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润棠城 青山富荣昌
第00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牢记殷殷嘱托 谱写巴渝新篇·荣昌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绿水润棠城 青山富荣昌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山清水秀生态新城
绿水润棠城 青山富荣昌

    荣昌城市景观——美丽的荣峰河

    生态廊道建设成效显著

  核心提示

  濑溪河,荣昌人的“母亲河”。历经持续的水环境治理,而今的濑溪河荣昌段水质稳定达标,沿河两岸风景如画,绿树成荫,游人如织。

  2月21日,荣昌召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下称“两山”基地)暨濑溪河市级示范河流创建动员大会。今年,荣昌将以“水净”为基础、“水清”为方向、“水美”为结果,力争成功创建市级示范河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去年底召开的荣昌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了打造山清水秀生态新城等目标,部署了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任务。一座山清水秀的生态新城,轮廓正日渐清晰……

  “最美家乡河”花落棠城

  就在荣昌召开“两山”基地暨濑溪河市级示范河流创建动员大会当日,国家水利部发布第二届“最美家乡河”名单,重庆荣峰河赫然在列。

  此次选出的“最美家乡河”,全国共有11条。其中,不乏大江大河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河流。河道只有27.6公里,流域面积区区76.5平方公里,仅为长江三级支流的荣峰河,在全国河流中只能算“毛细血管”,何以跻身全国“最美家乡河”之列?

  “主要原因在于荣峰河的治理成效与‘最美家乡河’的评判价值高度契合!”荣昌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给出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荣昌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保护河道水资源及流域自然环境,最大限度保留河道流域自然特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年来,荣昌积极开展河道污染源专项整治。沿河两岸划定了200米畜禽禁养区和500米限养区。先后关闭沿河养殖场和采石场47家、非法排污口3处,彻底消除了河流污染源。同时,通过铺设雨污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对沿岸排放的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沿河景观打造以扩大绿量为主,遵循自然原则,不以牺牲形态美感、功能使用、自然生态为代价,减少破坏河道的植被。

  以荣峰河“亚行生态段”为例。考虑到两岸成片的原生竹林保留较好,整治一方面采取斜坡入河、草坡入水、保留原生植物等方式实施生态修复,尽可能保留河道自然形态和原生植被;另一方面移栽价值高的植物到河岸,形成新的生态景观。沿岸共保有本土植物78种、水生植物13种。

  荣峰河整治,还秉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注入乡愁元素——中国夏布小镇坐落处,正是当地居民从前漂洗夏布之处;百竹园的民俗亭,从传统竹制品“筲箕”“簸箕”“斗笠”等中提取设计灵感;猪文化雕塑,勾起居民儿时记忆……

  而今的荣峰河,已成为游客和居民的“打卡地”,单日接待游客量峰值达1.5万人次,年游客总量238万人次,真正成为荣昌人引以为傲的“家乡河”。

  目标锁定“市级示范河流”

  作为濑溪河的主要支流,荣峰河跻身全国“最美家乡河”,也为濑溪河这条荣昌人的“母亲河”成功创建市级示范河流,平添了一枚重重的砝码。

  去年6月8日,我市发布首批市级示范河流建设名单,濑溪河跻身其中。

  创建市级示范河流,以河长制为引领。去年,荣昌印发了《重庆市荣昌区关于进一步强化河长履职尽责实施意见》文件,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夯实责任,推动河长和河长制责任单位履职担责。

  在濑溪河,去年流域43项涉水工业污染源专项整治问题中,有41项完成了整改;22个畜禽养殖污染“回头看”问题和119个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全部完成整治;1535个水产养殖污染问题完成整治1529个;应销号的16个重点项全部销号。

  荣昌将确保辖区濑溪河水质总体保持优良,主要支流水质达到水功能区要求,通过工程治理、综合管理、建章立制,进一步保障濑溪河干流水质持续稳定达到Ⅲ类,各支流水质常态化保持在Ⅳ类及以上。

  同时,推动岸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创建为手段,结合文体公园升级打造全市首个河长制主题公园,创建濑溪河“智慧之河”,提升河道管护能力。

  至今年底创建期结束,濑溪河荣昌段流域重点污染源将得到全面治理,干流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功能区达标率稳步提高,流域水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系统功能完善,水生态环境风险得到全面防范,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统筹推进格局基本形成,围绕“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目标,将濑溪河建设成在全市具有示范效应的生态之河、文明之河、发展之河。

