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下的綦江高新区桥河产业园 摄\吴先勇 |
核心提示
只占全区面积的3.7%,却创造了超过全区30%的经济贡献,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90%,集聚着全区90.2%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区93.6%——2021年,綦江高新区交出这样一份骄人的成绩单。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归根结底靠创新;创新活动的主要承载地,在高新区。换句话说,高新区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决定着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成败。
目前,綦江区按照区第三次党代会部署,正着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加速形成重庆最具影响力、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区域性增长极。并提出,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最强劲动力,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五大支柱产业集群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八大重点产业链迈向更高水平,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要素富集、配套完备、生态良好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全区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经济实力提档升位,转型升级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最终建成“如来·如愿”的“多彩綦江·创新之城”。
用他山之石来攻玉
汇聚八方转型资源助升级
转型升级,排在第一位的问题,是资源的供给问题。
过去,綦江工业经济过度依赖于加工制造,高校、科研院所和公共研发平台这样的创新资源供给不足,产品附加值亟待提高。
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过程中,綦江区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向外部寻找转型资源,一是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为此,綦江区专门实施了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三年倍增”计划,新引进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分部、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綦江中心等6个“国字号”研发机构,同时成功创建商用车高效齿轮传动制造业创新中心,赛驰动力传动系统研究院、綦齿齿轮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
2021年,綦江引进市级研发机构新增18家,同比增长35%,5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专利授权1063件、同比增长53.8%。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荣获中国老科协命名的第一个工业企业科技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綦江区拥有86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较2018年增长4.3倍、新增66家,其中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新型研发机构等实现零的突破,培育独立法人新型研发机构24家。
解决创新供给不足的难题,綦江区另一个做法,是加快汇聚创新人才。他们聘请院士、国家“杰青”等担任项目咨询决策专家,成立了汽车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组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20多名人才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设立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引进专业大学2所。
目前,綦江区引进巴渝学者等高端人才11名,评选区级重点产业人才286名,签约引进投资70亿元的重庆(中德)埃森大学等6所高校。
从外部引入创造资源,用他山之石来攻玉,綦江区可谓看到了效果,尝到了甜头。目前,位于綦江高新区的麻辣食品工业(綦江)数字化研究院,通过与西南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的合作,已经展开了针对麻辣火锅的麻度辣度建立标准数字化模型建设研究;重庆多次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出了纳米银消毒液和超疏水,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蓝莓研究院和重庆市食品研究所合作研究,重庆首条蓝莓深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蓝蔚世”蓝莓酵素饮品赢得市场好评。
引导激励创新
让企业走上创新转型发展之路
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如何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
綦江区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通过“精准服务、精准宣传、精准解惑”等方式,加速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科技型企业;加大政策支持,激励企业搞创新,采取“精准推送项目、专人全程服务”方式,精心指导企业申报国家级、市级重点科技项目。
同时,綦江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相互交融,提升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能力。具体做法是,瞄准主导产业,政府引导和推动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并成立齿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信息安全产业联盟等,助力汽摩零部件、信息安全、食品健康、装配式建筑等产业补链强链、集群发展。
通过协同创新壮大产业链。目前,綦江区已经形成以“铝电联营”为特色、旗能电铝为龙头的“原铝+加工”铝材料产业链,35万吨大板锭铝产能位居川渝地区首位,带动上下游企业30余家;以铜粉生产为特色、有研重冶为龙头的铜材料产业链,铜粉生产规模超1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20%;以纳米银、石墨烯、气凝胶为特色,烯宇、多次元、泛锐科技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链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以齿轮为基础,打造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入驻綦江传动、友利森、万马汽车、炙炎动力等生产企业200余家。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綦江区还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依托綦江区建设“交通强区”的契机,变交通枢纽优势为产业集聚优势,打造专门的园区载体。目前,位于綦江高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已经开园运行,中国信科、安恒信息、网络攻防靶场、綦典科技、公共大数据重点实验室等数字产业化项目建成投用,引进建设桂芯科技、中国电子、重庆信息安全学院等重点项目,着力构建“硬件+软件+培训”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西部信息安全谷。
此外,綦江还通过大数据智能化赋能,改造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目前,该区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18项,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1个,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齿轮)行业二级解析节点,打造“綦江齿轮数字经济云平台”,着力解决齿轮生产企业买卖供需问题,3年内可集聚齿轮企业1000家。
