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足区文化馆、图书馆、城市综合展示馆鸟瞰图 摄\罗国家 |
|
大足区中医院开展“卫生下乡”义诊义检活动 摄/瞿波 |
核心提示
2月17日,大足229名启程前往广东的务工人员搭乘政府为他们“定制”的返粤专列,赶赴广东复工。
为保障农民工顺利返岗和安全复工,早在春节前,大足相关部门就启动了返乡人员的摸排工作,并结合大足往返广东的农民工数量较多的情况,为返粤人员“定制”复工专列。
农民工顺利返岗和安全复工关乎农民工就业和收入保障,为农民工定制复工专列,正是大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书写新时代民生答卷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大足着力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有效增进民生福祉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生稳,民心就稳,社会就稳。
翻开2021年大足区民生工作清单:全年18件重点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2.3亿元,完成投资占比106%,主要涉及优质教育、就业保障、文体旅游、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等多个民生领域;全年12个竣工投用重大民生项目完成投资37.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2.8%。
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就业问题。
对于大足区雍溪镇界牌村的应届毕业生夏腾而言,迷茫与无助是他走出学校之后最大的感受。不过,来自家乡的一个电话却让他找到了方向。
原来,大足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通过比对档案系统、核查地址及联系电话,“千方百计”与他取得联系,并根据其真实情况,给予针对性帮扶。在大足区工作人员帮助下,夏腾很快通过努力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顺利入职。
为什么要把一个大学生的就业看得如此之重,政府工作人员“上赶着”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更是为全区培养、储备人才的重要环节。2021年以来,大足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调整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近年来,大足各部门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历史机遇,在促进城乡就业统筹、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融入双城经济圈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聚焦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大足修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扩面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扩大全区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支持职工解决基本住房问题、改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惠及更多职工群体。
不仅如此,2021年,大足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7个,完成年度投资1.7亿余元。推进城区三合、金星片区城中村改造,完成年度投资3.32亿元,新建安置房、配套商业、功能用房等约18万平方米。
2021年,大足启动“暖冬计划”,大足区教育发展基金会出资34万元,为全区1155名困境学子每人购买了一件爱心棉衣,并陆续在各中小学校发放。
汇集着社会各方关爱的棉衣温暖着孩子们的身心,也体现着大足各界扶弱济困,为兜住民生底线所做的努力。
2021年,大足全区社会救济和临时救助力度持续加大,救助供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投入增加,进一步推动低收入群体生活改善。
民生改革举措强劲有力
不断疏解群众烦心事
改革才能打通堵点,才能不断疏解群众烦心事。
天价彩礼、低俗婚闹、铺张浪费等婚俗上的不正之风,长期饱受诟病。
去年4月,国家民政部确认大足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实验时间为期3年。紧接着,《大足区婚俗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确定以棠香街道金星社区、宝顶镇香山社区、拾万镇长虹村为试点,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
针对婚俗上的不正之风,大足将建立长效机制注重“自管自治”,发挥“大多数”的作用。
具体来说,大足将指导村(居)委会在村(居)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据党和政府号召及有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修订村(居)规民约,充实依法结婚、婚事新办、文明节俭、抵制陋俗等移风易俗内容。
同时,指导村(居)委会建立健全基层红白事理事会组织,完善组织章程和各项制度,着力规范婚礼仪式和操办模式,统一最高消费限额,限制大操大办和盲目攀比。
不仅是婚俗改革,近年来,大足各级各部门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敢啃制约改善民生保障的“硬骨头”,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顺应了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教育是民生之基,关系千家万户利益。
去年9月1日,总投资约7.5亿元的海棠新城(职业)教育城1—3号项目——海棠幼儿园、香国小学、海棠中学投入使用,成为新城区“组团式”的教育方阵。
按照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目标,大足区不断提升优质教育水平。2021年,大足教育类建设项目共21个,总投资39.078亿元。2021年秋季,海棠幼儿园、香国小学、海棠初中等14所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如期建成投用,总投入13.04亿元,新增教育用地300亩,新增校舍18.0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2450个。
