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高中教育全面进入“双新”时代
第010版:教育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渝中高中教育全面进入“双新”时代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高考 新课改
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
渝中高中教育全面进入“双新”时代

    重庆市“一区三校”语文学科联合教学研讨会现场

    智慧教学模式下的“双新”课堂展示

  核心提示

  新课程、新教材如何实施,是新时期高中教育面临的关键课题。这项工作将直接影响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变革及新高考改革的成效。

  在遵循新课程标准和使用新教材的“双新”时代,如何推进“五育”共融,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这是渝中教育的价值追求。

  作为“双新”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渝中区勇当探路者,通过紧扣目标任务,全域协同推进,稳步攻坚克难,在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变革、考试评价改革、教研机制创新和示范辐射帮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探索中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有力推进了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奋力迎接高考综合改革新挑战。

  高位推动 守正创新 绘就教育改革蓝图

  普通高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加快打造‘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渝中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肖方明说。

  自2020年7月,被确定为“双新”国家级示范区以来,如何应对“双新”挑战,推动课程改革?渝中教育系统通过高站位、布全局的顶层设计给出回应。

  首当是科学制定《渝中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工作三年规划(2020—2023)》。渝中区深入把握教育部“双新”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结合中心城区区位优势和近20年的教育综合改革成果,以“三年规划”绘就出一张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全景蓝图。

  在此规划下,渝中区教育系统聚焦“整体启动、系统设计、协同发展、重点突破”4个关键环节,重点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教学教研联动创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宣传推广辐射引领”4项工作。

  相继召开“渝中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启动会、示范区建设任务研制论证会、示范区建设任务学校规划研制培训会等会议,明确责任任务,制定建设规划,蹄疾步稳、步步深入。

  制发《渝中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渝中区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指导意见》《渝中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等,同时草拟了渝中区美育、体育、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方案,制定了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配套文件;研制《渝中区“共生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标准》,印发《渝中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管理办法》,构建“区域教研-集团教研-学校教研”三级教研联动机制;先后制发了《渝中区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和《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导学校做好提高认识,做好课程实施规划……系列文件的出台为各示范校推进“双新”实施与育人方式改革提供了指导与标准,确保“双新”建设落实落地落细。

  课程为本 “一区七校”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在《疯狂化学实验室》课程中,通过在视觉、听觉上极富震撼力的实验探究,让化学学科的趣味性得以充分体现,也让学生们获得美的直观感受;

  通过《模拟联合国实践课程》,学生有机会参加国内外高水平会议,从而提升英文综合能力,开拓视野,培养领袖才能……

  作为国家级“双新”示范校,巴蜀中学以7门市级课程创新基地、20门市级精品选修课程、100多门校内选修课程为强力支撑,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双新”中的“新”,除了指“新课程、新教材”,其核心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让学习真实发生。

  以此思想为引领,渝中区于2021年6月印发《渝中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各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扎实推进课程建设。目前,渝中区委属7所高完中均已完成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修订完善工作,且亮点频出。

  以构建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为原则,求精中学整合“素养导向、场域奠基、学科为本、技术为翼、设计创新”五大理念,形成了“AFSTR”学校课程方案。二十九中学把毕业生素养分解为“人”“中国人”“现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四个梯级,有效推动学校育人课程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以培育国家课程校本实施特色为重点,复旦中学借助复旦大学及复旦基础联盟校资源,建设“博雅”校本课程,突出“大学微课”课程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四十二中基于“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办学理念,形成“滋兰、树蕙、竞美、启新”四大校本选修课程群,提倡“人人成功多元成才”。

  以提高实践育人课程质量为目标,六十六中“家在巴渝·路在四方·党在心中”研学旅行课程强调“教育即生长”,唤醒少年责任与担当。三十中以“创客教育实验室”为平台,构建“科技航模”实践课程,为学生搭建成长实践舞台。

  “一校一策”科学规划出的“五育并举”课程实施方案,为渝中学子统整建构出了一个可以自主选择的特色课程体系。

  课堂为核 “共生课堂” 引领教学变革

  课堂教学改革是育人方式转型的必然选择。

  2021年4月,在为期两天,通过教研网面向全国举行的“普通高中语文新教材‘整本书阅读’教研成果展示暨课程建设论坛”上,9位重庆市优秀青年教师分别以现场授课和说课两种形式,为线上、线下,来自全国各地一线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和教育相关人士生动地展示了《乡土中国》和《红楼梦》两大主题共9个课例。

  老师们妙语连珠,学生们生动活泼,课堂生成精彩不断,专家点评字字珠玑,构成一场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新发展、新方向的思维盛宴。

  “双新”教育改革明确要求学校要开展情境化教学,关注应用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问题,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借示范区建设契机,渝中区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结合多年的区域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面向全区推进“共生课堂”教学改革。