通过多种举措引导和激励,如今,创新谋发展已经成为綦江企业的共识。
2021年,綦江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授权发明专利同比增长43.8%,市级科技项目立项25项,区级科研项目立项189项;登记认定技术合同交易额同比增长367%;登记科技成果62项,增加近5倍。
2021年,綦江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5家、累计123家,较2018年增长2.7倍;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7家,同比增长29倍;市级科技型企业新增583家、累计1633家,较2018年增长6倍多。
随着企业创新动能的激发,重大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卡脖子技术被不断攻关。例如,位于綦江高新区的开拓卫星,自主研发了国内首条全自动化太阳电池片生产线;金美新材料公司的复合金属箔材产品,解决了锂电池高能量密度和稳定性难以兼容的痛点;烯宇新材料是西部唯一触控全产业链企业,纳米银导电膜产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打造转型升级新环境
创新活动,不会孤立地存在,它有赖于环境氛围,也就是创新生态。
为打造优良的创新生态,綦江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在行政资源的统筹调度上,他们成立国家高新区创建指挥部,区委书记、区长任指挥部“双指挥长”。
在行政效率提升上,綦江区在全市首推“模拟审批”改革,将25个部门836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无差别综合窗口“一窗通办”,率先设立“渝快办”商圈自助服务点和区县商标服务指导站,实行项目专员制度,行政审批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按时办结率达100%,办理满意率达到99%以上。
在优惠政策支持上,綦江区出台《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十条》《产业人才引育若干优惠政策》《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等政策文件35个。以金融支持为例。该区积极推行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试点,累计为163户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5亿元,引导银行商业贷款4亿元,成为企业首选贷款品种;设立了5000万元规模的企业发展基金,累计实现401笔转贷周转,转贷金额14.2亿元,为企业节约周转成本2300万元以上;设立4000万元规模的中小企业融资增信基金,累计发放增信贷款137笔4.85亿元;设立首期规模3.8亿元的“禾优高通”消费品工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等。
为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綦江举办重庆市科研机构走进綦江、“创新渝论——走进綦江高新区”沙龙、“高新杯”双创大赛、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等论坛活动;科技创新活跃指数连续多个月位列全市区县前8位;建立了“以赛练兵—评选授名—正面激励”的“渝綦工匠”一体培育机制,每年定期举办技能大赛,累计评选认定101名“渝綦工匠”。
特别是正在开展的“改作风抓落实优环境促发展”专项行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为打造最优良的创新生态,再吹“冲锋号”,再擂“出征鼓”。下一步,綦江区在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方面还有更多创新举措。
据介绍,为集聚科技创新创业优质资源,该区将探索开放式创新,建设一批行业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不同形态的产教研协同创新组织。为培育壮大科技企业梯队,该区将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筛选成长性好、技术水平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设立科技特派员、科技顾问,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和发展难题,并开展“綦江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设立高成长企业动态数据库,加强高成长企业的资源链接。为优化科技创新平台服务,綦江区还将打造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在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做好专利国内外布局,力争将高价值专利纳入行业、国家或国际标准,同时搭建綦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成果数据库,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中介服务机构。
链接>>>
“六大行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022年,綦江区将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导向和工作实际,实施“六大行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高标准国高创建行动
全力争取上级支持,动态优化、及时完善规划展览馆、考察线路和氛围营造等工作,做好上级专家来綦指导和考察准备。对照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找短板、补弱项,分解下达重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
高能级研发提升行动
围绕区内主导产业,实施“揭榜挂帅”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深化与重大、北邮等高校院所的交流合作,强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准备金等优惠政策宣传落实,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等研发活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高成长主体培育行动
加大宣传辅导力度,细化考核目标任务,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0家,科技型企业新增4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120家。邀请研发机构、主管部门来綦指导交流,引导企业建设国家级研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高端研发平台,指导现有研发平台实体化运行。
高质量载体孵化行动
推进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工作,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大型化、专业化、特色化孵化载体,打造全链条、一体化孵化服务体系,争取认定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家市级孵化器。
高水平乡村赋能行动
继续用好“科特派”队伍,鼓励科技特派员下乡现场培训指导,加强产研合作,指导街镇加快打造农业科技基地、星创天地、专家大院、科普基地等科技示范载体。
高生态氛围厚植行动
宣讲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文件,提升全民科技创新意识。组织开展科技创新人才表彰评选活动,发布科技企业创新榜单,激发创新活力。持续开展“科技孵化年”、“智创綦江”、“綦创綦新”、“科技活动周”等论坛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人工智能等专业培训,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发展与铝铜材料、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信息安全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关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咨询认证、成果转化等服务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贺娜 王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