“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正成为大足区优先发展教育最生动的写照。
健康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第一民生。
“高血压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约有3亿人,而50%的心脑血管发病均与高血压相关。”日前,在大足区棠香街道和平新村,医护人员对高血压的讲解吸引了众多村民仔细聆听。
和平新村的这一幕,是大足近年来持续开展“健康赶场、卫生下乡”的一个剪影。
除了“健康赶场、卫生下乡”,大足在卫生健康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全区共有公办医疗卫生机构34个。其中,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个、三级中医医院1个、二级医院3个、镇街卫生院26个、专业机构5个,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升级换新实现率100%,镇街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区医疗业务用房总面积达到45.39万平方米,“15分钟医疗圈”实现,区内就诊率达9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
民生保障质量不断提高
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现在办退休太方便了,几分钟就办好了。”大足居民廖鲁红到了退休年龄,因为属于流动人员,原本以为有很多繁杂的手续要办,没想到在当地社保部门很快就全部办妥。
2020年3月,市人力社保局在大足区试点将档案数字化成果应用于退休审核。
在档案数字化以前,全市流动人员办理退休手续需在存档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档案转出手续,由本人将档案交至户籍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审核完毕经密封盖章后再交至其户籍所在地街道保管。
整个过程需要流动人员奔波于几个部门之间排队等候,手续较复杂,且对档案损伤大,不利于档案保管。
如今,流动人员办理退休的时间大大缩短,对符合退休条件的参保人员现场就能办结退休业务,实现“即来即办”,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提升了办事群众的满意度。
近年来,大足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着力提升全民参保质量。
2021年,大足全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58.2万人,工伤保险165656人,完成市级目标任务154341的107%,持续巩固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工作成果,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巩固稳定在95%以上。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去年9月初,50多岁的李女士忽然感觉到左眼视力明显下降,看东西总是模模糊糊。
在大足区人民医院就诊时,医生发现李女士有多年的糖尿病史,在电话请教银海眼科医院孔玮教授后,医生诊断李女士左眼为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
经过孔玮教授在电话里的耐心指导和区人民医院医生的细心诊治,仅10余天,李女士的左眼视力就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如今,大足已引进国医大师廖品正工作室,全区公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设立中医科实现全覆盖,26家基层医疗机构设立中医馆实现全覆盖。
不仅如此,大足医保系统内纳入“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人员为7.2万人,在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使用集采药品的“两病”患者报销比例100%,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功能互补衔接,有力确保“看病有制度保障”。
同时,在大足,异地报销“不用跑腿”已全面实现。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全面上线,打破了各省市医保信息差异壁垒,畅通数据互联。大足全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院达到34家,覆盖所有镇街。西南五省跨省门诊直接结算试点扩大到113家,高血压、糖尿病特病门诊可在3家区级医院跨省使用。
在此基础上,大足实现6个街道和106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探索“四元互动”城乡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建成“村(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服务+志愿服务”的运行方式,培育起122支养老互助队伍和5000余名邻里互助人员。
一个个民生亮点,一项项民生制度,正描绘着大足高品质生活的美好民生画卷。
链接>>>
5年民生答卷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8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
◎新增城镇就业8.4万人,创业担保贷款总额稳居全市前列。
◎上线运行全市首个区县智慧民政平台,“互联网+智慧养老”入选全国样本。
◎新(改、扩)建学校56所,新增学位3.7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7.9%,5所高校学生达3.5万人;在全国率先开展体教融合试点,建设国家级体育特色示范学校50所。
◎新(改)建农村公路2137公里;新开行9条公交线路,直达20个镇街,惠及85万人。
◎引进院士工作站和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8个、民营医院6家,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建成香国公园等18个城市公园(游园),新增建成区公共绿地361.7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45.41平方米。
王琳琳 刘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