辣椒育苗,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同样的场景出现在大歇、悦崃、三星等27个乡镇,全县33个辣椒专业合作社齐齐发力,吹响了辣椒种植“春季攻势”冲锋号。

  辣椒、黄连和莼菜是石柱的三大拳头产业,特别是“石柱红”辣椒,享誉全国,石柱也有“中国辣椒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石柱着力延伸辣椒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石柱已形成了集辣椒科研、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石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特别是本土加工企业,不但加工干辣椒,也加工火锅底料、豆瓣等调味品。截至目前,已培育出26家本土加工企业,建起48条自动热风循环辣椒干制生产线。今年,石柱规划辣椒种植面积10万亩,预计产摘鲜椒量约8万吨,干制辣椒约2万吨,综合产值将达到5亿元左右。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石柱持续抓好稳岗就业工作,扎实抓好就业培训,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让农民的增收渠道更加多元化。

  4月10日,沙子镇龙源村中药材基地里,20多名工人正在管护药材,这群产业工人来自中益乡,是石柱县益民工匠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的劳务输出人员。为了帮助在家的村民创造更多增收渠道,中益乡把7个村的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技能培训,平时对本乡7个村的产业基地进行管护,还进行劳务输出。坪坝村的谭运成父母是低保兜底脱贫户,他平时在乡里打零工为生。今年,接受技能培训后的他成了产业工人,每天都有活干,一个月收入至少两三千元。

  马武镇前锋村罗武江过去长期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2019年初,他参加石柱县组织开展的电商培训后,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开设“嘴巴铺子特产店”4个,在南岸区开设石柱县农特产品线下体验馆,通过帮扶对接、线上线下推广等多种模式,年销售额达1100万元,还带动脱贫户务工12人,他收购的农产品涉及150多户脱贫户。

  据了解,为了让脱贫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石柱县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仅2021年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031人次,脱贫人口实现转移就业25568人,11个帮扶车间吸纳劳动力就业217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3721人,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0个、吸纳农村低收入人员就业446人。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

  近年来,石柱县以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为抓手,探索出了“三变+特色产业”“三变+集体经济”“三变+农村电商”“三变+乡村旅游”等多种模式,增强带动能力,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

  桥头镇是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2021年以来,桥头镇进一步拓宽“三变”改革新路径,构建了以镇级乡村振兴服务公司为核心的“镇、村、社会主体”三级经营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桥头镇成立了7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由7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镇政府共同出资,成立了桥头镇乡村振兴服务公司——千年桥头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对镇域内各类政府投资项目、集体经营项目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运营。千年桥头公司成立后,坚持统筹规划,一体化打造、一体化管理,并通过收储闲置房屋土地、配套基础设施、组织工程劳务、市场开发维护、品牌宣传推介等服务折资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广泛动员村民参与项目建设和业态配套服务。社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围绕“吃、住、游、购、娱”五大要素,积极布局餐饮、民宿、陶艺、特产、茶室、书吧、电商等业态,积极吸纳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带动村民持续稳定增收。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激励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为产业振兴积蓄了动能。

  在乡村治理方面,石柱县建立了乡村振兴积分银行机制,联合中国农业银行重庆石柱支行在市级重点帮扶镇桥头镇7个村全面推行乡村振兴积分银行,点燃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热情,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截至目前,全镇已经建成并运行村级乡村振兴积分银行7个,全年参与积分兑换1532人次,积分兑换物资达27万元。

  今年,石柱县将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持续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推动年内改革试点村覆盖率达到30%。同时,因村施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力争年底实现35%的村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在此基础上,石柱还将探索搭建集体资产运营平台,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培育,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通过盘活用好乡村资源资产,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开拓新路径。

  接过脱贫攻坚“接力棒”,石柱正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赵童 刘玉珮 董韬 图片除署名外由石柱县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