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共识与行动”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以优化金融法治环境助力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大力推动双城经济圈共建重大项目提速增效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016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四个共识与行动”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
以优化金融法治环境助力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大力推动双城经济圈共建重大项目提速增效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政参考

大力推动双城经济圈共建重大项目提速增效

王文文

  2022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重大合作项目实施,聚焦现代产业体系、西部科学城、西部金融中心等共建领域,实施160个引领性标志性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支撑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0-2022年实施年度共建重大项目分别为31个、67个、160个,完成年度投资分别为354亿元、1030亿元,计划2022年投资1835亿元、总投资超2万亿元。当前,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推动双城经济圈共建重大项目提速增效是“抓项目、稳投资”的重要抓手,也是切实稳住经济基本面的关键引擎。双城经济圈共建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滚动的过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全力做好项目的谋划、调度和统筹,推动项目高质量落地,实现有效投资。

  聚焦规划纲要,高规格布局项目。双城经济圈共建重大项目是强化投资关键作用的重要支撑,其布局应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投资增量投放,充分发挥投资的牵引性和保障性作用。一是对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高起点谋划重点项目。紧扣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的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重点任务高规格布局。充分衔接国家部委牵头编制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等规划要求,持续形成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区域引领性、投资带动性的重点项目。二是明确年度投资清单准入标准。除了鼓励双城经济圈共建项目在共同投资、相互投资、交叉持股、技术合作等形式上合作,还要进一步规范投资规模认定标准。重大项目的遴选应与两省市重大项目认定标准基本相当,严格设置投资总量、年度计划投资量、建设规模等要求;针对个别对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具有较大社会效益的项目设置特别遴选条件,不以单纯的投资总量及规模作为评价标准。三是严格设置禁入条件。禁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要求的投资项目;禁止不符合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安全生产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投资项目;禁止不符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方向的投资项目;严格限制“两高一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

  压实各方责任,高效率调度项目。合力推进双城经济圈共建重大项目调度工作,促进项目尽早落地实施、尽快形成实物投资量。一是明确项目法人、行业部门、属地政府三条责任主线,督促各司其职。压实项目法人主体责任,督促项目法人对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责任和属地政府管理责任,建立“专人专报”责任机制,做好与统筹部门的工作对接。项目所在区县政府应落实征地拆迁和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保障项目建设供地和良好的施工外部环境。二是实施项目分类管理,提高调度效率。对双城经济圈共建重大项目按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分类管理,尽快形成投资实物量。对续建项目,应全面强化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措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新开工项目,通过靠前服务、提前受理、视频会审、网上办理等多种方式,深化方案和空间、用地、技术协同论证,同步推进规划、用地、设计、环评、施工许可等前期工作,加快落实项目开工条件。三是强化重大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和储备。依托重庆市投资项目在线服务监管平台,进一步完善双城经济圈投资项目基础库。通过项目统一代码、社会信用统一代码等基础数据,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从储备到建设的全过程数据链和全过程管理。

  强化要素保障,高质量推动项目。川渝两省市政府应加大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和部门协同力度,强化资金、土地、技术、能源等要素的保障。一是加大资金保障。川渝两省市政府应加大联合向上争取力度,争取国家层面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项支持基金,统筹资金管理,强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项目前期工作。各市区(县)政府应平衡本级财政性资金,尽可能地盘活存量资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围绕信用、利率、周期“三要素”,创新构建双城经济圈共建重大项目商业模式、运营模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强化土地等要素保障。优先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用地、环境准入等建设条件,确保双城经济圈共建重大项目与市级重大项目享受同等支持政策,根据项目建设时序和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确保项目用地应保尽保。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绿色通道,提供项目全过程服务,推动技术、能源、人力资源等要素落地。

  (作者系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项目推进处挂职干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