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黄精苗长出产业链坚守科技防灾一线 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科技特派员助耕在田间春耕春播 田园画卷构建重庆市“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重庆城管学院有支“马哥马姐”志愿服务队基础疾病多,可以接种吗公益广告
第003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小小黄精苗长出产业链
坚守科技防灾一线 保护群众生命安全
科技特派员助耕在田间
春耕春播 田园画卷
构建重庆市“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
重庆城管学院有支“马哥马姐”志愿服务队
基础疾病多,可以接种吗
公益广告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地质灾害研究所所长陈立川:
坚守科技防灾一线 保护群众生命安全

本报记者 申晓佳

  “这两天降水增多,我们要高度关注地灾监测预警情况。”3月22日,重庆日报记者在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见到了该院地质灾害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陈立川,他正和技术骨干们一起,研判近期的地灾隐患识别情况和监测预警数据。

  陈立川今年39岁,有12年的防灾一线工作经验。他常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设备和网格员管“点”,地面调查管“线”,综合遥感等技术手段管“面”。“点线面”结合,才能全面、长期管控好地灾隐患,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地质队员的双脚能丈量的范围是有限的。”陈立川回忆,刚参加工作时,他曾在巫溪天元乡调查一块从山体上凸出的巨大危岩。步行3个多小时爬上危岩后,他能听到下面河流湍急的水流声,但完全看不见脚下的情况——危岩过于巨大,阻挡了视线。这意味着,如果要换个视角了解危岩对山下群众的影响,他还得原路返回,再步行3—4个小时,到河对岸去观察。

  重庆山区地质环境复杂,每一个地灾点的情况都各不相同,要精准识别、监测地灾点,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手段。为此,经过5年的自主研发,陈立川和团队开发出“地质灾害InSAR早期识别和中长期监测系统”,这套系统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犹如一双“天眼”,能突破人工调查的短板,从高空识别大范围的地面形变,从而判断出疑似地灾隐患点。同时又能充当“永久摄像头”,对地灾隐患点进行长期监测。

  截至目前,该系统已经累计识别地灾隐患1800多处,跟踪监测重大地灾23处。得益于该系统提前识别,2021年汛期,重庆11处新生地灾隐患得到及时管控,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每年全市的地灾险情中,约有70%—80%是新生突发灾害。我们要和大自然‘斗智斗勇’,及时找到这些新生地灾点,把它们纳入监测范围。”陈立川介绍,他和团队还自主研发出4大类15款智能化监测设备,应用在武隆中堡滑坡等多处地质灾害体。

  多年来,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人防+技防”体系支持下,陈立川带领团队长期支撑三峡库区的奉节等8个区县、72个乡镇、1900多个地灾隐患点的监测及防治工作,成功预警各类地质灾害53起,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守护长江航道畅通,避免经济损失超过3亿元。

  不仅如此,近年来,陈立川还牵头构建了重庆·英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技创新团队”,建成2个省部级技术创新中心和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

  “我们希望把重庆的科技防灾减灾经验总结、提炼、推广,服务全国。”陈立川表示,他们团队牵头组建的“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创新中心”已纳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储备库,将瞄准国家级地灾防治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目标奋进,为全国地灾防治贡献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