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 城乡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第0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牢记殷殷嘱托 谱写巴渝新篇·北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北碚 城乡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碚 城乡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黄金香柳合抱中的柳荫镇东升村

    静观镇素心村向日葵盛放

    西山环线彩色步道

  核心提示

  柳荫镇水渠渡槽成为市民打卡的旅游景点,静观镇的蜡梅成为市民家中最喜欢的“插花”……北碚区的乡村,正在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而这都离不开城乡融合发展。

  去年底召开的北碚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要做好“四篇文章”,城乡融合便是其中之一。其落脚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速推进,紧盯市民需求谋划发展乡村产业,城乡人才顺畅有序流动,借鉴城市经验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以城乡融合为抓手,北碚区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持续激发。

  城乡设施融合

  统筹建设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

  以连通城乡的交通主干道,西山环线、东山环线等一大批“四好农村路”为重点,筑就美丽乡村交通走廊。这是北碚区在城乡融合中,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心。

  据介绍,西山环线全长约48公里,起于文干路,止于碚金路金刀峡景区上口。该路段将原有路面扩宽,并打通断头路,由过去的4.5米整体扩宽至6.5米,全部进行油化彩化,串起了天府、静观、柳荫和金刀峡4个镇高山地区的11个行政村。

  这条路升级改造后,惠及沿线8000多名村民,吸引了50余个大小产业项目以及数十个民宿落地,还引进了四川美术学院进行校地合作,打造了北碚区首个美丽乡村示范项目。

  在北碚区的农村交通建设中,很多镇都通了高速公路,村和相当部分的村民组,有了“四好农村路”。目前,北碚区已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873公里。

  同时,北碚区多措并举,使农村饮水发生了质的转变和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据统计,北碚区已累积投入约3亿元建设资金,建成村镇集中供水工程78处、城镇水厂管网延伸工程36处,解决了30.65万人饮水问题,集中供水率为99.7%,供水入户率达100%。

  龙凤桥街道龙车村村民谢荔芝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了出来。她说:“以前是靠人力去很远的蓄水池挑水喝,现在方便了,村里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

  以此为代表,在2021年,北碚区就投入9000余万元,分片区对澄江镇、东阳街道、天府镇、金刀峡镇、静观镇等农村饮水基础设施进行巩固提升和改善,让2万余名村民喝上了安全卫生水。

  城乡产业融合

  聚焦市民需求,加快乡村产业发展

  北碚区盯准城市居民的多种需求,通过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加快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城市居民喜欢蜡梅,更喜欢到蜡梅园游玩。北碚区是“中国蜡梅之乡”,围绕城市里的这一需求,北碚区沿西山环线打造“嘉陵悠谷—梅香西山”万亩蜡梅特色产业带,在静观、柳荫、金刀峡等镇,新增种植4000亩蜡梅,打造3个蜡梅精品园。同时,推进实施蜡梅干花、蜡梅精油提取等项目,拓展蜡梅的功能。

  蜡梅特色产业带是北碚区拓展农业功能、发展特色产业的典范。此外,北碚区还着重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柳荫镇在上个世纪农村水利建设中所建的水渠渡槽,是一道独特的乡村文化风景线。村里闲置的农房,也有建民宿的价值。北碚区将乡村的这些价值挖掘出来,引导打造民宿,发展乡村文化与农业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

  “今年,我们将立足打造成渝地区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当前已制定并启动了一批项目。”北碚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北碚区将推动农业产业景观化,打造田园式、花园式乡景基地;促进乡村建设旅游化,按照旅游标准建设农村道路交通体系,完善美化游客集散中心、农村院落、乡村驿站等配套设施;打造研学实践基地群落,培育研学实践基地10个;培育“缙云民宿”品牌,培育精品“缙云民宿”10家。全年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将达到33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4亿元。

  城乡人才融合

  集聚人才和智慧,加快乡村发展

  这些天,北碚区党政机关、在碚市属部门、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职工都在忙着一件事,那就是报名参加驻村第二书记和主任助理选派。

  在向村里派出第一书记后,为加强乡村人才振兴,北碚区决定再面向全区征集选派人选,向各行政村派驻第二书记和主任助理。

  通过城乡人才的融合,北碚区向乡村集聚了一大批人才,集聚了加快乡村振兴的智慧。

  例如,西南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的专家帮助天府、静观、柳荫、金刀峡4个镇在旅游线路上的功能做了区分,对旅游导视牌、景观节点、交通驿站的打造,沿线风貌改造、路域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进行了统一策划设计。