  “学习深度进行、师生真正成长”是“共生课堂”的教学理念。渝中各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凸显了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在内化“共生课堂”理念过程中,各校融合办学定位、特色和优秀传承,逐步形成丰富多样、彼此争鸣的教学新样态。如区域层面涌现出生物学科“论证式教学”、物理学科“思维进阶教学”、语文学科“整本书阅读”等教学改革成果,学校层面也有诸如66中学“121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学改革成果。更有来自二十九中学物理学科和六十六中学历史学科的2节研究课登上“双新”示范区(校)建设工作年度全国总结交流会,面向全国做展示交流,广受好评。还有在探索教育数字化新路径的过程中涌现出的巴蜀中学跨校实时直播互动的“双师课堂”,其相关项目也入选教育部、工信部两部委2项国家级试点项目名单。

  教研创新 集智备课 赋能教师专业提升

  2月23日,新学期伊始,一场主题为“基于单元统整的深度学习实践”的高中物理联合备课现场研讨活动在三十中举行。活动上,三十中刘安巍老师带来的《电能的输送》研究课,遵循“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实验验证、问题解决”的课堂原则,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观察、思考、展示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嵌入了相应的评价任务。来自其他几所示范校的教师代表,在评课讨论环节中总结优秀经验,提出中肯建议,畅所欲言,碰撞思维。

  此后,从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至今,渝中区高中化学第16、17次集智备课研讨活动、全区高中政治教师集智备课研讨、高一地理集智备课研讨等高中各学科集体教研活动,在渝中区紧锣密鼓地开展。

  这类区域联合备课活动是推进核心素养落地的一次次加油赋能,也是渝中教育人在“双新”建设中齐心协力追求一流的缩影。

  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关键词频繁出现——集智备课。

  据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推进“双新”实施的区域教研新路径,“集智备课”通过构建“教研机构—学校—全员教师”一体贯通的教研推进机制,打通了教研机构、教学组织(学校)、教学实施(教师)之间的条块关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区校联动”集智备课研究团队。

  在此基础上,渝中教育系统以“集智备课”为重要抓手的区域教研工作,依托团队优势,破解课改难题,充分发挥教研对推进“双新”实施的专业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据统计,仅2021年,渝中区就开展了100余场覆盖全学科的“集智备课”专场活动,让每位老师在不同研课环节中得到更全面的磨炼,也极大地增进了区域校际合作,形成了符合区域校情、覆盖所有单元课时的多样化教学资源库,还形成以区域教研为引领、校本教研为根基、集团教研为拓展的渝中教研新样态。

  据悉,“集智备课”的实践经验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认可,示范区关于“集智备课: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区域教研新路径”的成果案例,入选2021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

  示范引领 传递育人方式改革的“渝中样本”

  边建设、边总结、边示范、边推广……“双新”实施以来,渝中教育系统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形成了大量可借鉴、可推广的建设成果。

  2021年10月至12月,在区教委的统筹下,渝中区开展了委属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工作经验成果征集活动。巴蜀中学以完善“挖掘潜能 张扬个性”课程体系为抓手,为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搭建宽厚平台;求精中学秉承“向往的教育、幸福的成长”的教育理念,构建生涯规划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二十九中以“红色教育”课程、STEM课程、与高校合作的“雏鹰计划”课程等一批特色校本课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复旦中学基于6年来对“智慧课堂·精准教学”的创新探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变革之路;四十二中构建独具学校特色的“启美”课程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和育人方式改革;六十六中学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形成“121”高效课堂教学策略、“131”校本教研模式和“411”教学管理体系;三十中基于“成长”课程方案,全新解锁15门精品校本选修课程,积极探索“五育并举”……

  各级示范校积极主动置身于“双新”实施实践探索中,经验成果不仅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各校更与多地多校签署协议,开展灵活多样的合作,实施精准教育帮扶。

  据悉,为加强示范区建设工作在市内乃至全国的辐射引领作用,渝中教育系统不断通过资源共享、对口帮扶、学术支持等形式,持续向重庆、四川、安徽、江西、贵州等多地区输出“双新”实施优质理念和成果。如巴蜀云校服务体系就以服务8省1市近百所学校的实际行动,充分彰显使命担当。

  同时,“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每月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报送的“双新”实施工作动态信息,也被高频率汇编进交流材料中,面向全国进行推广,从侧面反映出了示范区建设成果颇丰。

  下一步,渝中区将抓住作为“双新”国家级示范区的有利契机,按照“更新观念,育人为本;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加强研究,科学指导;重点突破,勇于创新;示范引领,辐射推广”的建设思路,创新育人方式,全力推进示范区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推动全区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努力做好育人方式改革的“渝中样本”。

  链接>>>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

  ●2020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名单,渝中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0个“双新”国家级示范区,也是重庆市唯一一个示范区。

  ●渝中区巴蜀中学与南开中学、重庆八中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校,渝中区二十九中、求精中学、复旦中学也先后被市教委确定为“双新”市级示范校。三十中、四十二中、六十六中被渝中区教委确定为区级示范校。

  何霜 姚兰 谢静 图片由渝中区教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