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桃国际大数据谷 |
|
天实精工研发人员进行摄像头模组前段封孔点胶 |
核心提示
虎年渝北,科创最热。
去年底召开的渝北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目标,今年初的区人代会上又对建设这一大区作了具体部署。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渝北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渝北区紧紧围绕支撑重庆第一经济大区的汽车、电子信息等大产业全力打造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围绕数字经济全力推进科技创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当前渝北区已围绕大产业全面拉开了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建设。
围绕大产业布局创新链
渝北是汽车产业大区,拥有长安福特、长安工厂、上汽红岩依维柯等整车龙头企业,汽车产业规上企业达到169家,形成涵盖整车及零部件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汽车生产量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
“在建设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中,我们围绕汽车产业布局了创新链。”渝北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从今年初开始,渝北加快推进建设重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近日也得到了市科技局的肯定与支持。
具体而言,该示范区的建设紧密结合渝北汽车产业特色,发挥其规模优势,以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为核心区,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大力推动应用技术创新,探索搭建智能网联示范运营、测试认证场景,争创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打造全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样板。
同时,将从集聚相关领域龙头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科技型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入手,全面建成全国首个5G自动驾驶应用示范共享服务平台暨5G自动驾驶开放道路场景示范运营基地,形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等,探索出有利于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渝北模式”。
到2023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聚集效应显现;2025年,创新高地基本形成,建成国内知名、西部领先、特色鲜明的示范区。
目前,渝北区正积极完善产业链条、建设创新支撑平台等,除围绕汽车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外,围绕智能终端产业链的创新链,也在进行布局,并开始形成一定的基础,推动渝北产业快速发展。
围绕产业链集聚科技成果和人才
近日,在位于仙桃国际大数据谷的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里一片繁忙,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的调试正在进行。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王平说,建立这个研究院,就是希望能够将多年的研究成果转移转化,助推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前不久,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获批设立‘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渝北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该研究院可以说是一个“人才池”,2021年入选为年度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已集聚起65名研发人员,其中省部级人才就有8名。同时,此“人才池”建有中国—韩国工业物联网“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5个科研平台,牵头制定了3项国际标准,参与制定6项国际标准,是国际标准的重要策源地。
目前,渝北已围绕汽车、电子信息、软件等产业链集聚起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大大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为渝北加快建设“四个大区”和打造“标杆城区”注入了新动力。
与此同时,渝北还围绕区内的主导产业集聚科研成果。瞄准大数据、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方向实施科技攻关专项,2021年就组织实施区科技专项62项,资金支持1530.5万元,其中北斗星通“基于智能一体化虚拟座舱”项目响应汽车轻量化开发,推进汽车行业从传统的出行汽车向智能汽车发展,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康斯顿激光“高功率紫外固体皮秒激光器”项目,推动了紫外高功率超快工业激光技术达到比肩世界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紫外10亿高端激光市场需求空白。
渝北区一些高科技企业也在不断进行科创研发并形成产业成果。渝北区科技局对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磁控导航胶囊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项目给予300万元区级资金支持后,其研发的“磁控导航胶囊机器人系统”是全球唯一的智能可控胶囊内镜系统,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等,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消化内镜发展的方向”“消化检查的第四个里程碑”“消化内镜发展史上第三次革命浪潮”。产品先后取得多个国家认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5000多家医疗机构,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5%。在国内,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市场占有率超过75%。
围绕产业链培育新型研发机构
“围绕产业链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是我们建设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的重中之重。”渝北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区里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并通过科技金融的发展,扶持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
目前,渝北已累计建成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3家;2021年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556家,总量达到4461家;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06家,总量达到796家。
与此同时,渝北的孵化载体也在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已分别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4家(其中国家级6家、市级8家)、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孵化器8家(其中国家级2家、市级6家),产业涉及大数据、传感、智能终端、环保、智慧农业等,基本形成多产业、多层级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下一步,将以建设大型孵化载体、特色孵化载体、大型孵化社区为抓手,推动全区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今年以来,渝北聚焦工业主攻方向,鼓励企业参与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加强与“大院大所”等专业研发机构合作,引进一批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跨国公司到渝北区设立实验室、研发中心,并作出规划。
到2026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全覆盖,并新增国家级研发机构5个、市级重点研发机构50个;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力争科技型企业达到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5%,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至少5家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努力成为成渝地区最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区。
同时,今年,渝北正积极营造优质创新生态。通过落实“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实施科技计划项目60个,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80亿元以上;并提档升级威瑞、健康智谷等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加快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发挥好青年人才“成长驿站”、人才苑“筑巢引凤”作用,强化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保障,支持各类科创人才、创新团队落户渝北。通过挖掘大数据商用、民用、政用价值,打造15个智慧应用新范例。
链接>>>
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全力打造中国软件名园
前不久,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成功引进隶属于国家工信部的信息产业研究院西部分院、国内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头部企业光庭信息汽车软件总部等项目,又增加了一家汽车软件骨干企业,软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力打造中国软件名园。
目前,仙桃数据谷内已建有智能汽车协同平台等10大开放共享平台,布局有中新互联互通示范点、汽车软件产业基地(万人研发)、百亿级IC设计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户长安、紫光、中关村、华为、腾讯、字节跳动、北斗星通、中科创达、中软国际、博彦科技、中冶赛迪、新致软件等龙头企业以及创新企业1300家,初步构建起“龙头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应用+人才培养+创新孵化”的软件产业生态。已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并于近日入选西南地区首个软件方向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获评重庆市唯一入选的全国版权示范园区。
仙桃数据谷是渝北区建设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的“创新引擎”,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为重点,积极对接“大院大所”“双一流”高校、世界500强企业来区设立科学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着力引进孵化一批具有极强创新力、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培育打造一批引领型、突破型、支撑型的科创载体。
为全力创建“中国软件名园”,仙桃数据谷正积极构建“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创新体系,努力将数据谷打造成为科研新成果、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策源地。瞄准大数据、集成电路设计、软件信息、汽车电子等方向加强攻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力争涌现更多“从0到1”的成果;联合100余家大数据智能化知名企业共同发起仙桃数据谷创新生态圈会员联盟,集聚全球优质创新资源,促进企业在数据、技术、市场、资金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加速集聚;推动形成以华为、传音通讯、中软国际为代表的软件产业集群,以ARM、黑芝麻、物奇科技为主的百亿级IC设计产业园,以长安、中科创达、光庭信息、北斗星通为代表的汽车软件产业基地,打造重庆汽车智能化产业园等三大特色产业集群。
渝北科技创新的六个全市第一
全社会研发投入规模连续5年保持全市第一,2021年已经突破100亿元,比例达到4.5%。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市第一,2021年已达796家、占全市15.68%。
市级科技型企业全市第一,2021年已达4461家、占全市12.08%。
市级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全市第一,2021年已达16家、占全市37.2%。
区县双创综合指数全市第一,已连续20个季度保持排名全市第一位。
区县科技竞争力评价全市第一,已连续4年在全市区县科技竞争力评价中获得第一名。
王彩艳 杨敏 图片由渝北区科技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