  由四川美术学院专家设计打造的“田园童画—粟漫东山”旅游精品线路,途经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东升村,使“乡村艺术化、艺术乡村化”。在这里,随处可见的墙绘、艺术小品,稍加改造的牛圈咖啡屋等,处处彰显了东升村的与众不同;北碚区借助重庆蚕科院平台,打造了重庆第一条以蚕桑文化为主题的产业街,融合了蚕桑知识科普、蚕桑产品展示等多种形态,展现了浓厚的蚕桑文化积淀。

  在城乡人才融合中,北碚区借助区域内的高校人才,打造出柳荫镇东升—明通片区“重庆市乡村振兴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目前,这一基地已由市乡村振兴局授牌。这个基地的建设,将利用“三个万亩”(万亩花木、万亩粮油、万亩果蔬)产业基地,推进乡村建设百年历史展览馆、中小学生社会美育博物馆,打造生态湿地公园、升级水渠文化公园,加快推动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

  城乡治理融合

  乡村善治夯实治理基础

  静观镇素心村在乡村治理中,通过党建引领、民主协商、辐射落实、监督纠正、同心运转的方式,构建党建“同心圆”,组建素心清洁队、志愿者服务队、红白理事会、专业技术服务队等18个村民自治小组;建立廉洁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情博物馆、乡贤工作站,形成常态化的网格化治理。

  “这一治理方式,是从城市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志愿服务管理等经验中借鉴过来的。”素心村负责人说。

  在城乡融合的乡村治理创新探索中,素心村实施“党建素心”“法治素心”“阳光素心”“德润素心”“富裕素心”五大工程,全面开展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通过不断完善农村“三治”体系建设,以精准的制度小改变、资金小投入、措施小调整,实现了素心村的美丽“蝶变”。这一模式已形成经验并在北碚区复制推广。

  借鉴城市基层治理方式,北碚区目前形成了乡村治理“三张图”:在全区104个行政村推广运用“积分制”,并把“积分制”运用到人居环境整治、现代粮油生产、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管理等多方面;建立小微权力、村级事项、公共服务清单,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探索“乡村旅游+村庄治理”“法律驿站+基层治理”等乡村治理模式。

  链接>>>

  发挥校地合作优势

  建设中国西部(重庆)乡村振兴研究院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我们将建好中国西部(重庆)乡村振兴研究院。”北碚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这项工作已被纳入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中。

  据介绍,北碚区将充分发挥校地合作优势,挖掘西南大学乡村振兴专家资源,整合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高校乡村振兴学院(研究院)等市内办学资源,组建不少于40人的专家智库,其中核心专家不少于10人。

  乡村振兴研究院将组织编写乡村振兴培训教材,研发设计乡村振兴系统课程,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以北碚区委党校、西南大学等为主阵地,开展重庆市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

  北碚区还将在区域内选择不同类型乡村振兴实践,打造静观镇素心村、柳荫镇东升村、澄江镇柏林村等一批现场教学实践基地。

  打造万亩优质粮油基地

  建设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

  今年,北碚区将打造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启动建成集优质粮油推广、智慧农机研发、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粟漫东山”万亩优质粮油基地。

  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建在沿东山环线的静观、柳荫、三圣、金刀峡等镇,2021年度已在柳荫试点实施2400亩。

  据介绍,该示范区重在“种加销”一体化的优质粮油生产。在种植上,从全区农民种植的100多个水稻品种中,选出几个品质好、最适合北碚区种植的品种,采用绿色种植方式,进行集中种植;在加工环节,将精心加工,并打出品牌;在销售上,对口销到北碚区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等。

  与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建设相配套,北碚区将打造万亩宜机化示范区,在静观镇、柳荫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并持续沿东山环线,在其余镇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5000亩,使全区的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到70%。

  与此同时,北碚区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使先进农业技术得到全面运用。将围绕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培育农机合作社、粮油加工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粮油机播机收、统防统治、仓储烘干、加工销售等全链条的社会化服务。

  文/王彩艳 陈佳佳 图/秦廷富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