  “林长制”引领山川添绿

  既要“水秀”,也要“山清”。2018年,荣昌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首个获批的国家森林城市。

  近年来,荣昌不断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做好增绿、护绿、活绿“文章”,用心用情用力巩固提升“创森”成果,推动荣昌“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区森林覆盖率从34%跃升至37.6%,接近完成“十四五”规划设定目标。

  在造林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荣昌千方百计挖潜力、添动力、增活力,采取“荒山造林”、“四旁”植树、低效林改造等措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建设“绿色荣昌”。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国土绿化在全市排名位次靠前。

  荣昌把林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林长制促“林长治”,推动全区森林草原资源保量添彩、提质增效。去年8月,《荣昌区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出台,要求建立“三级林长+网格护林员”责任体系和“山林资源保护发展、山林资源损害问题发现与整治、部门联动、示范创新、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并探索“生态+林长+河长”协同推进机制,建立“林长+检察长”工作衔接机制,打造“长牙齿”的林长制。

  目前,全区已全面建立起覆盖22个街镇和国有林场、156个村社和林区管护站的“三级林长”责任体系,落实“三级林长”224人、网格护林员队伍1373人。

  同时,荣昌利用“林业通”“一张图”等智能端口,在全区设立林长公示牌139块,力促“人在格中走、林在网中护”,确保生态护林巡查、森林防火协防、林草资源监管、林草政策宣传、疫情防控参与“五到位”,着力推动山林“智管”“细管”“众管”。

  此外,荣昌还坚持分门别类、系统梳理,对乱侵占、乱搭建、乱采挖、乱捕食“四乱”突出问题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并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通过森林巡查、督查等有力手段,将打击“毁林行动”、“四乱”整治专项行动和森林督查等工作贯通起来,集中整治了一批生态文明建设林业领域的“老大难”“硬骨头”,办结行政案件29件、刑事案件2件,执行行政罚款499万元。通过加强森林资源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克服了森林公安转隶后执法力量薄弱的被动局面,全区森林资源管理的态势得到根本好转。同时,强化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积极推行防火责任制,抓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全区连续10年无较大森林火灾发生,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全面达标。

  一手护林增绿,一手城乡添绿。在建成多处公园绿地,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绿色休闲空间的同时,荣昌大力开展村庄绿化,10个村庄跻身“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市级绿色示范村。

  此外,荣昌还依托国有岚峰林场布局生态涵养休闲旅游项目,积极推动生态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坚持高端化定位、大项目支撑、新产业带动,推动荣昌文旅产业业态全季节扩容、全系统转化、全年龄覆盖、全链条延伸、全周期培育、全环节打造,加速培育优质生态旅游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聚焦主责主业,念好‘山字经’、写好‘林字文’、走好‘生态路’,推动林长制由‘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荣昌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两山”基地促绿色发展

  如何继续保护好绿水青山,进而将其转化为支撑发展的金山银山?宏大的时代命题,考量着荣昌的智慧和勇气。

  荣昌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起,荣昌将继续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坚持抓环保就是抓发展,全力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荣昌将精准落实政策导向,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推进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坚决限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逐步发展绿色能源、壮大绿色产业、做强绿色交通、推广绿色建筑、创新绿色技术、构建绿色屏障、倡导绿色生活,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确保如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严格执行“三线一单”,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落实河(库)长制、林长制,构建“三山两河、三区五带”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严格管控岚峰森林公园、濑溪河湿地公园等生态保护空间,筑牢区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支持万灵、清升、清江、清流、远觉等镇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提高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综合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建设濑溪河、大清流河生态廊道,提升城乡绿色生态宜居品质。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环境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四控两增”措施,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治理“三水”共治,全面提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深入开展污水处理厂提标、管网提升、雨污分流治理三年行动,提升污水“三率”,确保地表水水质达到或好于III类,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乡镇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5%。进一步加强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积极创建“无废城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强化上下游、左右岸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生态环境共建共保。

  到2026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将持续改善,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彰显,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两山”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和通道进一步畅通。形成一批具有示范价值的转化模式,初步构建“两山”持续转化的长效机制,力争创建为国家“两山”基地,并确保命名满3年后顺利通过核查评估。

  5年内,荣昌山清水秀生态新城的“新颜值”将全面展现——全区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成为普遍实践。绿色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保护屏障更加巩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90%,濑溪河、大清流河、马鞍河、渔箭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建成“两山”基地。

  罗晶 王琳琳 图片由荣昌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