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培育科学精神与弘扬科学家精神结合起来抓紧抓好以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意义聚焦三个维度筑牢年轻干部拒腐防变防线用革命文化培根铸魂要把握好三个着力点
第015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把培育科学精神与弘扬科学家精神结合起来抓紧抓好
以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意义
聚焦三个维度筑牢年轻干部拒腐防变防线
用革命文化培根铸魂要把握好三个着力点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论头条

把培育科学精神与弘扬科学家精神结合起来抓紧抓好

重庆市科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九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第六十七条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应当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对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承载主体予以法律界定,为培育科学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了法律遵循。

  认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科学。恩格斯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1915年1月,中国科学社创办的《科学》月刊首期发刊词提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并从“科学之有造于物质”“科学之有造于人生”“科学之有造于智识”,以及科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水准四方面论述了科学的社会功能。五四运动的先驱们提出,科学不仅是自强之本,更是反封建、反愚昧的武器,是唤醒人民的号角,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科学作为人类探索自然同时又变革自身的伟大事业来抓,经历了从科学救国、科教兴国到科技强国的伟大历程,对科学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新的更高境界。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形成过程十分漫长。科学精神与科学新知、科学思想相伴而生、同向并行,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成果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是科学文化深层结构中蕴涵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其内涵界定经过了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可以说是见仁见智,难以统一。中国最早提出“科学精神”概念的是任鸿隽,1916年发表《科学精神论》称科学精神为“科学发生之源泉”,提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1922年,梁启超在《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演讲中提出“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竺可桢1941年发表《科学之方法与精神》指出:“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探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而改换,这科学目标,蕲求真理也就是科学的精神,是永远不改变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把科学精神的内涵明确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这个界定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实现了价值取向、实现路径、行为准则的统一,体现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与加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一脉相承,具有历史继承性、发展必然性和法律权威性。

  科学精神是“塔基”,科学家精神是“塔尖”。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六个方面,构成了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涵,是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规定广大科学技术人员应当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将党的方针政策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变成了科学技术人员必须遵循的普遍准则。这对于我们党进一步引导广大科学技术人员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具有重大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大力培育科学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协作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必须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把培育科学精神与弘扬科学家精神结合起来抓紧抓好。一方面,要突出科学精神引领,牵头实施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特别是扎实推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推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注重培养青少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加快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持续抓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建设一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选树宣传好一批新时代科学家典型,扎实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涵养优良学风,引导广大科学技术人员擎起科学家精神火炬,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当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为建成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